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手法探讨——以温州市鹿城区庄头滨水公园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3

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手法探讨——以温州市鹿城区庄头滨水公园为例

胡春亮

浙江同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省温州市325001

摘要:在城市“大拆大整”推进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怎么让城市旧村拆迁改造后的建设实现和奏响城市转型的“蝶变曲”。通过对公园所处地域人文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掘、对所处空间的分析和利用、运用现代、生态的设计理念和手法,为再现一个“水清可渔、岸河可憩、街繁可商、景美可赏”的城市滨水公园,并结合自己亲身参与设计的过程进行一些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滨水公园、旧村拆迁改造、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掘、公园景观设计

1滨水公园概述

滨水公园是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临近水体区域而建,它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为居民提供娱乐、文化交流、游憩健身等活动的城市公共绿地。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滨水公园成为了人们亲近水域、亲近自然的重要场所,被称为“城市绿肺”。可以说,滨水公园的景观环境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活动空间具有重要的作用。

2景观设计原则

2.1生态性原则

以生态学为基础,寻求生态与景观相结合的设计手法。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到滨水区的生态可持续性,在设计过程中,把河道(湖)的水生态与景观设计有机结合是滨水公园改善城市生态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利用乡土树种来维持生物的多样性、调节生态的平衡、保证水体的自我循环及净化能力,在水陆交接处、植被与道路交接处充分发挥边缘效应,在保证生态效益和景观的兼顾效益。

2.2艺术性原则

2.2.1形式美:

设计要满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四大准则。

2.2.2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贯穿于景观设计之中。设计应具备意境美,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的思想内涵。

2.3尊重地域历史文化原则

滨水公园作为城市中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设计中应当注重对地域人文、历史的传承和发掘,保留城市发展中的历史遗迹,注重对历史遗存的保护、挖掘和利用,将历史文化元素运用到景观设计中。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对地域文化进行有效展示,突出滨水风光特征、丰富服务设施,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滨水公园城市形象。

2.4开放性和多功能性原则

从城市的空间构成来看,滨水公园景观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性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滨水公园中的滨水绿化带、广场等景观要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与大众吸引力。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具有空间元素与功能的多样性。滨水用地不仅仅是一个滨水绿地或者景观带的功能,而是融入了商业、休憩、城市绿肺、水的二次利用、城市泄洪等多种功能。

2.5亲水性与安全性原则

创造亲水的开放性活动空间,使人们能够更近距离的感受水的清凉与灵动。在提倡近水和亲水的同时,应考虑防范性的安全设施,原则上不在水位较深、水流较大的区域进行亲水设计。应将亲水边岸设计成坡面形式,将缓斜坡的结构部位与水下部位连接起来,并缩小斜坡至水面以下部位的落差。也可设计成阶梯形式,一定要将踏步一直延伸至水下河床。亲水安全措施,在潜在的危险部位设置提示和警示栏。也可通过密植灌木设置绿篱栏。

3设计手法

3.1功能分区

在尊重基地原有自然和生态特质的前提下,根据场地特质、设计主题等对滨水公园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划分。针对不同分区进行不同的主题和功能设定,能够更好地进行因地制宜设计。功能分区主要根据基地现状和周边环境、地域人文、历史的元素、基地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以及游客容量等诸多因素,对基地进行合理的功能和主题划分。常见的功能分区划分模式有环境特征分区模式,人文主题分区模式,游客容量分区模式等。

3.2基地高差的有效利用

基地高差的有效利用主要体现在河岸、道路、绿地的景观空间设计方面。滨水公园中的水岸高差,在景观设计应得到合理利用。充分结合基地现状高差,设置亲水平台、园路、植物绿化等,从而营造出丰富的滨水景观空间,做到曲径通幽、一步一景的景观效果。对于高差的利用与设计,构成纵向的景观序列,体现景观设计的节奏与韵律的变化,丰富滨水公园的景观空间。

