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护理干预对66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目标护理干预对66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观察

张青青

(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台州3172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目标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基于挂号单奇偶性将132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目标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目标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能够引导患者迅速恢复社会适应能力,早日回归社会。

【关键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目标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3-0295-02

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一般关系到意志、情感、行为、感知觉及认知功能等各个方面,不同人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病程长,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在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各种抗精神病药物发挥着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在精神分裂症改善受损社会功能和预防复发等方面的效果并不会很明显,从而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探究目标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并分组进行对照分析,现将研究报告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32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均满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1]第三版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病程>1a,并排斥脑器质性疾病、严重躯体疾病、智力障碍、心境障碍者,同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其中男76例,女56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37.8±12.4)岁;病程1~30年,平均病程(15.4±6.35)年。基于挂号单奇偶性将1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两组一般资料逐项对比差异较小,不会影响本次研究统计结果(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目标性干预措施,具体操作如下:

1.2.1护理主体护理主体是指实施护理干预的群体,包括医务人员、社会、家庭和患者。我们主张以医务人员干预为主,社会和家属干预为辅的干预模式。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医务人员必须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行为指导、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工作。家庭干预主要是指患者家属、亲属及朋友等加强对患者的关爱,频繁探视,并在探视过程中主动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这一做法不仅能够了解到患者具体的精神状态,还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外界动态,促使其与社会的联系。考虑到现阶段社会对精神分裂症的大众看法,我们应该把社会支持控制缩小到较小范围内,便是康复中心周围社区,灵活采用宣传栏、宣传手册等方式,引导周围社会居民正确认知精神分裂症,给予患者更多的包容与理解。患者作为被护理的对象,由于正处于康复时期,所以也能够成为护理主体,应该指导其增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例如调整生活习惯、转换情绪状态、找爱好相同的朋友等,经过医务人员、社会和家属三方的积极配合,为患者构建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环境。

1.2.2护理内容常规基础护理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患者病情康复状态和个人爱好,按照患者具体情况,组织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健康教育、生活技能培训和心理护理等活动。生活技能训练的目的在于增强患者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便于康复后迅速融入社会生活,例如饮食保健、个人卫生等,按照患者接受能力适当调整训练难度及进度,按计划、按步骤实施,并及时肯定和鼓励患者的进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患者真正认识到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从而增强治疗依从性。娱乐活动的目的在于增强患者同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并引导患者培养生活兴趣,主要包括打太极、读书、下棋、绘画、听音乐等。心理护理的目的在于引导患者保持稳定和良好的情绪。一些患者比较敏感,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尽可能不同患者进行直接心理交流,而是应该在仔细观察后发展患者存在比较严重的不良情绪后才进行针对性心理引导。

1.2.3护理方法我们采用开放性和个性化护理方法。个性化即是指按照患者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开放性即是充分尊重患者的意志和人格,降低刺激因素,使得患者在宽松的环境中得以康复。为了增强护理效果,除了日常护理外,我们还应该制定各种宣传手册,播放相关教育视频,开展自我评价活动,使得患者从各种形式中接受护理干预。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尊重患者,多为患者考虑,注重观察,避免刺激,实施贴心、全面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

1.3观察指标

干预6个月后,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社会功能、心理状态、躯体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定,分数越低,说明生活质量越差[2]。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精神症状的有无及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定,分为阴性症状、阳性症状、病理症状三方面,从而分析出患者的攻击危险性,分数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GQOLI-74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GQOLI-74评分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者GQOLI-74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者GQOLI-74评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普遍采用相关抗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然而在该病康复阶段,心理社会干预措施更有价值,有利于患者早日步入社会。一些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只要有人提及到自己的疾病,便十分胆战心惊,忧心忡忡,长时间的治疗和药物的不良反应,使得他们随时处于无尽的折磨和痛苦中。因此,这一阶段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关键点在于康复护理,只有这样才能预防疾病复杂,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比于常规护理,研究组护理干预措施的显著特征在于个性化和综合性相结合,从而凸显以人文本理念。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得知,研究组GQOLI-74评分和PAN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临床相关临床明显改善,康复效果明显。因此,目标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优化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于敏.精神分裂症住院期间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及体重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4(21):127-128.

[2]邢海燕,张玉国.目标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2,31(29):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