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例抗凝患者硬膜外麻醉临床分析

/ 2

107例抗凝患者硬膜外麻醉临床分析

刘新结夏开群

益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湖南413000

【摘要】目的对抗凝病人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的评价。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2010年107例关节置换或血管成形手术病例。关节置换病人术前12h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血管成形病人在术中应用肝素抗凝。总共50例病人接受硬膜外麻醉,20例病人接受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29例病人接受全麻。结果107例患者麻醉手术后发生其他并发症10例(9.35%),术前各组内科合并症存在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在硬膜外复合全麻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不是抗凝病人的绝对禁忌。掌握好硬膜外穿刺置管的时机,可以避免发生硬膜外血肿的风险。硬膜外麻醉在多方面优于全麻。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抗凝

在预防静脉血栓医学的发展之下,抗凝治疗开始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血管外科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关节置换患者,抗凝治疗给此类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福音,但是也给临床麻醉带来了一些的困难[1]。从麻醉角度而言,对于抗凝患者应该尽量避免采用硬膜外麻醉法,但是,对于某些患者,在围手术期必须要进行抗凝处理才能够保障患者的安全性。同时,采用硬膜外麻醉法可以降低抗凝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也受到了很多医生的青睐。为了分析对抗凝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法的方式和注意事项,现总结近年来在我院入院治疗的107例抗凝患者的资料,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实施血管成形术与骨科关节置换术的10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对于本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均采用了抗凝疗法,本组患者均资料齐全。男49例、女58例,年龄为39~81岁,平均年龄为(64.3±11.2)岁。其中39.21%的患者除存在外科疾病之外,还存在高血压、冠心病、房颤、糖尿病等内科疾病。在手术前,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患者。

1.2麻醉方式

对于实施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的12h为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剂量为38IU/kg,在手术结束后,继续注射,剂量同手术前。对于血管转流术患者,在完成血管解剖之后,为患者静脉注射肝素,剂量为5000u,如果预计手术时间需要超过2h,则需要再次补充肝素。在手术结束后的8h,继续注射5000U的肝素,在麻醉方式上,58例为硬膜外麻醉法,20例为硬膜外复合全麻法,29例采用全身麻醉法。抗凝患者基础情况比较示意表详见表1。

对于硬膜外麻醉患者,采用左侧卧位,进行常规消毒,铺设好消毒巾,在L1~2以及L2~3间隙位置进行穿刺,对于反复穿刺失败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延迟手术,在手术过程中,硬膜外麻醉法用药包括利多卡因、氧普鲁卡因等,手术结束后即可将硬膜外导管拔除。在拔管完成后的1h之后,根据患者情况使用抗凝药物。全麻患者麻醉用药选择芬太尼、异丙酚、依托咪酯、瑞芬太尼、阿曲库铵等,在手术完成后,进行系统、全面的护理,每隔2h检查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3-4]。

1.3观察指标

观察本组患者硬膜外血肿发生情况与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所有试验数据采用SPSS12.0进行分析,对于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表示,对于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使用χ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107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均采用抗凝治疗法,其中78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法,无一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发生硬膜外血肿。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10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出现其他并发症,其中58例采用的是连续硬膜外麻醉法,其中2例肺内感染;在20例采用连续硬膜外复合全麻法的患者中,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3例肺栓塞、2例肺内感染。29例单纯性全麻患者中,3例发生并发症,2例为应激性溃疡,1例为肺栓塞。

在手术之前,几组患者内科合并症发生情况并无差异,但是硬膜复合全麻组术后并发症显著高于其他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疾病患者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详见表2。

合并症: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房颤等;其他并发症:肺栓塞、肺内感染、严重出血、死亡等;关节置换与血管成形内科合并症的两两比较,*P>0.05;关节置换与血管成形的其他并发症的两两比较,**P>0.05。

3讨论

对于关节置换术或者血管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抗凝治疗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此类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法可以促进患者正常器官功能的恢复,避免患者在术后出现肺栓塞、肺炎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虽然关于该种麻醉方式,国内外还存在一些争议,但是在近十年之中,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广泛的应用该种麻醉方式,各个国家也纷纷制定了关于抗凝患者硬膜外麻醉政策[5]。该种麻醉方式的成功经验显示,只要能够遵循相关的守则,则可以对抗凝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法。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性,为选择患者时,如果患者存在影响凝血功能的疾病,或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抗凝药物,应该最大限度的避免采用硬膜外麻醉法。同时,在进行椎管操作时,要避免盲目试探,对于穿刺失败者,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延迟手术。此外,对于硬膜外麻醉患者,需要根据具体的时机来合理应用抗凝药物,为了促进创伤的恢复,在完成穿刺操作之后的1h以上再使用抗凝药物,若需要在术前应用抗凝药物,则需要控制在手术的12h前使用,在用药12h之后再进行麻醉[6]。本组107例患者中,在术前不采用抗凝药物,在术中使用肝素,考虑到肝素的半衰期有一定的时间,因此,术中给药需要与穿刺时间间隔1h以上,同时,还要控制好导管的拔除时机,在拔管1h之后再使用肝素。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感觉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早期发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向医师汇报,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

本组研究结果从侧面证实,采用关节置换术与血管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年龄普遍偏高,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在手术结束之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顺利恢复,很容易出现不同类型的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肺不张与肺感染等等,如果对老年患者,采用全麻法,很容易致使其血压下降,无法完全抑制患者手术过程引致的应激反应,致使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长期处在应激状态,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硬膜外麻醉法并非抗凝患者绝对禁忌症,其中的关键操作就是要严格遵循各项操作规范流程,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但是,本研究病例数量有限,还有待进行进一步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RodgersA,WalkerN,SchugS,eta1.Reductionofpostoperativemortalityandmorbiditywithepiduralorspinalanaesthesia:resuhsfromoverviewofrandomisedtrials.BMJ,2000,321:1-12.

[2]GeertsWH,HeitJA,ClagettGP,eta1.Preventionofvenousthromboembolism.Chest,2001,119:S132-S175.

[3]王丽春.丙泊酚氯胺酮在LC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18(29):287-289.

[4]包胜华,刘羽,吴有珍.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临床麻醉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5(07),15:542-543.

[5]彭洪,巫志国,王玲.咪唑安定辅助区域麻醉合适镇静深度及用量的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9):378-379.

[6]S.Gottschling,T.Reindl,S.Meyer,J.Berrang,G.Henze,S.Graeber,M.Ong,N.Graf.AkupunkturgegenübelkeitundErbrechenunterhochemetogenerChemotherapiebeiKindern-einerandomisiertemultizentrischeCrossover-Studie[J].KlinPadiatr.2008(06):287-289.

[7]韩传来.硬膜外麻醉应用于抗凝病人的安全性评价[J].中外医疗.2009,21(35):279-281.

[8]杨晓春,李淮安,范承飞,等.创伤性休克急诊手术375例麻醉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5(28):37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