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霉素磷酸酯引起腹痛、休克1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克林霉素磷酸酯引起腹痛、休克1例分析

黄运梅

黄运梅(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纸坊社区卫生中心430200)

【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克林霉素磷酸酯毒副作用的高度重视。方法对我院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输注克林霉素磷酸酯,致剧烈腹痛,引起休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克林霉素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剧烈腹痛,甚至休克,发现有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一般预后较好。结论临床医生要加强学习,使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剂时,严格掌握适应症,用药前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过敏体质者慎用;严格按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使用,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咳嗽喘气克林霉素磷酸酯腹痛休克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342-01

病例:女,12岁,40公斤,于2012年11月因“咳嗽、喘气3天”来院,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5年,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查体:T36.5℃P92次/分R22次/分神清,精神欠佳,咽充血,双扁Ⅱ度肿大,颈软,双肺满布干、湿罗音,HR9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门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因头孢皮试(+),予克林霉素磷酸酯0.9加5%葡萄糖150ml静滴,氨茶碱0.1地塞米松5mg加5%葡萄糖100ml静滴,在输注克林霉素磷酸酯40分钟约120ml后,患者感呕吐3次,非喷射性,为胃内食物,无咖啡样物,量多,腹痛,以下腹为主,呈持续性痉挛性疼痛,阵发性加剧,腹泻1次,为黄色软便,查体:神清,痛苦貌,面色蜡黄,全身皮肤无皮疹,HR102次/分,腹软喜按,无压痛反跳痛,考虑为克林霉素磷酸酯的不良反应,当即停用克林霉素,予盐酸山莨菪碱5mg加5%葡萄糖100ml静滴及腹部热敷,10分钟后,患者突然意识丧失,面色苍白,浑身湿冷,呼之不应,触颈动脉搏动存在,考虑剧烈腹痛所致疼痛性休克。当即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0.9%氯化钠250ml快速滴注,刺激人中,3分钟后患者意识恢复,感腹痛稍好转,呈阵发性,继续予5%葡萄糖250ml加维生素C2.0维持,2小时后患者腹痛缓解。

分析:克林霉素磷酸酯为化学合成的克林霉素衍生物,它在体外无抗菌活性,进入体内后迅速被水解为克林霉素发挥抗菌活性。可用于呼吸道感染及泌尿系感染和厌氧菌感染等。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有腹绞痛、腹部压痛、严重腹泻(水样或脓血样)。少见的有血液系统偶可发生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可有肝、肾功能异常,如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黄疸、血尿等。本例患者为典型的胃肠道反应,剧烈腹痛所致的疼痛性休克。发生原因有以下3点:1.患者因咳嗽、喘气3天,食欲欠佳,空腹输注克林霉素磷酸酯,更易发生胃肠道反应。2.克林霉素磷酸酯浓度过高,儿童用量为15~25mg/kg/日,分3或4次给药,静脉滴注需将本品0.6g用100~2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稀释成≤6mg/ml的浓度的药液,静脉滴注不少于30分钟。本例克林霉素0.9g加入5%葡萄糖液150ml浓度过高,亦较易发生不良反应。3.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条件有限,无药物浓度监测设备,医护人员不能精确计算药物浓度致使药物浓度过高,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思考及建议:1.基层医务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升业务技能,建议临床医生使用克林霉素注射剂时,严格掌握适应症,用药前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过敏体质者慎用;严格按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包括用药次数和给药途径)使用,除必须静脉输液外,尽量选择口服或肌肉注射方式给药;静脉给药注意避免剂量过大、滴注速度过快、浓度过高。老年人、儿童、肾功能不全等高危、特殊人群应慎用或在严格监护下使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尽快明确诊断,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2.基层医疗机构可添置药物浓度监测仪,可方便医务人员计算药物浓度。

参考文献

[1]陈俊苗;王少敏;王玉栋;刘宏民;克林霉素及其磷酸酯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年01期.

[2]王丹枫;张学美;克林霉素致严重不良反应2例报告[J];海峡药学;201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