3.2.1河岸的空间设计在满足防洪、游览等基础上进行设计、可有多种样式的驳岸组合形式,如自然缓坡式、台地式、引水式等。

3.2.2园路根据现状高差和功能分区需求,对不同区段的园路进行高低分区以丰富公园整体空间层次。

3.3水生态与景观的有机结合

对于基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应始终贯穿在滨水公园的设计过程中,以生态学为基础,寻求生态与景观相结合的设计手法。使二者在整个滨水公园的设计中共同作用、相得益彰。是滨水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基地景观的塑造是滨水公园服务于人们的必要途径。水生态与景观的有机结合具体设计手法如下几点:

3.3.1构建湿地植物群落体系,形成湿地生态循环系统。

3.3.2增加生态浮岛,修复生态体系同时增强景观效果。

3.4地域人文和历史文化的现代传承和发掘

通过对于当地文化的现代方法展示,既保护和更新城市滨水区域的历史文化,传承风俗民情,突出滨水风光特征,丰富现代化服务设施,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目的,使得城市河网的历史地段成为体现历史文化,彰显现代城市文化魅力,为城市注入活力与生机。

地域人文和历史文化的现代传承和发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4.1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展现地域人文和历史文化

3.4.2传统理水手法应用于现代城市水景;

3.4.3尊重现状景观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西方景观设计理论。在滨水公园景观设计中对于地域文化的现代传承,通过保护、提升从而促进城市的自然、历史、人文的发展,同时起到带动、振兴城市经济的作用。

3.5塑造丰富的植物群落层次

滨水公园景观的设计,离不开植物群落的营造。一个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丰富多彩的植物配置,可以更好满足人们的休憩、娱乐、健身等多种功能需求,形成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环境,并能够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丰富的多种生态系统。植物层次的丰富性包括空间上和时间上两个方面。

3.5.1在空间上:

可以根据空间功能及场地高差等,因地制宜地配置植物,通过疏密、大小、高低错落的划分塑造疏密有致的植物景观,从而形成不同的绿地空间形态,如坡地植物景观、疏林草地景观、密林景观等。

3.5.2在时间上:

根据一年四季季相变化,对植物选种进行四季搭配,使滨水公园的植物景观做到春季有桃红柳绿,夏季有花繁叶茂,秋季有丹枫如火,冬季有疏影暗香。

4以温州市鹿城区庄头滨水公园为例

4.1项目背景

在城市“大拆大整”推进转型升级的总背景下,“大拆大整”的终极目的是“大建大美”,坚持拆改建有机结合,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三改一拆”逐步升级,大力拆除违法建筑,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以此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打响了全城动员的“大拆大整”攻坚战。这是温州沿着“大建大美”路线图,全面奏响城市转型“蝶变曲”的真实写照。

庄头滨水公园(汇昌河水上公园鹿城段“塘河清晓”D2段)位于温州市鹿城区汇昌河南岸。是构建汇昌河鹿城区段“塘河清晓”的整体景观特色的城市绿地枢纽项目,项目用地总面积26696.86平方米。

4.2现状评价

在公园南侧为居住区,建立一个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需要的人性化生态休闲公园,因此公园应以生态、自然、休闲、可达为主要前提。

地块未拆迁前为旧居住区,房屋建成时间比较久远,有些甚至已达百年以上,因此在设计中,如何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把有价值的历史元素以及如何处理公园与塘河水生态的关系,融入到景观设计中是本案的重中之重。

总平面图

4.4.2地形处理和竖向设计

地块外围与公园高差近1.5米。在道路交叉口处设计一个河流交汇形式的内含式广场,广场通过放坡、台阶等手法解决高差问题,两侧用石块垒上不同高度的花岗岩矮墙,为场地增添了气势解决了地形高差并满足了多种功能的要求主入口配以四棵无柄小叶榕和丘形小山。因此在设计中全程贯穿起伏的地形,自然舒缓的地形,既可解决绿地自然排水的问题,避免积水影响植物健康生长,又可以抬高整个地势,减少地下水位偏高这一不利因素对种植的影响。人行步道从坡中穿过,分段营造不同的围合空间。

