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课本教研”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3

试论“课本教研”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陈景红

重庆市石柱县教委教研室陈景红409100

摘要:“农村学校以课为本的校本教学研究”(简称“课本研究”),将研究的重心下放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本研究”的校本研究制度,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共同发展,逐渐打造区域教研特色。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教委教研室在全县推行的“课本教研”初见成效。实践证明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开展“课本教研”是全面落实教育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本研究”教育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C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91x(2010)05

石柱县教委教研室2009年度在重庆市教科院和县教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全面落实教育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切实开展“农村学校以课为本的校本教研研究”,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本教研”校本教研制度,提升教研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共同发展,逐步打造区域教研特色。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开展课本教研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取得一定的成绩。

一、课本教研提出的背景

1.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随着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与《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2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颁布,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推广开来。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发现校本教研是培训教师的有效途径。《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师[2004]4号)明确指出,要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在新形势下,以学校为本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我国各地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2.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

在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下,统筹城乡教育、区域教育,使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为国民提供均衡的教育机会和条件、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途径和前提,是追求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和条件。教育均衡发展既是我国现实教育问题的反映,也是人们对未来教育发展的美好理想,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发展观。而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要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发展的基础、各类人才培养的基础、个体发展的基础,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离不开校本教研。

3.部市协议的背景

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新阶段重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市委市政府和教育部高度重视。2008年7月24日,教育部与重庆市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了部市双方共建试验区的职责任务。2008年9月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提出了改革试验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是国家的重托,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民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需要。

4.石柱县教育发展的背景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东部、长江南岸,是集国家重点扶贫、少数民族自治、三峡库区淹没于一体的农业弱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幅员面积3012平方公里,人口52万。2003年全县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7年接受国家复查验收,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和少年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得到有效保护。但由于历史和自然的种种原因,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城乡差别很大,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有些地方、有些方面甚至还有扩大的趋势,十分不利于推进教育公平,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水平、高质量义务教育的需要。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石柱县县委政府对我县的教育提出了新构思、新定位:打造渝东教育高地,高地建设的落脚点在学校,学校发展的基点在课堂。

在众多背景下,结合我县实际,农村学校如何实现教育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呢?我们以为“农村学校以课为本的校本教研研究”(简称课本教研)能将学校的管理聚焦课堂,是农村学校在教育城乡统筹背景下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课本教研的内涵

校本教研是以中小学所面临的教学实践(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教育者(主要是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为主要目的,通过“自我反思,同行互助,专业引领”等形式开展的一种实践性教学研究。校本科研的理念是:学校即研究中心;课堂即实验室;教师即研究的主体;师生成长即研究目的。校本科研的主要成员有:教师个体、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校本教研的过程和方式是以校为本、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课题牵动。个性校本教研中的共性就是课本教研。

课本教研是以课为本的校本教研的简称,包括理论层面的“课程、课堂、课本(教材)”和操作层面的“备课—上课—议课”。即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牢固树立课程观、课堂观、课本观以后,开展“备课—上课—议课”一条龙的行动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校本教研。课本教研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模式;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还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也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理念层面:课程观、课堂观、课本观的理解

课程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实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即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还可以把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教师的经历、学生的体验就是一种天然的课程。

课堂观: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地方,不光是教师教的场所,更是学生学的环境。只有树立了“绿色课堂、生命课堂、有效课堂”的理念,才能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课堂。

课本观:课本即教材。课本观要求我们正确看待教材,是利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例子而已。常说的驾驭教材不仅是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

2.操作层面:备课—上课—议课”的理解

备课:备课的目的不仅是服务教学,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修课;备课不等于写教案,更类似于教学设计。我们倡导发挥学科组的集体智慧,开展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形成共性的教学设计的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个人的特点转化为个性化的学生学习的学案。

上课:教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得法之中离不开“学、思、练”三个关键环节。学的环节是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发现问题;思的环节是教师引领思维,学生分析问题;练的环节是教师诊断补救,学生解决问题,拓展迁移。整个过程学生从自主参与到自主探究,最后实现自主发展。我们倡导以“学思练课堂主题导学模式”为基本课堂教学模式,扎实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议课:议课常常是在听课、说课之后进行。所以这里的议课包括听课、说课和评课。说课不仅要说怎么教,还要说为什么这么教,因此说课是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促进专业成长的方式之一。说课既有课前说课,也有课后说课;课前说课重在设计,课后说课重在反思。会听课、能评课是实现教师由运动员向教练员、裁判员的转化。是以同伴互助的形式实现专业成长的又一有效途径。

三、课本教研的实施

为了让课本教研能够在我县稳步推进,使我县教育在城乡统筹背景下,真正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我们学校的校长、我们的老师们的教育观念上要有统一的认识:我们的学校在硬件设施上不能与其它学校均衡,但在教育理念上力争与其它学校均衡。让我们的普通学生在普通的学校享受普通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的教育,从而实现我们的基本理念:普通的学校依靠普通的教师教好普通的学生。

1.行政推动是课本教研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2009年春季学期石柱县教委、教研室分别在开学的校长例会、教育科研工作例会上对全县的中小学校长、教科室主任进行了课本教研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一年来,全县教师在各校教科室的组织下开展达标课、优质课、研讨课,教学设计比赛,论文评选,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活动,把全县的课本教研开展得有声有色。

2.课题引领是课本教研顺利实施的有效途径。

《农村学校以课为本的校本教研研究》是由我县教研室承担的重庆市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2009年3月27日,在全县教育科研工作会上,召开了《农村学校以课为本的校本教研研究》的开题会,中学研究员、特级教师谭小林,中学研究员、特级教师谭平,全国骨干教师、高级教师张建华参加了开题会,并对课题进行了充分论证。此次会议的召开让课本教研在我县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全面开展起来。有70多所学校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申报了该项课题的子课题,很多学校在课题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四、课本教研的成效

1.全县中小学开展课本教研有声有色,批准立项的65项子课题中有研究课前的:备课的有效性;有研究课堂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生的练、学生的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有研究教学反思的;有研究教学模式的;有研究及时评价的;……

2.一批优秀的教科室主任正在成长,通过寻找课题,申报课题,开题报告,实验方案,……等一系列的课题实验过程的,很多教科室主任从不会到会,再到规范,他们成为了教研型的教师。

3.涌现出了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全县9个片区教研中心每学期都举行一次课本教研为主题的片区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一大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并成为了学校、片区的骨干教师。为了他们的专业成长,县上的培训计划正在准备之中。

4.一批特色学校不断凸显,在课本教研的过程中,很多学校找到了学校之本,走内涵发展之路,特色教研正在不断形成。

五、问题与反思

1.由于区域的差异、办学条件的差异,部分偏远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观念上还存在偏颇。我们以为要达到办学条件、硬件设施上的均衡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真正的均衡应该是让我们的学生在教育理念上、教育方法上能够享受到均衡的教育。由此,我们的培训力度、我们课题研究的深入还任重而道远。

2.学校内部各学科之间不均衡,制约了均衡教育的有效实施。在课题研究中发现,很多学校,教师的编制虽然不差,但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很多学科不配套,跨学科教学的现象极为普遍。这些老师由于专业基础知识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他们课本教研的开展。改变这种现象需要人事部门重视,在以后的进人制度上需要有一盘棋的思想。以保障学校内部的学科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