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学李松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1
/ 2

生活中的数学李松琴

李松琴

贵州毕节市第一小学李松琴

生活是数学的发源地,是数学的根.新课改《数学课程表准》中明确地提出“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生活经验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引应用的过程”.这一规定说明数学教学过程,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在此,就我的具体做法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最容易被学生感知、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能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充分挖掘教材,并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造性地把教材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生活问题,以显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认识公顷》时,就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昨天晚上我邻居的孩子写了一篇日记,他有几个地方不会填,今天我把这篇日记带来了,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帮帮他.“早晨,我离开了面积大约100()的家,来到我们的学校,推开面积大约是2()的门,按下了面积大约2()的电灯开关按扭,坐到面积大约6()的凳子上,拿出面积大约3()的数学书,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学习.可是读书也有很多的乐趣.除了上课时,我们大家就来到到面积大约是1()的操场上尽情的玩耍.”通过设计这样一则日记,既复习了以前所学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最后一个空学生不会填,这样就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认识公顷》.这时候,学生的求知欲很高,他们就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了.

二、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突破教学难点.

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要突破教学难点,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知识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表明,儿童学习新知时,旧的生活经验起到了沟通实际问题与其数学知识的桥梁及思想杠杆的作用,而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让学习数学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愿望.《认识公顷》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公顷的大小.我在教学《认识公顷》之前,首先带着学生测量学校的篮球场的面积大约是420平方米.再让28个1.4米的小学生围成一个正方形,算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米,在教学时,我明确地告诉学生10000平方米就是1公顷,然后让学生计算28个小朋友围成的这样的正方形大约要多少个才是1公顷,学生计算出大约要100个,再算一算大约多少个篮球场的面积是1公顷.学生计算出来大约是24个,这样学生对公顷这一单位就有一个初步的表象,再告诉学生,我们的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就是1公顷,爱民广场占地面积大约是4公顷,人民公园占地大约是5公顷,这些地方学生都很熟悉,他们对这些地方已经有一定表象了,借住这些熟悉的,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就很容易理解公顷的具体大小,也就在轻松愉快的实际生活中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社会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里,我积极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同时,我还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双能用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抓住了联系,就能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活用,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后,我就举办了一个商品展销会,让学生用准备好的玩具纸币来购买东西,让他们动脑算一算该怎样付款,售货员怎样找零钱等.然后评出最优秀的售货员和最聪明的顾客.学生在一阵欢声笑语中,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这既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数学.

四、让数学回归生活,培养探究能力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若教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也就是学生怎样将数学方法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才能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探究数学的能力,这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在以往的小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重视解答现有的数学问题,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它们之间有什么作用.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应用中,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得以完善.使探究数学的能力得已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适时组织学生参与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多给学生创造一些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并鼓励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大胆的应用.例如: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后,就特意的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题目:放学后独立去购物,把购物的经过说给家长听,并记录下整个过程.这一活动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这一任务就会引导和帮助学生不自觉地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从而达到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把活生生的内容移进课堂,或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近生活,留心学生的生活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范围,记录一些有关学生的生活资料,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长此以往,一定可以使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最终也会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自己所必需的数学,并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