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例重度中暑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急救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0202-10-20
/ 2

18例重度中暑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急救护理

杜海岭刘莉

杜海岭刘莉李月霞马茜茜彭云霞刘立云(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滨州256603)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0328-02

【摘要】目的总结救治重度中暑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急救护理。方法对18例重度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8例患者中17例治愈出院,1例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对重度中暑患者,应在实践中立即采取迅速有效的降温措施、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失常,积极保护重要脏器,同时加强体温、呼吸、循环等各系统的功能监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此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重度中暑临床观察急救护理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突然发生高热、皮肤干燥、无汗及意识丧失或惊厥等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疾病,可导致人体多器官功能损伤甚至衰竭,最终死亡或残疾。依据临床症状将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及重度中暑三种类型[1]。其中重度中暑多由于患者出现了前驱症状或中暑症状,但未加以保护或采取措施,最终发展严重;该病起病急,预后较差,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高达5%~30%[2]。现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09年5月~2011年7月共收治的18例重度中暑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45~85岁,平均64岁;6例为持续高温下工作发病,12例在室内(无空调)发病,存在基础疾病发病,其中,3例合并肺部感染,4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5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意识清楚者5例,均感头痛头晕,意识不清者13例,深昏迷患者3例,其中1例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经心肺复苏术5分钟后恢复自主心率,因未恢复自主呼吸,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第4天血压降至80/40mmHg,立即给予补充血容量、升压、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最终抢救无效而死亡。

2急救与护理

2.1预见性护理因患者病情复杂,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故要向家讲属,疾病的治疗及预后,使他们有正确的认识,并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以防止并发症的加重。接诊后立即将患者安排单人房间,限制探视;若患者神志昏迷,应由专人护理。

2.2基础护理

2.2.1控制体温迅速降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中暑的死亡率高低与高热持续时间的长短呈正比[3]。接诊后立即将患者安置于装有空调的监护室,室温控制在20℃~24℃;脱去患者被汗液浸渍的衣裤,用湿毛巾擦净全身,换上松软干净的服装,尽量暴露肢体;头部戴冰帽,腋下及腹股沟区放置包裹纱布的冰袋,以防止局部冻伤;定时温水擦浴,用4~10℃的生理盐水1000mL给患者灌肠;并将4~10℃生理盐水500ml加以少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调节机体反应性,预防脑水肿,可辅助降温;使体温控制在38~38.5℃。同时可将氯丙嗪25~50mg稀释于5%葡萄糖盐水500mL中静脉输注,2小时内滴完,而且应随时观察血压变化情况,若血压明显下降,应减速或停药[4]。

2.2.2预防控制感染中暑患者大都免疫能力低下,感染易加重,故应保持环境整洁,减少探视,病室内每日消毒;早晚做口腔护理和会阴部冲洗;定时翻身、皮肤按摩,预防褥疮和皮肤感染;及时拍背、排痰,避免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排泄物形状、咳嗽咳痰呼吸情况、皮肤黏膜颜色及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出血等,正确采集标本,协助患者进行各种化验。

2.2.3呼吸系统监护维持患者呼吸稳定,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迅速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4~6L/min的氧气治疗。严密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节律是否有口唇、指甲发绀等缺氧现象,呼吸困难者行呼吸机辅助通气。

2.2.4循环系统监护维持患者循环稳定,行床旁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病人心率及心律、呼吸、血压以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并详细作好护理记录。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及补钾、钠;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防止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以保证液体的快速输入。本组有8例重度中暑患者由于合并有严重低血容量、低血压和末梢循环衰竭,经过补液、升血压、扩张微血管等措施后,其中7例24小时内循环基本稳定,其中1例1小时后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经心肺复苏术5分钟后恢复自主心率,因未恢复自主呼吸,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30分钟后血压升至82/56mmHg,2小时后血压持续下降,最终抢救无效而死亡。

