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之旧城改造的若干问题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城市规划之旧城改造的若干问题探讨

伍智杰

身份证号:45040319870527****

摘要:伴随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旧城区的物质环境老化、城市功能衰退、历史文化色彩消失等问题作为城市改造的重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文章首先阐述了旧城改造的重要性,其次对当前旧城改造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旧城改造;问题;对策

一、旧城改造的重要作用

1.改变城市面貌

旧城往往建筑密集,建筑见缝插针,外观形象较差,是城市中脏乱差比较集中的地区。通过旧城改造,不论是推到重建,还是更新改造,都将在很大程度改变其面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2.提高人民居住水平

旧城区建筑年代久远,通风和卫生条件相对较差,且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居住条件较差。通过旧城改造,统一规划,配备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给旧城区市民提供一个宜居宜业的新环境。

3.挖掘城市用地潜力

挖掘潜力是旧城改造的重点工作和重要目的。旧城一般面积较大,且土地价值未得到最大发挥。在城市不断扩张、用地紧张的背景下,通过旧城改造,可有效地挖掘用地潜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

4.加速城市现代化

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旧城多落后于新区,在公共设施以及交通、环境等方面,旧城都存在很多不足,在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启动旧城改造工作有利于完善整个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改善城市的住宅、商业、用地、环境、交通等问题,加速整个城市的现代化。

二、当前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改造成本较高,资金难以兑现

旧城改造资金的合理来源和有效运作是保证改造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问题。旧城区多处于城市建筑密集、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段,光是高昂的拆迁成本就足以让政府和开发商望而却步。如广州天河区冼村改造工程,由于对拆迁难度估计不足,造成后续资金跟不上,实际改造后的效果与当初规划的蓝图有较大出入,尽管后来做了补救工作,但已经推迟了原计划的改造进程,给周边市民带来相当不便。

2.更新改造手段单一,具体实施及管理机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各城市对于旧城区更新采取的手段和策略较为单一、粗暴。改造方式的物质化、单一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改造的深度和广度。通常的做法是推平重建高楼,但这样做光是场地改造、土建施工上的花费就难以承受。国外的旧城改造往往注重循环利用,认真调查并分析街区的历史与现状,利用已开发的土地,不改变建筑外型而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周密规划详尽保护与改造方案,由公众参与最终确定方案。

3.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

旧城往往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所在地,是城市特定历史条件下遗留下来的建筑空间环境,是城市传统与特色的继承。在城市建设中,旧城改造本是一个挖掘文化遗产的科学文化价值和教育美学价值的机会。然而实际过程中,当前旧城改造对于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来说,不啻于一场浩劫。只有那些规模较大、经济价值可观的,政府和开发商才会予以保护,此外,那些零散的、经济效益不明显的文化遗产免不了被毁灭的厄运。如广州始建于1916年广州署前路民国警署旧址建筑已经从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消失。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若不加遏止,当旧城改造完成后,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将永远葬身于钢筋水泥之下。

三、新形式下旧城改造的策略

1.着眼全局,从整个城市甚至更大区域来考虑。旧城改造不应只是旧城本身的问题,而应与整个城市的建设、乃至更大区域的发展联系起来,分析其在区域中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旧城区曾经是城市的繁华地区,有的现在还承担着公共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曾经或正在城市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旧城区的改造并非仅是旧城本身,而应该仔细考虑其在整个城市中所处的地位,继而确定其定位和发展目标。

人民南路是广州市老城区西南部,是越秀区和荔湾区的交界处,其所在区域曾是广州最繁华的商贸中心。街区内拥有众多特色历史建筑和连续的骑楼街立面,是广州旧城重要的岭南文化、商贸文化标志地。为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区传统风貌的保护,促进积极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合理更新建设,适应城市发展和市民现代生活需要,因此,我们一是从历史文化的功能出发,挖掘旧城的历史价值,决定将沿街建筑的居住功能改为商业用途,赋予商业价值,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个性鲜明的繁华中心,支撑整个旧城的持续发展。二是从优化城市的功能结构出发,联系新城区和老城区,赋予其新的功能和使命。

2.要协调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的关系,共同发展。不仅要从整个城市的角度考虑,更重要的是要与城市新区发展结合起来。旧城和新区在功能、城市风貌等方面是互补的,不应割裂开来。否则新区没有旧城的底蕴,旧城没有新区的朝气,不利于整个城市未来的发展。通过分析老城区以及新城的历史和现状,老城区的生活休闲设施少而散,难以满足居民要求,目前不论是老城区还是新区部分,都缺乏足够的生活休闲设施。从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出发,需要一个生活中心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因此,我们顺势而为建设一个集商业、商务、金融、文化、娱乐、休闲旅游于一体的高品质城市生活中心,实现旧城面貌和功能上的双重更新,激发地区活力。

3.注重保护历史文脉,延续城市历史。旧城往往是一个城市的历史遗产所在,旧城改造不是要完全拆掉旧城建设新城,那种急功近利式的推平重建的做法并不可取。对于一个老城区来讲,这些街巷空间就是其历史文脉所在,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的印记和城市特色,能够强化居民的乡土意识。如果全部拆除重建,面貌可能会更加美观,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保护一个城市的历史和特色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尽量保护其原有的街巷空间。

4.要注重提升土地价值,确保改造资金来源。旧城通常建筑密集,拆迁改造成本高。如果土地价值得不到最大的挖掘,则政府要背上很大的财政包袱,开发商也会望而却步,最终导致旧城改造难以为继,草草收场,甚至造成很大的社会问题。当前不少城市旧城改造的做法就是大拆大建,这不仅抹杀了城市的个性,而且越来越多的城市特色正逐步丧失,“千城一面”现象日趋严重。最好的做法是既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土地开发价值,又不大肆破坏旧城原有的风貌。

例如广州荔湾区、越秀区的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使城市老城区呈现巨大的开发潜力。在这样一个“风水宝地”进行大规模的更新改造,在高投资下没有相应的高回报是得不偿失的。但是高强度的开发,必然带来如交通、环境等诸多问题,城市形象与新城区同质化,随之而来还有历史格局、机理的破坏和传统风貌、城市特色的丧失。

5.以人为本,妥善安置拆迁居民。拆迁户往往是旧城改造的牺牲者,他们难以从旧城改造中获益,对于他们的安置,很多地方的做法就是补偿一套房,而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的拆迁户损失的并非只是房产,同时还有他们的谋生工具。因此,应该让其参与旧城改造,包括设计方案的意见征询、实际施工的监督。改造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优先为拆迁户安排合适岗位,解决其就业问题,并在商铺租售中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做到妥善安置。

四、小结

旧城改造是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一大难题。现阶段除了法律法规不完善之外,城市规划作为旧城改造建设的引导,角色错位、方法和理论落后更是导致我国旧城改造陷入困境的关键原因。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建设用地浪费严重、粗放利用的现象还很多,因此做好旧城改造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刘西耀等.新时期下旧城改造措施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9(13).

[2]刘祥生,安旭东.旧城改造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长江建设.201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