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肠破裂修补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外伤性肠破裂修补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观察

袁刚

袁刚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医院普外科400084)

【摘要】目的观察外伤性肠破裂修补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34例外伤性肠破裂手术患者,分别给予全肠外营养或早期肠内营养,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肠破裂修补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面疗效相当,但在促进肠蠕动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方面的效果优于肠外营养。

【关键词】外伤性肠破裂早期肠内营养营养状况

【中图分类号】R4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233-02

外伤性小肠破裂在腹部内脏器损伤较为常见,在腹部开放性损伤中约占26%、闭合性损伤中约占16.2%[1]。外科手术修补时治疗外伤性小肠破裂的首选方法。术后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疗法,可促进疾病康复,改善预后,对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34例外伤性小肠破裂修补术后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64.2岁。患者随机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脏器损伤情况、手术及麻醉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标准全肠外营养支持7d。液体总摄入量50ml/(kg·d),非蛋白热量摄入100kJ/(kg·d),氮摄入量0.15g/(kg·d)。

观察组于术后24h开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所提供的热量和氮量与全肠外营养组相同。共维持1周。并于术前、术后1d、术后7d观察两组患者的体重、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等营养状况指标以及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发热时间等肠道功能指标。

1.3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反应营养状况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术前与术后7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营养状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同时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患者康复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指标比较(x-±s)

3.讨论

目前临床观点认为,肠外营养(PN)虽可使肠道在手术应激后得以休息,有助于其功能恢复,但由于肠道内缺乏直接营养供应,肠道自身就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如果PN维持较长时间,患者可能出现医源性肠饥饿综合征[2],使肠蠕动减弱、肠黏膜萎缩、胃肠黏膜屏障功能遭到破坏。

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的优势除了体现在营养物质可直接经肠道消化、吸收、利用,更契合人体生理功能,摄入方便,节约费用外,更显示其有利于保持肠黏膜正常结构和完整的屏障功能[3]。对肠道手术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在保护肠黏膜功能和完整性,防止菌群失调,减少肠源性感染,支持肠道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显示,对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而言,EN可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同时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其可能的机制为:(1)肠破裂修补术后采用静脉补充脂肪乳和氨基酸,可导致迷走神经兴奋降低、胃肠道激素分泌减少,从而不利于肠功能恢复[4]。(2)EN可刺激胃肠道激素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加内脏血供,刺激肠黏膜的生长、恢复肠蠕动[5]。(3)EN制剂内含纤维素,可促进胃肠蠕动术后功能。

综上,外伤性小肠破裂修补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肠蠕动恢复方面的效果优于肠外营养,对肠道手术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吉东,牛林.外伤性肠破裂116例诊治分析[J].美中国际创伤杂志,2012,11(4):29-30.

[2]马轶明,魏华东.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十二指肠损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9(10):1023-1024.

[3]饶晓明.外伤性肠破裂术后肠瘘的原因与治疗[J].中外医学研究,2011,9(7):75.

[4]刘彦,张家衡.十二指肠破裂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的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3,21(6):?554-555.

[5]缪丁丁.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2):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