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研究

薛苗苗

薛苗苗

(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山东德州253000)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治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小儿内科急性腹痛65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检查确定疾病类型,然后对症治疗,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65例患儿主要病症类型为急性胰腺炎(7.7%)、急性胃肠炎(49.2%)、肠痉挛(15.4%)、肠套叠(10.8%)、阑尾炎(16.9%)。药物保守治疗65例,均成功治愈,有效率达到100%。经治疗后患儿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差异鲜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内科急性腹痛发病原因较多,要对患儿的症状表现进行分析,结合影像学检查作出明确诊断,并及时对症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减轻患儿痛苦。

关键词:小儿;急性腹痛;诊断;治疗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是儿科多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变化迅速的特点,大多是由于功能性或内科疾病引起的,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1]。由于患儿的年龄限制,无法对疾病进行详细描述,增加了诊断困难。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儿进行分析,探讨了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德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内科急性腹痛65例,纳入时间段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其中男性患儿34例(52.3%),女性患儿31例(47.7%);年龄处于0.5—11岁阶段内,平均(5.2±1.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5小时,平均(2.5±0.5)小时。患儿临床症状表现为腹部压痛,并伴有腹胀腹泻27例(41.5%),呕吐38例(58.5%),发热25例(38.5%),便秘16例(24.6%)。

1.2诊断方法入院后询问家长患儿的腹痛时间、大小便状况,了解近期饮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超声显示患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阑尾化脓、增大,肠道胀气等;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数量变化,尿常规和大便存在红细胞、脓细胞。

1.3治疗方法(1)补液支持。纠正患儿体内水电解质紊乱情况,脱水程度较轻患儿可以采用口服补液;如果发生呕吐、腹泻现象,或者脱水严重患儿,应该采用静脉补液。补液操作要求分次进行,在12小时内完成补充量,轻度患儿按照50ml/kg计算,中重度患儿按照80ml/kg计算。(2)对症治疗。根据患儿的诊断结果进行对症治疗,主要是药物保守治疗,合理选用抗生素防治感染。(3)饮食疗法。患儿腹泻程度轻,要求不要进食脂肪类食物;患儿腹泻程度重,要求禁食,时间控制在6小时左右;伴有呕吐要禁水,母乳喂养可继续进行。

1.4观察项目和指标(1)观察患儿的临床诊断结果,以及治疗措施和疗效。(2)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分级标准如下[2]:0级:无痛;1级:间断性疼痛较轻,不用药可耐受;2级:持续性中度疼痛,影响正常生活;3级:持续性重度疼痛,必须应用药物止痛;4级:剧痛并伴有休克体征。

1.5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8.0软件,其中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和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和t检验。P<0.05说明说明对比差异鲜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诊治结果65例患儿中,急性胰腺炎5例(7.7%),急性胃肠炎32例(49.2%),肠痉挛10例(15.4%),肠套叠7例(10.8%),阑尾炎11例(16.9%)。经药物保守治疗65例,均成功治愈,有效率达到100%。住院患儿时间在1—5天不等,平均(3.1±0.2)天。

2.2治疗前后疼痛情况比较由数据结果可知,治疗后患儿疼痛0级、1级明显增多,2级、3级明显减少,差异鲜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德州市妇幼保健院是卫生部命名的爱婴医院,是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健康教育于一体的市级妇幼保健机构,院内设有产前诊断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儿童康复中心。该院具有妇科、产科、儿科等13个临床科室,其中儿童保健科是市级重点学科。医院服务宗旨是儿童优先、母亲安全、员工幸福、医院发展,坚持母婴安康、重于泰山的质量理念,努力打造妇幼保健品牌,为全市妇女、儿童提供良好的保健就医环境。因此,探究小儿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对于推进医疗技术进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研究表明,导致小儿腹痛的原因较多,主要可以归为两大类:其一是腹内脏器病变,包括器质性改变和功能性改变,例如胃肠炎、胰腺炎、肠绞窄等;其二是腹外或全身病变,例如心肌炎、肺炎等。在胡文君等人的研究中称[3],部分药物应用后也会导致腹痛发生,常见的如铁剂、红霉素等。多年临床实践证实,小儿腹痛具有以下特点:患儿不能正确描述出疼痛的部位、性质;腹痛种类和患儿年龄具有相关性;内脏解剖位置改变、并发症多;肠胃引起的消化不良多见,超声检查显示肠腔积气,或胃肠管扩张,存在液性回声区[4]。本次研究65例患儿中急性胰腺炎5例(7.7%)、急性胃肠炎32例(49.2%)、肠痉挛10例(15.4%)、肠套叠7例(10.8%)、阑尾炎11例(16.9%)。

患儿的治疗需要明确疾病类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体温、呼吸等指标,采用影像学检查了解疼痛状况,监测排气、腹壁压痛等情况,从而及时对症处理[5]。一般来说,早期采用药物正确治疗后,患儿都能够得到满意的效果;若疗效不佳,可以采用手术治疗。本次研究保守治疗65例,均成功治愈,有效率达到100%。患儿经治疗后,疼痛0级(58.5%)、1级(26.2%)明显增多,2级(15.4%)、3级(0%)明显减少,表明疼痛程度显著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小儿内科急性腹痛发病原因较多,要对患儿的症状表现进行分析,结合影像学检查作出明确诊断,并及时对症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减轻患儿痛苦。

参考文献

[1]赵鸽.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疗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02(28):298+597.

[2]徐苹苹.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36):404-405.

[3]胡文君,吴云峰.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处理——附108例临床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17(02):42-43.

[4]严芳英.基层医院急诊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07):522-523.

[5]梁冠宇,王敏捷.30例急诊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09(20):54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