实施“2:1:1”管理方法对产后出血防治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实施“2:1:1”管理方法对产后出血防治效果评价

万凌玲饶良芳王佳春张员华熊胜权陈晓艳

万凌玲饶良芳王佳春张员华熊胜权陈晓艳(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江西南昌330006)

【中图分类号】R71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2-0167-01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2:1:1”管理方法对产后出血防治效果。方法实验组自然分娩产妇6319例,实施“2:1:1”管理方法;对照组自然分娩产妇6247例,实施常规管理。分析两组产妇产时的出血量、24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输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输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实施“2:1:1”管理方法,能有效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及输血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2:1:1”管理产后出血效果评价

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娩出胎儿后24内产妇出血量大于500ml,是临床分娩期较严重的并发症,位于导致产妇死亡原因的第一位[1]。为了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进而降低产妇的死亡率,我院从2011年1月起对新入院的孕妇进行了预防及处理产后出血措施的改革,实施了“2:1:1”管理方法。我们把2010年自然分娩的6247例产妇与2011年自然分娩的6319例产妇进行了对照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2010年自然分娩产妇6247例,实施常规管理。实验组2011年自然分娩产妇6319例,实施“2:1:1”管理方法。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孕产次、文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产时出血量

两组产妇产时出血量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产后出血量计算

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出血量有正确的测量和估计,错误低估将丧失抢救时机。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

2.2实施方法

2.2.1实施常规管理

对照组产妇按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进行管理,将产后出血的处理分为预警期、处理期和危重期,分别启动一级、二级和三级抢救方案。将产后2h出血量>400ml设定为产后出血预警线,当达预警线时应迅速启动一级急救处理,包括迅速建立两条畅通的静脉通道、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和尿量、向上级医护人员呼救、交叉配血,同时积极寻找原因并进行处理;如果继续出血,应启动相应的二、三级急救措施。病因治疗是产后出血的最重要治疗,同时兼顾抗休克治疗,并可呼救麻醉科、ICU、血液科医师等协助抢救。在抢救产后大出血时,团体协作十分重要。

2.2.2实施“2:1:1”管理

实验组产妇实施“2:1:1”管理。当产后出血量达到预警线在寻找出血原因的同时就迅速启动一级急救处理,对产后出血进行了早期干预。将符合以下三项条件之一者设定为“2:1:1”管理方法的产后出血预警线:(1)产时出血量>200ml(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结束);(2)产后在产房观察期间(2h)>100ml;(3)产后2h到24小时出血量>100ml。当产后出血量达“2:1:1”预警线时在寻找出血原因的同时进行一般处理,包括向有经验的助产士、上级产科医师、麻醉医师和血液科医师求助,通知血库和检验科做好准备;建立2~3根静脉通道,其中一根为深静脉通道,积极补充血容量;保持气道通畅,给氧,必要时加压给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3%以上;监测生命体征:体温、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留置尿管,记录尿量;交叉配血;进行基础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检查等)并行动态监测。如果继续出血,应启动相应的二、三级急救措施。

3效果分析

统计学处理: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出血量的比较实验组产后出血及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

4讨论

产后出血是危及产妇健康甚至生命危险的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产后出血发病突然,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产妇在短时间内死亡。以往在临床上我们只是在出现了产后出血的情况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而很少在产后出血早期干预上下功夫,结果导致多年来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产后出血其出血量最多的时间段是产时出血(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约占产后总出血量的69.27%,产后2h的出血量约占总出血量的80.46%。据此,“2:1:1”管理方法将产后出血的预警线细分为3个阶段:(1)产时出血量>200ml(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结束);(2)产后在产房观察期间(2h)>100ml;(3)产后2h到24小时出血量>100ml。当符合以上三项条件之一者即达到“2:1:1”管理方法的产后出血预警线。当达到预警线时,在积极寻找出血原因的同时就迅速启动一级急救处理。“2:1:1”管理方法比以往的产后出血常规处理更积极,更早地进行了适时干预,经过对我院2010年自然分娩实施常规管理的6247例与2011年自然分娩实施“2:1:1”管理的6319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实施“2:1:1”管理的产妇在产后出血及输血发生率低于实施常规管理的产妇,具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及早制定适时正确的治疗、护理方案,良好的护理管理和措施的贯彻执行,对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实施“2:1:1”管理方法,加强产后观察,早期发现产后出血并进行早期干预,及时、果断进行处理,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输血发生率,避免由于产后大出血而造成的产妇死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05-208.

[2]王凤玲.如何进行产后出血的正确处理及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1.11(9):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