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作业”——让我们飞得更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零作业”——让我们飞得更高

陆碧云

陆碧云(江川县大街镇大街小学云南江川652600)

《论语?述而》中孔子曾这样阐述自己的教学之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游于艺”就是孔子对游艺状态学习的欣赏,在他看来,学习的至高境界在于“玩”,在于“艺”。

可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大行其道,致使许多小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心力交瘁的苦役——学习完全服从于老师,作业更是如此。至于“做什么”“怎么做”,学生没有发言权,只有执行,完成的责任。这种现象与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漫步大街小巷,便能看见令人揪心的一幕:清晨,一个个未成年的孩子揉着惺忪的睡眼,背着沉重的书包,走在赶往学校的路上。“谁能让孩子快乐起来?”这成了“两会”时许多代表在大会发言和小组审议时提出的疑问。事实上,过重的课业负担已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

站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角度,从长远看,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生“减负”势在必行。“减负”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减负”又要提高教学质量,不能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减轻了,而教学质量却受影响了。所以,学生“减负”一定要科学,要做好加减法。否则,学生会因不堪重负或无所事事而心理压抑,有首童谣:“上学最早的,是我;回家最晚的,是我;玩得最少的,作业最多的,睡觉最迟的,最累最困的,是我是我还是我”。这是现今学生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长此以往,极易造成一种恶性循环,部分同学采取过激的行为反抗课业负担,以至酿成悲剧。翻开史页,触目心惊的一幕幕让人如锥心刺骨般的疼痛:2000年1月7日,被誉为品学兼优的浙江省金华市的中学生徐某,用一把榔头将母亲活活打死。自古讲究“忠孝节义”的国人,被此举的残酷性震撼了。为什么?据说是徐某感到母亲对他在学习上施加的压力很大,动辄就是棍棒,一心望他成龙。他不堪忍受,杀死母亲以解脱自己。一时国内众说纷纭:有说是因为学习负担太重;有说是因为现行教育制度引发的恶果,有说是由于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的结果。此事余波未平,2004年我们安阳某中学一位女生不堪课业重负,从六楼一跃而下,以残忍的手段结束自己年青的生命,令人扼腕叹息。

回首这些血淋淋的事件,作为教师,面对一张张疲惫稚嫩的面孔,为了悲剧不再重演,我们必须明确:“减负”的根本目的其实是为了“增效”,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全面地得到发展,从而把“减负”进行到底。在教学的圣坛上精研教学艺术,多渠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为终身发展奠基。

在新课程大力倡导轻负担、高质量的今天,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的我,深觉应以“零作业”来实现“减负增效”?

“零”,在字典中的解释有:动词,落细雨;名词,摄氏温度上的冰点;形容词,零碎、零散;再有,便是数词,“零头、零数、表示没有数量”。难道“零作业”就是没有数量?其实不然,“零作业”并非没有数量,只是“形式”上的课下作业的确没有罢了。它能杜绝了重复、过量、隐性的作业,从而制约教育发展的“顽疾”——“高耗低效”的作业,让教师用更人文、更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实现学生作业的‘低耗高效。”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学校的“零作业”,就如同工作生活中的“归零”,当一切纷繁复杂的计算出现了某种误差,就要清除“归零”。从这个意义上讲,“零作业”其实是一次作业回归行动,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行动。

“零作业”一旦实施,它能使学校教育教学更加和谐。使老师间的时间争抢转变成了教学能力的竞争。彻底地将教师从无序的竞争中解放出来。教师有了整理反思的时间,使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艺术、教学风格能及时得以提炼升华。学生则从中享受智慧、品味欢欣、尝试成功、体悟人生。让教育由“外烁”转向“内养”,富有了更生动的韵味和丰富的含义。今年,我校逐步将反映学生健康成长,老师教研教改成果的校刊《春华秋实》进行改版,就是想进一步激发老师的教研教改意识,为学生搭建一个更为畅愉的成长平台。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是啊,作业布置若以“零作业”出现,就可以杜绝一切形式的课下作业,让学生从思想上得到了减负,玩的时候尽情的玩,学的时候认真的学。学生不必整天抱着教科书学习了,课桌上有了经典名著的身影。经典阅读使学生能近距离的和伟大高尚的心灵对话。学生可以练书法,可以画画,可以练琴,进行小制作,可以打篮球,可以做一切健康的游戏;不再搞一个“模子”,抄抄词语,背背课文等之类的。以教材中出现的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德育生活、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自然延伸,活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视、听、说、读、写等智力素质的提高和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主要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脑、动手、动口,置身于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去完成作业,学生便能拓宽发挥的空间,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将康快乐成长。

让“零作业”实施到底吧!

我相信:“零作业”,会让我们(教师本身和学生)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