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变化及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妇科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变化及临床意义

董岩热孜亚库尔班

董岩热孜亚库尔班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在妇科肿瘤患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和96例妇科良性肿瘤和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凝血仪对妇科肿瘤患者的血小板(PLT)数量、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予以检测。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PLT、Fbg、D-D水平与妇科良性肿瘤患者组相比均增高(P<0.01);而aPTT、PT、TT、D-D水平在正常健康体检者和妇科良性肿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卵巢癌患者的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妇科恶性肿瘤患者(P<0.01)。结论监测妇科肿瘤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对妇科恶性肿瘤的实验室检查有重要意义,D-D水平对卵巢癌的实验室检查有提示作用。

【关键词】D-二聚体妇科肿瘤凝血功能

【中图分类号】R论著【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057-02

妇科肿瘤患者因肿瘤负荷、手术创伤等原因,凝血系统的平衡状态常被打破,容易出现出血或血栓性疾病。凝血功能的变化在肿瘤中日益受到重视,一方面某些肿瘤通过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而引起血栓的形成,另一方面血小板一纤维蛋白栓子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癌肿生长与转移[1]。本研究观测了妇科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不同分期肿瘤患者进行了比较,以期了解妇科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特点,探讨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在妇科肿瘤患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标本来源

1.1.1妇科恶性肿瘤组:2012年1月-2014年10月间在我院就诊并经病理诊断确诊的住院患者,共108例,(50岁±11.5岁),其中卵巢癌患者43例,宫颈癌3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26例,均为初次确诊患者,未接受任何放、化疗。

1.1.2子宫肌瘤组:2012年1月-2014年10月间在我院住院并由病理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61例(48岁±10.1岁)。

1.1.3对照组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49岁±11.1岁),除外妇科良性、恶性肿瘤者。

以上3组研究对象近2周内无感染性疾病,无血栓及出血性疾病,1周内未使用影响凝血及止血的药物。经统计学分析,3组研究对象年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

1.2标本采集

正常对照组与患者术前均清晨、空腹、静脉采血,0.109mol/L枸橼酸钠与血液1:9抗凝,3000r/min,离心15min,取血浆备用,按仪器及试剂说明书操作。

1.3仪器与试剂

所有患者D-二聚体水平均采用SIMENS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及配套质控在SYSMEX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上检测。测定原理为免疫比浊法,检测前确保试剂稳定性及质控在控。D-二聚体参考范围为<250μg/L。采用枸橼酸钠抗凝真空管采集静脉血1.8mL,2h内送检,置于半径15cm的离心机(3000r/min)离心10min后取血浆检测,检测过程及结果判读均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呈偏态数据用中位数与四分位数表示;卵巢良恶性肿瘤组间比较用协方差分析(消除年龄影响),不同FIGO分期组间比较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H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间各项凝血指标比较见表1,表2。

表1各组研究对象凝血象指标测定结果各指标

妇科恶性肿瘤Ⅲ~Ⅳ期患者D-D含量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

3讨论

癌症患者体内存在异常的凝血状态,血栓形成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第二死亡原因,50%的肿瘤患者和95%的肿瘤转移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恶性肿瘤患者中血栓症的发生率为10%~15%,尸检发现50%的恶性肿瘤患者体内有血栓形成[2]。

血浆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生成的特异降解产物,是反映体内存在血凝状态及纤溶亢进的特异分子标志物[3]。血浆D-二聚体检测近几年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尤其对排除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诊断中被列为敏感指标[4]。血浆D-二聚体作为客观指标,现已深入到新生儿科、妇科、外科、恶性肿瘤及各种类型的DIC诊断。血浆D-二聚体升高表明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增高,而诱发纤维蛋白增多的任何疾病或者疾病进展的中问过程均可出现血浆D-二聚体的增高,但对不同疾病,不同病期,不同病变范围其阳性值的程度有别别[5]。由表2可见卵巢癌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子宫肌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这提示卵巢癌更有可能出现纤溶亢进、高凝血等凝血异常。这与陈明等[6]人的报道相符。因此,血浆D-二聚体能够提高卵巢癌的诊断敏感性,有助于临床鉴别和诊断。在病理分期上Ⅲ~Ⅳ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说明随着病情加重更易出现凝血功能紊乱和纤溶亢进,或预示易发生D1C。

综上所述,血浆D-二聚体浓度作为体内凝血、纤溶状态的灵敏指标,对妇科良恶性肿瘤的判断有着重要意义。由于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方便,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卵巢癌患者这类易发生血栓的高危人群,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对控制肿瘤病人的高凝状态,帮助临床了解病情的进展和预后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正龙,陈劲松,高娜,等.恶性肿瘤病人凝血指标分析及l临床意义[J].江西医药,2010,45(7):705—706.

[2]AyC,DunklerD,PirkerR,etal,HighD-dimerlevelsareassociatedwithpoorprognosisincancerpatients[J].Haematologica,2012.97(8):1158-1164.

[3]NagyZ,HorváthO,KádasJ,etal.D-dimerasapotentialprognosticmarker[J].PatholOncolRes,2012,18(3):669-674.

[4]郭雪梅,王鸿利.快速D一二聚体在诊断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进展.中国实验诊断学,2000.4(1):41-43.

[5]田玉玲,徐文丽等.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2010,7(15):1598.

[6]陈明,林仲秋,陈勍,等.联用CA125和D-二聚体检测在卵巢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8):47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