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刘佳敏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党的十九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做出了重大决策部署。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目前,陕西省发改委出台《加快发展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特色小镇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展开。

关键词: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一、阐述建设特色小镇的重要意义

特色小镇建设要上升到综合的市场逻辑之下进行创新性的理解,特色小镇作为连接城市与农村的纽带,不仅起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作用,而且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对于大量农村富余人口涌入城市起到了“蓄水池”的分流作用,降低了城镇化的社会成本。可以使“离土不进城”的农村人口留在小城镇,不进入大中城市,就近由从事农业转为从事非农产业,并实现生活方式改变,由分散居住转为集中居住,享受城镇居民所能享受的生活便利和社会保障待遇。

特色小镇建设是搭建城乡发展一体化重要平台的有效举措。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弊端。与大城市相比,特色小镇有利于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带动周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城乡产业融合,使城市文明扩展到农村,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同时也可以方便市民的生活,小城镇对就业有吸纳能力,大部分人可以就地就近上班。

二、分析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特色小镇的独特内涵把握不够

把特色小镇完全与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园区,与传统意义上的景区和乡村等同起来,产业没有特色,部分小镇与小镇之间产业雷同度过高,造成同质竞争,导致千镇一面,还有的地方改革创新不足,跳不出传统的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体制束缚,市场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2、忽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缺乏资金支持。

有的小镇建起来了,但是没有稳定的产业基础或创业平台,解决不了农民的就业创业难题,不能持续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农民容纳能力,还导致了物质资源过度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长。特色小镇建设普遍存在资金短缺或资金无法落实的问题,农民进入城镇,要有住房,要配套水、电、气、道路、排污等基础设施,还要享受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和福利,这需要大量的后续资金。

3、投资主体的开发目的存在偏差

在房地产业持续高热的背景之下,许多投资主体愿意把资金投入房地产行业,因此存在借助“特色小镇”平台“拿钱拿地”的趋势。一些房地产企业和政府签订合作建设特色小镇,但往往在享受了政策优惠、贴息贷款、用地倾斜之后,只愿意建设商品房住宅小区,而并没有对小镇从产业、文化、小镇特色功能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投资开发,这种产业和功能脱离实际、盲目追求短期效益、缺乏全局性的开发往往使特色小镇的难以持续发展,仅仅开发房地产而缺乏其他支撑的产业也使小城镇难以自洽,最终沦为卧城。

4、把特色小镇的开发变成一种政府大包大揽的行为。

特色小镇原本是市场开发行为,无论是从投资体量,还是投资规模,以及将来运营难度,都是需要综合的能力去导入,特色小镇的建设不是简单的地产开发、也不是没有市场理念的政府的大包大揽工程,更不是短期的开发工程。

三、研究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建议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沈迟认为,在新型城镇化的框架之下,特色小镇与城市群的发展有相通之处,背后的一个逻辑仍然是充足的就业吸引人口。这就意味着特色小镇的发展必须要注重两个要点,一方面是对人口的吸引能力,即特色小镇要能承担城镇化过程中对人口的集聚功能;另一方面相关产业发展和配套服务要完善,即特色小镇要有一定工商业基础,同时医疗、教育等配套产业要一并跟进。总而言之,就是要叠加“城”的多种功能,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特色小镇要成为产业集聚之城。

特色小镇要以特色产业为抓手,通过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推动城镇建设与发展。特色小镇不仅要不断壮大自身优势和特色产业,也要吸引和培育和自身發展相配套的相关产业,形成了核心产业集群,从而使小镇能够具备吸引人口并提供就业的能力,为人的集聚提供条件。对于陕西省而言,特色小镇多以文化旅游、休闲康体等为主导产业,除此之外,也可依托省内现有的工业基础和科技资源,打造特色工业小镇、软件信息小镇、创新创业小镇等,通过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为小镇注入更多活力和魅力。

2、特色小镇要成为人口集聚之城。

人口是维持城镇基本功能、进一步发挥城镇特色的基础,特色小镇建设作为一个城镇化过程,不仅要有产业集聚,还需要进一步实现人口的集聚。这就需要特色小镇必须通过壮大特色产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通过提升城镇品质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当小镇具备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后,不仅可以吸引区域外人口落户安家,也能成为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的重要场所,只有拥有一定人口基础,特色小镇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特别是在陕西省较为贫困的地区,特色小镇还可以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相结合,为陕西省未来五年易地扶贫搬迁66万户235万人提供空间载体和安置保障,通过创造各类就业岗位实现安置人口与扶贫帮困相结合,实现特色小镇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

3、特色小镇要成为内部自愈之城。

许多文旅特色的小镇过度依赖旅游人口发展当地经济,而一旦旅游热度消退,就可能沦为空城,也有不少大城市周边的特色小镇,以开发房地产为主导,只能成以居住为主的“睡城”或“卧城”。这种需要外部进行人口“输血”或只能提供部分功能的小镇因为缺乏综合开发,无法实现内部自愈,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特色小镇除了发展特色产业,安置人口居住外,还要配套发展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以及医疗、教育、交通运输等产业,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使特色小镇真正成为宜居宜业的魅力之城。

4、特色小镇要成为“产城人文”四位一体之城。

陕西省的特色小镇目前已形成科技创新类、旅游文化类、健康养生类、现代农业类、商贸物流类等十类特色小镇,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不仅要有旅游景区、产业园区、商贸区等特定功能区,同时也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下,因地制宜,进行科学有序的规划,不断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资源和优势,真正建设一批建设“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并深度融合的特色小镇,只有小镇有“产、城、人、文”的特色,特色小镇才能无可取代并具有真正意义上的长久的生命力。

5、特色小镇建设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来支撑。

由于每一个地方的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特色小镇的建设,也不能简单复制浙江模式,必须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创新完善适合陕西省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坚持规划先行、多规融合,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协调性,聘请专业机构共同编制小镇概念性规划、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核心区设计规划等。特色小镇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创新融资方式,探索产业基金、股权众筹、公私合营(PPP)模式等多种融资路径,引入社会资本,推动陕西省特色小镇建设。

结语

总之,陕西省特色小镇发展基础良好,应借着政策的东风,以创新为手段,做好小镇特色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使陕西特色小镇成为推进西部新型城镇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纽带,进而成为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参考文献:

[1]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建设张洁.建设产业与科技论坛.建设2016(24

[2]聚焦特色小镇融资[J].建设廖茂林.建设建设银行家.建设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