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不安全因素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1

静脉输液不安全因素的临床分析

王丽崔杨颉魏玮

王丽崔杨颉魏玮(河南省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454172)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1-0211-01

【摘要】目的对静脉输液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加以改进,增强静脉输液的安全性。方法在我科推行规范护士静脉输液操作,遵循无菌原则,严格查对制度。结果通过对静脉输液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临床分析,规范操作,做到安全输液。结论提高输液安全性,积极做好输液工作。

【关键词】静脉输液不安全因素临床分析

静脉输液是自静脉内注入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的方法,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组织损伤,可引起疼痛及潜在并发症[1]。

1静脉输液的不安全因素

1.1操作过程中,静脉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在临床工作中,由于输液患者多,造成护理人员往往没有仔细选择血管而急于穿刺,就会造成穿刺不是过深就是过浅,会出现穿刺不上而增加患者痛苦及负担。

1.2操作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及消毒隔离.洗手的依从性差,一次性口罩重复使用,消毒液过期使用,消毒方法及面积未达到要求,注射时未做到一人一套物品,这些都会造成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造成医疗纠纷。

1.3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工作量大时未仔细查药品质量,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未注意配伍禁忌。床号姓名查对不严造成差错事故,与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有关。

1.4药物未做到现配先用。由于药物提前抽取配好,造成药物污染,药效降低,容易造成患者出现输液反应以及降低治疗效果。

1.5在输入对组织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时,直接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穿刺,穿刺失败时药物进入皮下造成组织坏死。

1.6抽取药液时握住注射器的活塞部位造成药液污染。输液前未排尽空气,气体进入血管,造成空气空气栓塞。

1.7患者不配合。多是患儿或意识不清患者,疼痛会引起患者躁动不安,体位不断变化,加之护理人员缺乏耐心,冒然进针,往往易造成针头脱落、误伤等。

1.8输液过程巡视不够,未能及时发现一些意外情况以及及时处理。

1.9由于输液人数多、工作量大,使得静脉输液增加了某些不安全隐患。

2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规范护士操作,谨记以上注意事项,遵守无菌原则、查对制度,针对原因而采取具体措施

2.1选择合适的静脉,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瘢痕、硬结、皮肤受损处及静脉瓣,沉着、进针勿过快,要有条不紊的为患者穿刺。

2.2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及消毒隔离。加强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严格遵守七步洗手法。一次性口罩限时使用4小时。安尔碘使用不超过3天,过期必须弃去。规范消毒方法,取安尔碘棉签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两遍,直径在5厘米以上,如有污染重新消毒,待干后穿刺。注射时做到一人一套物品。

2.3操作过程中严格查对制度,认真检查药品质量,如:药品有无变质、变色、混浊、沉淀、裂痕等现象。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2.4操作过程中药物应做到现配现用,不能因为输液人多而把液体提前配好放置太久,造成药液污染和药效降低。

2.5在输入对组织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时,应另备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和针头,穿刺成功后,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确认针头在血管内再输液,避免药液外溢引起组织坏死。

2.6抽取药液时,不要碰及注射器的无菌部位,输液前排尽空气,尽量减少并发症。

2.7在注射前诱导患者配合,分散其注意力,意识不清的患者在家属的配合下固定好患者,防止患者躁动。

2.8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有无输液反应的先兆及有无溶液外溢而造成局部肿胀、疼痛、坏死等。

2.9增加工作人员并安排工作人员定时、定岗轮休、减轻工作人员的身心压力。

结果:通过静脉输液的不安全因素分析,针对原因,加强规范操作,做到安全输液。

讨论:近几年随着静脉输液的不断增多,其安全因素已收到广泛重视,在输液过程中必须用合适的器具和适当的操作。在使用过后对使用的用具安全处理,而实行安全输液的关键在于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的素质、责任心和安全意识,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对医护人员定期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为达到安全输液,保证卫生工作的落实,规范医护人员操作,加强其素质及知识培训,避免不安全的各种因素,积极做好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