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处方分析浅谈复方新诺明的合理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通过处方分析浅谈复方新诺明的合理应用

辛改香1辛俊2

辛改香1辛俊2

(1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计划生育服务站内蒙古达拉特014300)

(2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拉特旗耳字壕卫生院内蒙古达拉特014300)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5-0191-02

【摘要】复方新诺明是目前基层医院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其具有抗菌作用强,口服方便的优点,然而,该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给患者的经济和健康造成了不应有的伤害。因此,严格掌握应用复方新诺明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根据病人情况和药物本身特点合理用药,使得处方正规化、合理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复方新诺明处方合理用药

复方新诺明是由磺胺甲基异恶唑和甲氧苄胺嘧啶的复合剂。具有抗菌作用强,口服方便的优点。目前为基层医院最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笔者查阅本院处方5200张,其中应用新诺明(单方或与其他药物配伍)有300张,同时发现在该药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现象,为合理应用,避光滥用,特撰写该文供大家参考。

1作用特点

Co新诺明是由smz和tmp按5:1比例混和制成的,该药有两种(smz0.4g,tmp0.08g;smz0.1g,tmp0.02g),故其为复方剂。其具有下列特点:①可分别阻断微生物叶酸合成代谢中的前后两个环节。且半衰期相似,故能在体机保持稳定的浓度化,而发挥协同作用。从而抗菌作用提高数倍或数十倍。②故二药混合应用,各自用量减少,从而减轻了毒性反应。③抗菌作用强,疗程短,所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④二药合用扩大了抗菌范围和临床应用范围的抗菌素。⑤口服方便,由于上述优点,所以成为基本常用的抗菌药物。

2用途

复方新诺明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作用较强,甲氧苄胺嘧啶对链球菌及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作用较强。且在血和尿中浓度高,保持时间长,两药合用抗菌谱广,可用于呼吸道,泌尿道和软组织感染,以及败血症、脑膜炎、中耳炎、伤寒、皮肤感染等。

3用法及用量

用复方新诺明必须有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一般成人每日2次,每次1g,儿童20-30mg/kg每日,分2次服用,饭后服,首剂加倍。

4用药情况及讨论

4.1忽视用法复方新诺明可刺激胃肠道,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反应,因此该处方中注明饭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

4.2首剂未加倍复方新诺明用药首剂应加倍,目的是使之充分与血浆蛋白结合,迅速地达到有效浓度,但85%的处方未注明首次加倍,结果必然延缓了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无疑将延迟病情的恢复时间。

4.3用药次数因为复方新诺明和甲氧苄胺嘧啶的半衰期都为10-11小时,因此,合理的用药次数应为每日2次,但仍有3.8%的处方注明每日3次,每次1片,这样间隔时间短,剂量又不足,达不到血中有效浓度,所以抗菌效果大大降低。

4.4碳酸氢纳的配合应用磺胺类药物在尿中浓度大,但在而酸性环境中容易形成结果而沉淀折出,导致血尿严重者可形成尿毒症,因此在应用磺胺类药时应配合等量的碳酸氢钠,并用多饮水。如复方新诺明用量相对较小,一般不需用服碳酸氢钠,但大剂量长期服用时,则需配服碳酸氢钠,以免在肾小管、肾盏、输尿管或膀胱内形成结晶沉淀,导致肾损害。

4.5过敏史磺胺药过敏者不少见,因此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有无磺胺药过敏史,如有则禁用,例如问诊患者,第一次固患化脓性扁桃体炎,服用新诺明后,全身皮肤出现经斑,因用药时间短,停药后自行消退。第二次又因扁桃体服用新诺明,全身双出现经斑刺痒,未停药,继而在颈部出现溃疡,医生方诊断对复方新诺明过敏,停药后,经治疗月余后才愈。

4.6药物配伍复方新诺明常用治疗小儿腹泻、肠炎特别是治疗小儿腹泻的处方中常与乳酶生配伍。殊不知乳酶生是乳酸杆菌的干制品,服用后使肠内产生乳酸,以抵制腐败菌的繁殖,而达到治疗目的。而复方新诺明可以杀死乳酸杆菌,从而使乳酶生失去作用。还有处方配用维生素c,维生素c是酸性药物,从而加重复方新诺明对肾的损害。

4.7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复方新诺明的对肝肾功能有明显影响,所以肝肾功能不全忌用。在调查处方中有2.3%的配方中为治疗慢性肾炎,使之增加肾功能的损害。

综上所述,通过处方分析,在复方新诺明的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严重存在着不合理的应用状况,给患者经济和身体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必须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严格掌握本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要根据病人的年龄、感染部位、肝肾功能情况,进行全面考虑后用药。再者,应用时在处方上应详细注明用药时间、次数、药量、首次加倍等,以尽快达到和保持的效的血药浓度。作为药剂人员应对医师的处方起监督作用。不合格的处方可建议医师改变处方或拒绝发药,使得处方正规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孙立军.不合理处方用药的分析[J].辽宁医学,2007年01期.

[2]孙定人.药物不良反应[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