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技术构建古建筑防火安全保护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运用现代技术构建古建筑防火安全保护体系

任坚

关键词:现代技术;古建筑;防火安全;

前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古建筑是我国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历史遗产,是见证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精神的财富,属于文物保护范畴,具有较强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古建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和破坏,变得十分脆弱,一旦发生严重的火灾,所导致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如2003年武当山遇真宫发生严重的火灾,导致一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被完全毁坏。由此可以看出,做好古建筑防火安全的保护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1关于对古建筑火灾特征的阐述

1.1以木结构建筑居多,火灾荷载力较大

古建筑大多都是修建年头较为久远的建筑物,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审美价值。在实际的构成结构中,古建筑多以木材结构居多。根据不完全的调查显示,古建筑每平方米可高达500kg以上,这个数值可谓是相当惊人。古建筑由于修建时代较久远,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变迁,其表面风化干裂的现象较为严重。可以说,一旦出现火灾隐患,这些木结构会像炉膛内的柴火一样,熊熊燃烧,且难以扑灭。[1]

另外,不少古建筑多以组群规模进行结构布置,木结构与木结构之间相邻较近,如廊道相接,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缺乏合理性,且建筑群内的消防通道较为简陋,更严重的是部分古建筑的防火分区尚未明确,一旦发生火灾,火灾所承受的荷载力会出现难以控制的状态,极易出现火势蔓延严重的高危情况。

1.2消防基础设施缺乏完善,扑救困难

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古建筑的消防基础设施的安置工作较为落后,消防设施没有及时地做到位,且水源资源也较为匮乏。最重要的是,大多数古建筑坐落于较为偏远的区域,有的是依山而建,与城镇的距离较远,一旦出现火灾问题,消防人员难以第一时间去扑救。即便是及时扑救,也会受到建筑内部结构的限制,如门窄槛高等局限性,消防车难以进到建筑院内,对于扑救工作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如2001年6月23日凌晨,位于杭州葛岭地区的抱朴道院发生严重的火灾,因该道院内部的消防设施缺乏完善,消防通道的设置不符合相关的标准,最终导致火势蔓延严重,酿成严重的后果。

1.3古建筑的特殊性,限制消防措施的有效开展

古建筑一般多具有特殊性,如部分古建筑内墙壁上会保留下来一些具有较大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壁画,如殿宇中会供有比较珍贵的泥塑佛像,一旦遭到破坏,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无法用金钱去估量的。如果这部分古建筑发生火灾,消防人员会受到这些文物价值较高物品的影响,不能用传统水源灭火的方法去扑救火势,避免对其造成损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由于受到古建筑特殊性的影响,导致消防保护工作无法真正的落实,易造成严重的损失。[2]

1.4旅游景点人员冗杂,起火原因较多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之上,人们的消费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国内旅游事业的发展。大多数古建筑或者古建筑群都被当做了重点旅游的景区,由于受到人流浮动较大的影响,导致古建筑的火灾风险性明显提升,且预防较为困难。笔者以沈阳故宫大清门建筑为例,由于受到观光人员没有遵照参观要求的影响,肆意地触动相应的控制开关,且使用不当,最终导致发生了严重的电气短路事件。又如屏南县妈祖庙因旅客人员燃放烟花爆竹,导致发生严重的火灾事故。由此可见,造成古建筑发生火灾的因素较多且冗杂,不利于开展有效的预防工作。

2传统防火技术应用经验

2.1以难燃材料构建防火分隔带

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我国古代的防火隔墙真正出现是在皇宫的建筑当中,前人利用难燃材料构建防火分隔带,以“挖沟为防”作为其构建的主要依据,达到设置分割、隔断火势的目的。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利用难燃材料构建防火分隔带的方法对当代的消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但是从实际的角度上来说,这种方法比较消耗物料,不利于节省成本。更重要的是,难燃材料构建的防火分隔带涉及面较广,不利于工作人员检查,无法及时地发现防火分隔带是否出现磨损或者漏缺的情况。