2.2.5脑功能监护重度中暑患者可能出现全身多器官损伤,尤其是脑损伤,脑组织损伤越严重,患者预后越差。因此,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尤其是神志、瞳孔的变化。尽早进行头部降温,减少脑细胞的代谢,减轻脑损伤。根据病人有无头痛、视物障碍、恶心、呕吐等症状估计颅内高压的程度,必要时行腰椎穿刺以准确掌握颅内压,以避免脑水肿的发生。17例重度中暑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24小时后意识完全清醒,没有留下脑部后遗症。

2.2.6肾功能监护尽快做好留置导尿,留取尿标本并及时送检,测定尿比重、血清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尿素氮、血肌酐等指标。观察记录每小时尿量、尿色,并严密监测24小时出入液量,如尿量低于30mmL/h,而比重大于1.025以上说明肾血流量减少、血容量不足,要及时补足液量。凡疑有急性肾衰竭者,应早期快速给予呋塞米、甘露醇等利尿药物治疗,保证尿量在30mL/h以上;对于高钾血症或急性肾衰竭患者,尽早进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使肾功能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2.2.7营养保健支持及时静脉营养支持,补充氨基酸、人血白蛋白、维生素等。若病人胃肠道无出血,肠道蠕动恢复后,尽早启动肠内营养,如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半流质饮食和凉淡盐水、凉西瓜汁等。同时注意胃肠道反应,若患者肠鸣音弱、肠道麻痹,可能并有肠道菌群移位,给予大黄10g每日3次胃管内注入,或联用新斯的明足三里封闭以促进胃肠道蠕动。

2.3心理护理及指导中暑患者清醒后,由于体力、经济等原因,情绪相对低落。针对患者的抑郁情况,及时做好安慰解释工作,解除其精神负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叮嘱患者注意多休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态,多饮水,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避免高温下重体力劳动。

3讨论

3.1重度中暑是在轻度中暑基础上,高温仍不断攻击机体,导致细胞及细胞内部结构发生病理改变,表现为机体重要系统、脏器功能紊乱[5],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极高。中暑常发生在高温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下,多发生在年老体弱,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此外久病卧床,过度疲劳,产妇及婴幼儿,终日逗留在通风不良,空气潮湿温度较高的室内也易发生。

3.2早发现、早处理是防止中暑对人体进一步损害的关键[6]。有效降温和迅速补液是两大最重要的抢救措施。根据不同条件,采取体表降温和体内降温相结合的方式。因为高热持续时间越长,组织损伤越严重,预后也越差。资料中15位患者在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后,体温平均在首个半小时内下降0.5~0.9℃。

3.3院外急救常用的措施有:将患者置于阴凉环境中,体表喷凉水并扇风促进水分的蒸发,并用冷水毛巾或冰袋、冰块置于患者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用毛巾擦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意识清醒患者可在降温的同时迅速口服含钠饮料及食物。若患者出现明显的脱水、低钠和意识改变时,立即送医院急诊室就诊。

3.4院内急救措施主要是:迅速有效的降温,维持体内外循环稳定,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护肾功能,保护脑功能。

3.5中暑重在预防,健康宣教尤为重要,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报纸、电视等媒体需要增加高温天气的预报与预警;社区需要普及防暑卫生教育,提高公众中暑预防知识水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中暑的发生,一旦出现中暑先兆,及早就诊。本组1例死亡患者因为出现中暑先兆症状未给予重视,休息后继续高温下田间劳动,高热昏迷时才送医院,耽误了抢救时机。

参考文献

[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70-174.

[2]沈洪.急诊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4.

[3]肖翔宇,陈运和.重症中暑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6,7(4):39-41.

[4]胡美娥,胡冬香,刘朝霞.重症中暑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7,15(23):1091-10.

[5]陈寿权,李章平.中暑及其救治[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7,9(4):5.

[6]庄连珠.95例中暑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吉林医学2009,30(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