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语言康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语言康复的影响

孙艳红

(湖南省邵阳市宝庆精神病医院422000)

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语言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8年4月诊治的86例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3例)与研究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流畅度(65.23±2.47)分、自发言语(61.54±2.26)分、复述(62.65±2.43)分、听觉理解(64.75±3.54)分、书写和阅读(60.53±2.36)分、信息量(61.16±2.35)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物质生活(74.71±6.52)分、情绪功能(73.82±5.26)分、社会功能(74.36±4.60)分、躯体功能(73.54±5.26)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语言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脑梗死;运动性失语;语言

脑梗死属于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类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是该病的特点,极易造成患者偏瘫、失语、感觉障碍、局灶性癫痫等,病情严重者会危及生命[1-2]。因此,需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以促进康复进程。本文主要是探究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对其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组均为43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1-82岁,平均(56.38±5.21)岁,病程1-7年,平均(3.53±0.64)y;研究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41-81岁,平均(56.36±5.20)岁,病程1-6年,平均(3.52±0.62)y;两组基线资料(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内容包含健康宣教、病情监测、基础护理、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等;研究组予以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患者由于偏瘫、失语等情况,容易存在悲观、焦虑等负面情绪,对生活失去信心,拒绝接受治疗,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掌握其内心需求及疑虑,给予针对性的疏导,使其恢复自信心;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取适宜的体位,若为仰卧位,需放置软枕于患侧肩部下,使上臂保持伸直,并向外侧展开,若为侧卧位,需放置枕头于躯干前后位置,使身体维持稳定,同时定时为患者翻身,防止痉挛和压疮的发生;③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先指导其简单发音及单句的练习,再进行简单对话的训练,需确保每天维持适量的训练,同时鼓励其多看电视、听广播;④指导患者开展适量的床上被动及主动肢体训练,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每日3-5次,每次坚持15min左右,同时嘱咐家属给予患者适度按摩。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3]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语言功能情况,采用WAB检测法评估,包含信息量、流畅度、自发言语、复述、听觉理解及书写和阅读,分数越高则语言功能越好;同时记录两组生活质量,应用GQOL-74量表评估,每项100分总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用SPSS20.0统计包分析,计量单位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例数()表示计数,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检验。如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语言功能评分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各项语言功能评分相比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脑梗死患者由于脑部的血流动力学出现紊乱,进而致使神经功能出现缺损,患者通常会出现程度不一的肢体、语言功能缺陷,生活能力急速下降,在进行治疗的同时,需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加上患者存在认知度低、依从性差等因素,必要的护理干预显著更加意义重大[4]。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语言功能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该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能够显著提升其语言功能,同时对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原因分析是: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整体化、全面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包含心理、体位、语言功能训练、肢体功能锻炼等,对相关的功能区进行有效刺激,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5]。该护理方法有以下特点:①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细致观察,针对存在的负性心理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尽量满足其内心需求与帮助,以解除其内心压力,为其讲解成功治疗的案例,以提升其对病情恢复的信心,提升配合度;②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制定针对性的语言功能训练,依照其失语程度、生活能力等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耐心指导其发音、舌部、视听、唇部等训练,同时采用鼓励性语言引导患者,使其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有效提升康复训练效果;③依照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为其制定适宜的肢体功能训练,正确指导其进行被动与主动训练,同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大运动量,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康复进程;④语言康复训练会对神经通路起到很好的刺激作用,可促进脑组织的血液循环,加大生物电的活性,进而促进大脑皮质细胞的代偿活动,对语言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效果[6-8]。受时间、样本量等因素限制,关于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满意度、负性心理等方面的分析,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中应用后,可明显改善其语言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凌凌,李薇.优质护理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8):15-17.

[2]崔居红.细节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和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8):1136-1137.

[3]邢志丽.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4):141-142.

[4]张娟.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4):204.

[5]葛明月.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语言与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0):66-67.

[6]张孝丹.综合护理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4):145-147.

[7]阳咏芳.脑梗死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肢体康复的应用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16):179-180.

[8]白莹,吴晓芸.优质护理对住院脑梗死患者疾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2):1497-1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