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并发鼻中隔穿孔3例原因分析

/ 1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并发鼻中隔穿孔3例原因分析

蔡奇山张运东

蔡奇山张运东(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441300)

【中图分类号】R7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7-0270-01

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后并发鼻中隔穿孔少见,作者曾接诊3例外院病人,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例1:女,37岁。右侧鼻塞伴头痛2年,体检右侧后鼻孔息肉从中鼻道脱出,鼻窦CT见右侧上颌窦均匀软组织影,前组筛窦密度增高,诊断为右侧鼻窦炎鼻息肉2型2期[1]。在当地行Caldwell—Luc手术、鼻息肉摘除、鼻内筛窦开放术,术中摘除鼻息肉时将鼻中隔粘膜自后向前撕脱,当时采取了何种补救措施不详,凡士林纱条填塞2天,常规清理鼻腔。术后1月来我院就诊时发现鼻中隔小穿孔,约0.5cm×0.5cm,穿孔后方鼻中隔和下鼻甲轻度粘连。

例2:女,54岁。右侧鼻塞、脓涕3年,右侧中鼻道后段有黄绿色豆渣状物,CT示右侧上颌窦内充满软组织影,密度不均匀,有斑点状钙化影,诊断为霉菌性上颌窦炎。在当地行Cald-well—Luc手术,2天后抽出纱条,冲洗上颌窦腔、清理鼻腔。术后第7天发现右侧鼻中隔表面有难以清理的褐色结痂,对侧粘膜正常,第12天结痂局限,发黑发硬,对侧粘膜也受累,7日后复诊时发现结痂脱落,鼻中隔穿孔约0.5cm~1.0cm。

例3:男,18岁。双侧鼻塞、流涕伴头痛1年余,双侧中下鼻甲肥大,双侧鼻腔均狭窄,有粘脓涕,CT示双侧上颌窦、前后组筛窦粘膜肥厚、密度增高,临床诊断为双侧慢性鼻窦炎1型2期,在局麻下行双侧鼻内窥镜下钩突切除、筛窦开放、上颌窦口探查术,因出血较多,双侧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3天,术后常规清理鼻腔。手术2周后鼻中隔糜烂面逐渐结痂、变硬,最后穿孔。送我院就诊时发现穿孔位于鼻中隔利特尔区,约1.0cm×1.0cm。

2讨论

鼻中隔穿孔是耳鼻咽喉科医生较为棘手的问题,常见原因有手术,外伤,理化因素、肿瘤和特殊感染等,近年来国外报道因吸入可卡因致鼻中隔穿孔在增多。在医源性穿孔中,鼻中隔偏曲的矫正手术和经鼻垂体瘤切除术是最常见的原因,此外铬酸、硝酸银、激光、微波等方法治疗鼻出血也可发生。但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很少并发鼻中隔穿孔,结合上述3例,提出以下原因,愿对同道有所裨益。

2.1鼻中隔粘膜损伤.鼻窦炎传统术式视野不佳,处理鼻腔病变时鼻中隔粘膜容易损伤。鼻中隔后缘两侧粘膜肥厚呈结节状,可达5mm,慢性炎性刺激使其更增厚,术者视野不清加上操作粗暴,可能误作息肉将之拉扯下来,造成鼻中隔粘膜的严重损伤,便1可能就是由此造成。使用鼻窦内窥镜后视野改善或能减轻损伤,但是当鼻中隔偏曲或鼻腔狭窄时仍难以避免,因此为扩大视野、减轻损伤,术中要同期矫正鼻中职责[2]。本文3例均无鼻中隔偏曲,但例3鼻中隔粘膜的损伤与双侧鼻腔狭窄有关。

2.2鼻腔填塞过紧、过久。鼻腔鼻窦手术常使用较高浓度肾上腺素棉片来增强麻醉和止血效果,出血多者术后常紧密填塞并且时间延长,势必影响鼻中隔粘膜的血供,造成鼻中隔长时间微循环障碍引起粘膜坏死。李源等[3]统计1089例鼻内窥镜手术,2例发生鼻中隔穿孔,分析与压迫过紧、时间过久有关。这也是造成例3穿孔的原因之一。

2.3鼻中隔继发感染。鼻腔鼻窦手术属于污染区甚至感染区手术,受损鼻中隔粘膜容易感染,但因血供丰富、抵抗力强;一般都能很快愈合。当局部血供障碍时,粘膜的抵抗能力下降,感染可能迁延,如果填塞时间延长,感染加重的机会更大。另外,例2的术后穿孔也可能与真菌感染有关。

2.4术后处理不当。从例2、3和相关报道[3,4]可见穿孔多发生在术后10—14天,而鼻中隔出现感染、溃烂、结痂在术后3—7天就已出现,此时如果能够给予及时处理,如清除分泌物、冲洗鼻腔、局部用抗生素或促粘膜再生制剂[4],或许能避免鼻中隔的穿孔。例1鼻中隔穿孔合并鼻腔粘连与术后处理欠妥有关。

由此可见,患者术前伴有鼻中隔偏曲,鼻腔狭窄,末及时处理;术中操作粗暴,致鼻中隔粘膜损伤;术后处理不当等均可造成术后鼻中隔穿孔。我们进行以上分析,愿能引起同道注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134.

[2]韩德民主编.鼻内窥镜外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1.

[3]李源,许庚.鼻典窥镜手术并发症探讨.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142-145.

[4]张立军,王政新,仝庆忠.鼻内窥镜手术并发鼻中隔粘膜坏死的初步探讨.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9;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