2.2开渠挖沟增设水源,提供消防用水

在古建筑选址的过程当中,对水源的考虑一直都是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不仅是为了满足日常饮食的需求,更是为了满足防患火灾的需求。一般来说,相关人员都会在院内增设缸、盆之类的容器,以便注水。部分宫殿或者庙宇都会在建筑内部设立放生池,确保水资源的通畅性。一旦出现严重的火灾问题,院内人员可以利用置放在院内的水源进开展扑火行动。因此说,大多数古建筑的工作人员都会选择在附近开展开渠挖沟的工作,提供消防用水。[3]

2.3设置消防通道

可以说,很久之前我国就将消防通道作为预防古建筑发生火灾的求生通道,其也成为防火救灾的一项重要举措之一。大多数古建筑都会在建筑内部结构中,增设相应的消防安全通道,为火灾营救行动提供安全保障。如江南民间的古建筑往往会设立“备弄”,充当消防通道,一旦出现火灾,人们可以沿着这条通道逃离火灾现场,以便确保人员的人身安全。

3现代技术构建古建筑防火安全保护体系的有效措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程度上带动了防火技术的发展进程,可以说为古建筑防火技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依据。在不破坏古建筑原貌和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合理地运用现代化的防火技术预防可能存在的火灾隐患,俨然成为了时代必然的选择趋势。

3.1运用现代防火技术构建古建筑火灾预防体系

通过对笔者上述的分析不难得知,以往古建筑的火灾案例基本上都是由于消防设施不到位引发的。因此可以说只要消防措施做到位,绝大多数的火灾事件是可以有效避免的。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地结合古建筑火灾的特征,积极地构建现代化的古建筑火灾预防体系,强化古建筑自身的防火能力,避免严重火灾事件的发生。

3.2应用现代化的防火材料

古建筑多以木材结构为主,且其的内部结构中多以棉、麻等材料为主,如道观内随处可见的飘带等棉麻材料,稍有不慎就会成为火灾的引发介质。为此,相关人员应该积极地利用现代化的防火材料,进行阻燃处理,改善建筑结构耐燃的性能强度。如棉麻、纺织品等物可以利用专用型的水基防火阻燃液,经过处理后的织物抗燃能力较强,即便是发生严重的火灾,其也不至于迅速的蔓延,有利于控制火灾的情势。

3.3运用现代化的防雷设施,构建古建筑避雷体系

新型避雷针具有无源、辐射较小,且能精确提前放电的特性,可以完成主动引雷的工作,极大程度上增强了古建筑的防雷能力。一般来说,新型避雷针表面聚集的能量多来自于闪电前地面与云层之间所产生的能量差,即电势差。它可以在雷击发生的临界点处,起到向上先导的作用,避免古建筑因遭受雷击而发生严重的火灾事故。

3.4完善古建筑防火的安全预警体系

工作人员应该结合古建筑的现状问题,利用分级保护的原则,并根据其的文化历史价值、火灾危险程度等因素,具体划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的火灾保护对象,采取不同的安全预警措施。如对于组群类的古建筑,应该积极地设置相关的消防安全预警控制室,优化报警系统的功能性和监控系统的操作性。对于二级保护对象,可以选择在区域内设置安全报警系统。对于特级古建筑,工作人员可以适当地构建监控联动系统,以便及时地发现火灾隐患,控制灾情,避免出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结论:综上所述,运用现代技术构建古建筑防火安全保护体系是具有较大可行性的。古建筑作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之一,理应得到全方位的保护,避免出现各种威胁古建筑安全的隐患因素。对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古建筑防火工作的检查力度,设置好防火间距、消防通道等安全设施,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利用现代化技术强化防火安全保护体系的实施力度,从根本上杜绝火灾隐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魏静涛.我国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行政法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5.

[2]熊军,陈保胜.运用现代技术构建古建筑防火安全保护体系[J].中外建筑,2012(05):147-148.

[3]覃文清.古建筑防火保护技术的研究[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