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化疗前药物外渗相关因素评估表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肿瘤患者化疗前药物外渗相关因素评估表的探讨

陆敏

陆敏

(重庆市沙坪坝区新桥医院妇产科重庆400000)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前药物外渗相关因素评估表。方法:选取在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0例肿瘤化疗患者,由主管医生结合肿瘤化疗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相应的化疗方案,由护理人员在化疗后进行全程跟踪观察,按照评估表进行行评估计分。结果:非渗出组选为没发生外渗的患者,渗出组选为发生外渗的患者,对二者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在化疗周期、用药方法、药物性质方面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而在给药途径、患者依从性、外周血管情况、家庭支持方面却存在较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比较非渗出组与渗出组在化疗药物外渗高危因素方面的评分,得出非渗出组分值均数为15341,渗出组分值为17920,二者得分具有较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1,t=14930)。根据均数,发生外渗的非高危人群的平均分小于17分,发生外渗高危人群的平均分大于等于17分,1220例非高危人群中有43%的发生外渗,共计52例;580例高危人群中有276%的发生外渗,共计160例。与非高危患者相比,高危患者发生渗出的危险性是86倍,差异显著(P<0001,OR=8557)。结论:本评估表阳性预报率较为准确,易于操作,评估简便、直观,可以作为确定是否发生药物外渗的重要依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本评估表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只能作为一种用以参考的评估工具,具体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护理人员全面细致地区了解患者的需求,在对评估结果进行正确分析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和健康教育,以便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家属及患者防范和认识化疗药物渗漏的能力。

【关键词】依从性;外渗高危人群;化疗周期;护理评估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443-01

在治疗肿瘤过程中,化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但是它会带来一定的局部并发症[1],如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表现为周围组织坏死及局部组织疼痛、红肿,是一种典型的局部软组织和局部皮肤的非特异性炎症,严重者可以导致患者关节和肌腱出现问题[2]。本文探讨了肿瘤患者化疗前药物外渗相关因素评估表,将其应用在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0例肿瘤化疗患者中,从找找出药物非渗出分界值和渗出分界值,预先评估判断。

1评估表的设计

在排除了护士静脉穿刺水平之后,进行小样本试验,同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结合操作的可行性分析,将化疗药物外渗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列出,制成了相应的评估表。包括家庭支持情况、患者依从性、化疗疗程数、外周血管情况、药物刺激强度、用药方法、给药途径等七个项目[3~5]。每个项目分为3个等级,分别是重、中、轻三个等级,分别记为3分、2分、1分。评估表见表1

2临床应用

21对象:选取在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0例肿瘤化疗患者,平均年龄为483岁,年龄最大71岁,年龄最小20岁,男661例,女1139例,进行相关因素评估。所有病例都要进行化疗,平均化疗周期为46,最长周期为12周期,最短周期为1周期,每周期为25天。

22方法:由主管医生结合肿瘤化疗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相应的化疗方案,由护理人员在化疗后进行全程跟踪观察,按照评估表进行行评估计分。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在化疗给药过程中是否出现溃疡、水泡、红肿疼痛等现象或者明显肿胀,轻按穿刺部位患者是否会感觉到发红、发热、肿胀的现象。没有发生此种症状,则为无外渗;发生了此种症状,则为化疗药物外渗[6]。

表1化疗药物外渗高位因素评估表

3结果

31发生外渗与没发生外渗的患者各项因素得分情况比较:非渗出组选为没发生外渗的患者,渗出组选为发生外渗的患者,对二者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表2,表明两组患者在化疗周期、用药方法、药物性质方面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而在给药途径、患者依从性、外周血管情况、家庭支持方面却存在较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表2渗出与非渗出患者各项因素得分情况比较(x±s)

2渗出与非渗出组评估分比较:比较非渗出组与渗出组在化疗药物外渗高危因素方面的评分,得出非渗出组分值均数为15341,渗出组分值为17920,二者得分具有较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1,t=14930)。

33高危与非高危组渗出情况比较:根据均数,发生外渗的非高危人群的平均分小于17分,发生外渗高危人群的平均分大于等于17分,1220例非高危人群中有43%的发生外渗,共计52例;580例高危人群中有276%的发生外渗,共计160例。与非高危患者相比,高危患者发生渗出的危险性是86倍,差异显著(P<0001,OR=8557)。

4讨论

41化疗药物外渗危险因素分析:7个评估项目中,化疗药物外渗刺激强度、给药方式、化疗周期数与是否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的关系不大。原因可能是:虽然大多数化疗药物刺激性很强,如短时间内大量、快速或反复进入血管内,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超过血管本身应急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对血管内膜产生不良刺激,造成药物渗漏,局部组织损伤,作为肿瘤化疗专科护士,给药前一般都会根据化疗药物的刺激强度、输液量、化疗周期性,合理选择输液部位、血管。尤其是对多次或需长期化疗患者会尽量说服其选择深静脉置管,从而大大减少了此类因素引发药物渗漏的危险[7]。

42化疗药物外渗高危因素评估表的临床应用:我们使用该评估表对1800例化疗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已证明在预测化疗药物外渗方面有较高的灵敏度。总之,本评估表阳性预报率较为准确,易于操作,评估简便、直观,可以作为确定是否发生药物外渗的重要依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本评估表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只能作为一种用以参考的评估工具,具体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护理人员全面细致地区了解患者的需求,在对评估结果进行正确分析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和健康教育,以便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家属及患者防范和认识化疗药物渗漏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巧枝,陈长英,李爱敏,李晓丹,曹小琴,田丽.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治疗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1(05)

[2]叶剑霞.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08)

[3]谌永毅,曾元丽,钟平.化疗药物外渗致组织损伤的治疗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9(07)

[4]言克莉,刘怡茜.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J].护理学杂志.2009(13)

[5]单晓梅,邱玉梅,马小琴.消风散合硫酸镁冰敷对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09)

[6]陈长英,孙巧枝.肿瘤科护士应掌握化疗药物外渗防治知识[J].中华护理杂志.2010(04)

[7]张丽君.肿瘤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及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