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正畸前移第二、三恒磨牙替代修复治疗第一恒磨牙严重龋坏或缺失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利用正畸前移第二、三恒磨牙替代修复治疗第一恒磨牙严重龋坏或缺失的临床疗效

王平

王平(安徽省肥东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安徽肥东231600)

【摘要】目的总结第一恒磨牙严重龋坏或缺失后利用正畸前移第二、三恒磨牙替换修复治疗的临床过程和效果。方法第一恒磨牙缺失或拔除严重龋坏的第一恒磨牙,用正畸方法前移第二、三恒磨牙代替第一、二恒磨牙位置。结果正畸治疗后,原第一恒磨牙位置缺隙消失,牙列整齐,磨牙呈“尖窝交错”咬合关系,牙列功能恢复,患者免于镶牙。结论第一恒磨牙缺失后,正畸治疗替换修复治疗,其疗效可靠,患者满意。

【关键词】恒磨牙严重龋坏或缺失正畸治疗替换修复

【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9-0073-02

第一恒磨牙又称六龄齿,是牙合的关键[1]。因其萌出较早,具有显著的“窝沟点隙”,是龋齿的好发部位,第一恒磨牙残冠、残根甚至缺失的情况十分常见[2]。若拔除龋坏牙后镶牙,年轻患者多难以接受,如能利用好第二、三恒磨牙,关闭拔牙缝隙代替修复治疗,患者将很乐意接受。本人利用该方法治疗的病例20例,效果良好,患者的满意度高,以下加以概述: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此类病例共2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在13-31岁之间,平均年龄17岁。治疗前第一恒磨牙严重龋坏的16人,已缺失的2人,同时伴有严重龋坏和缺失的2人。第三磨牙已萌出(无阻生)2人,第三磨牙已萌出(伴近中阻生)6人,第三磨牙尚未萌出者摄X片均示牙胚发育正常且位置良好。

2.治疗方法

选择合适病例,经由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后,拔除严重龋坏的第一恒磨牙,其中13例患者为非对称性拔除第一恒磨牙,需同时拔除部分第一、二前磨牙,以改善牙列拥挤,或内收前牙。拔牙后以方丝弓技术矫治,第二恒磨牙粘带环,排齐牙列,更换弓丝为0.017×0.025英寸的不锈钢方丝,在第二恒磨牙近中弯制“T”形曲,远中进入第二恒磨牙带环頬面管,以橡皮链牵引第二恒磨牙向近中移动。需内收前牙时,适时以不锈钢方丝弯制内收曲内收前牙。关闭牙列间隙。

结果

该20例患者治疗后均覆牙合、覆盖正常,牙列整齐,无间隙,磨牙咬合呈“尖窝交错”位,摄X片示牙根无明显吸收,牙槽骨包绕良好。后期随访,各牙位置稳定,均能保持良好的美观和咀嚼效果,患者满意度高。

典型病例

王某,女,22岁,因多数磨牙龋坏,不愿做修复治疗,要求正畸。查体:侧面貌良好,双侧下第一磨牙及左上第一磨牙大面积龋坏(经充填),右上第一前磨牙因龋坏已拔除。全部第三磨牙已萌出,下第三磨牙均中度近中阻生,上第三磨牙均位置良好。左下第二磨牙远中颈部深龋。磨牙中性关系。下牙列中度拥挤,上牙列小间隙。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治疗方案:拔除双侧下第一磨牙及左上第一磨牙,以方丝弓技术矫治,疗程31个月,关闭拔牙间隙,牙列整齐,尖牙中性关系,左侧磨牙安氏一类关系,右侧磨牙安氏二类关系。上下第三磨牙均咬合良好。左下第二磨牙深龋建议做充填治疗。患者满意。治疗前、中、末期全景片如下:

治疗前

治疗中期

治疗末期(托槽去除前)

讨论

因为恒磨牙的牙根较多,牙周膜面积大,整体移动比较困难,第二磨牙需近中移动的距离又较远,因此磨牙前移在基层医院中常被认为是个难点。但这类病人的需求又很旺盛,因此处理好这类病情势在必行。

1.拔除严重龋坏第一恒磨牙的必要性和替代修复治疗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减少了患者缺失牙和病牙的痛苦,也避免了修复带来的各种缺点。国内文献曾报道第一恒磨牙拔除病例占拔牙病例的9.2%,占固定矫治病例的5.1%[3]。第二恒磨牙近中移动还可以为第三磨牙萌出提供间隙。Williams和Hosila报道拔除第一恒磨牙后90%病例的第三磨牙可以萌出[4]。

2.病例选择的要求。患者要牙周情况良好,第三磨牙位置正常(可轻中度近中阻生),或者X片示牙胚存在且位置正常,只有第二、三恒磨牙可以被正常利用,才可以使矫治结束时得到预期的效果。如第一恒磨牙已缺失,缺牙间隙牙槽骨正常宽度应存在,牙槽骨缩窄的情况下,易造成第二恒磨牙移动时牙根触碰骨皮质,导致牙根吸收,这类病人要谨慎处理[5]。

3.拔牙矫治时机的选择。在第二恒磨牙未萌出时即拔除第一恒磨牙可使第二恒磨牙在萌出过程中自动向第一恒磨牙的位置调整,这可使部分牙无需矫治或大大缩短矫治疗程[6]。对于第一、二恒磨牙已萌出的患者,年轻者较年长者治疗要容易,疗程更短。

4.第二恒磨牙整体移动的要点。因第一恒磨牙拔牙间隙较大,第二恒磨牙需近中移动的距离远,容易在前移过程中向近中、舌向倾斜。要防止这种不良倾向,弓丝要有一定的硬度,并利用第二恒磨牙段弓丝的外展、后倾、末端舌倾弯及正向转矩,以抵消这种倾向。

5.力量控制。近中移动第二恒磨牙的牵引力要适中,大力易造成牙根吸收。力度应在150克左右,避免反复竖立、牵拉第二恒磨牙。

6.中线及支抗的控制。牵引第二恒磨牙近中移动的时候,多需弱支抗。如不需过多内收前牙、原有中线居中,需将前面及对侧牙连续结扎,使第二恒磨牙弱支抗,防止中线偏离。

7.第三磨牙移动情况。恒牙列时,后牙有向前移位的趋势,前牙有向后移位的趋势。穿透牙槽间隔的“沙比”纤维牵拉第三恒磨牙向第二恒磨牙靠近。当第二恒磨牙前移时第三恒磨牙或其牙胚会自动前移。关闭间隙后如有第三磨牙牙冠倾斜,可粘带环,用镍钛丝排齐。

8.其他注意事项。治疗中应随时注意观察牙周、牙根情况变化,摄片观察第三磨牙牙胚随第二磨牙前移的情况是否正常,如有与治疗不利的情况发生,应考虑随时更改治疗方案,避免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总结

正畸治疗后的牙齿更具备其天然性和生理特性,避免了修复治疗存在的诸多缺点。但这种方法要求的技术难度大,需正畸专业人员加强业务学习,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皮昕.口腔解剖生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9-74.

[2]徐君伍.口腔修复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04??110.

[3]寻春雷.减数拔除第一恒磨牙正畸治疗初探附37例临床病例分析.口腔正畸学,2006,13(3):101??106.

[4]WilliamsR,HosilaFJ.Theeffectofdifferentextractionsitesuponincisorretraction.AmJOrthod,1976,69:388-410.

[5]姜若萍,张丁,傅民魁.固定正畸后牙根吸收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38:455-457.

[6]黄子安.儿童第一恒磨牙拔除后第二恒磨牙前移的临床观察.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0;3116(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