绿化土坡的造坡原则是,竖向标高以市政道路标高为基准,进行绿化土坡等高线设计。所有覆土的坡度不大于1/2,并尽量保持坡度舒缓,呈有弹性的优美曲线。我们在初步设计中针对所有的斜土坡都一一进行了坡度分析,主要是通过剖面研究曲线是否流畅,视觉效果是否优美,并最终反映到平面图中,按照0.3m间距生成各个部位的等高线。

水歌晚唱亲水平台

4.4.4地域人文和历史文化的现代传承和发掘

地块为旧村拆迁改造,景观设计上遵循“因地制宜,为我所用”的设计理念,地块拆迁过程中设计师积极配合建设方的拆迁部门对将要拆迁的区域做可利用元素的普查和统计,在经过会议研究对有利用价值的建筑、材料进行保留利用。旧石料特有的材质肌理很好的与主入口保留的老门台形成呼应,共同组成一组“老温州人记忆”的精神景观空间。

陈氏“老门台”

是一中西合璧四合院的门庭。该房于民国期间建造,原主人为当年为有一定名望的本地商人。该房子属民国时期典型的中西合璧风格,有西方元素的巴洛克风格,又有中国传统民居的匾额、对联等元素,两者有机融合,十分精美。门台为欧式门台,青砖结构,约两层楼高,宽10余米,像澳门的“大三巴牌坊”。门台匾额上原本有4个字,但字迹已剥落。门台虽破,但透过窗台上的精美雕花和门楣的装饰,可以遥想当年房主人的显赫。在景观设计中尽量保留和恢复老门台原有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加固和修复,做到修旧如旧的原则并结合周边环境进行整体打造。

拆迁后的驳岸改造后的仿古道

4.5塑造丰富的植物群落层次

种植设计注重体现移步换景,强调园林植物的意境及文化内涵。种植设计注重生态,又突出其多样性,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植被的丰富性;乔木的种类,落叶与常绿的搭配,生态绿地的创造以自我维护型的绿化种植为基础,适当配植重点景观树以增加可观赏性,做到四季有景。

4.5.1月牙湖的荷花

在月牙湖在现南宋文人甄龙友的词:“十里湖光,画船无数。绿盖盈盈红粉面,叶底荷花解语。”的景观意境。

4.5.2林樱花道

在主园路两侧例植两排樱花树,到了春天,樱花盛开形成一个落英缤纷的诗意景观空间。欣赏落樱最好有点风,但风不能大,因为风一大,落樱的花片会满天飞舞,看起来有些轻狂。微风轻轻吹来,花片飘飘洒洒地落,就像是一阵花雨,樱花雨。一阵阵的轻风,一阵阵的花雨,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享受。

4.5.3金桂飘香

在次入口两侧片植大量的金桂树,形成金桂树林,每当到了金秋时分,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让人们流连忘返。秋天的夜晚,我在桂花树下乘凉,一阵秋风吹来,细细的桂花飘洒满地,顿时一粒粒桂花铺在地上,黄金满地,细小的桂花编织出了一张金黄的地毯。

林樱花道组团绿地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滨水公园的整体形象塑造与提升,对城市环境生态的保护和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应遵循生态性、艺术性、尊重地域历史文化、开放性、多功能性、亲水性与安全性原则,提升整个景观设计的系统性,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缓解生活压力,打造更为和谐、健康的城市生态廊道。城市滨水公园也是城市最生动展示文化、记录历史的场所。

参考文献:

[1]《城市特色:历史风貌与滨水景观》吴伟编著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2]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02

[3]陈德雄.2002.文化?空间?生态?载体——滨河地区城市设计的四大要素[J].规划师,8(18)

[4]植物造景苏雪痕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04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