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并发中毒性休克的抢救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并发中毒性休克的抢救体会

齐建明

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一医院152053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合并中毒性休克的抢救措施以及抢救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6例患有AOPP合并中毒性休克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相关临床抢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AOPP合并中毒性休克患者中抢救成功31例,死亡5例,病死率13.89%。结论:AOPP合并中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都非常危重,具有非常高的病死率,需要临床医师以及护理人员对这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抢救,才能使病死率得以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得以保障。

关键词:农药中毒;中毒性休克;有机磷;抢救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rescuemeasuresandeffectsofacuteorganophosphoruspesticidepoisoning(AOPP)patientswithtoxicshock.Methods:36patientswithAOPPcomplicatedwithtoxicshockwereselectedfromourhospitalinrecentyears.Theclinicalrescuedataofthesepatients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Result:AmongallAOPPpatientswithtoxicshock,31casesweresuccessfullyrescued,5casesdied,andthefatalityratewas13.89%.CONCLUSION:TheconditionofAOPPpatientswithtoxicshockisverycriticalandhasaveryhighmortalityrate.Cliniciansandnursesarerequiredtodiagnoseandrescuethesepatientspromptlyandeffectivelyinordertoreducethemortalityrateandensurethequalityoflifeofpatients.

[keywords]pesticidepoisoning;toxicshock;organophosphorus;rescue

AOPP在临床当中是一种常见疾病,随着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治疗AOPP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也有明显的提高[1],尤其是采取机械通气来对其进行抢救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可是治疗AOPP合并中毒性休克却没有太大的进展,其病死率极高,是导致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率极高的主要因素[2]。本文选取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6例AOPP合并中毒性休克的患者,对其采取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其抢救效果非常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6例AOPP合并中毒性休克的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7~74岁,平均42.5岁。这些患者都是因为口服农药导致中毒。当中包括辛硫磷中毒5例,敌敌畏中毒7例,乐果中毒6例,氧化乐果中毒7例,内吸磷8例,对硫磷3例。所有患者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科室进行洗胃、灌服吸附剂以及导泻等,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采用氯磷定以及阿托品治疗以后进入笔者所在医院,同时经过相关判定标准对其进行诊断,之后全部患者被确诊为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所有患者的血液胆碱酯酶活力小于30%[3]。

1.2临床特点

所有AOPP合并中毒性休克的患者全部是因为口服农药导致中毒的,并且农药剂量非常大,农药剂量>50ml,最大农药剂量为500ml。全部患者在发病以后,其血压均有明显的降低。有19例患者在一日内出现血压明显降低,当中有10例患者入院之前就出现呼吸衰竭情况出现,6例患者在洗胃过程当中发生呼吸衰竭,3例患者呼吸、脉搏出现停止。抢救成功以后,患者的血压有明显的降低,17例患者在入院一日以后发生中毒性休克。

1.3中毒性休克抢救措施

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包括把机体当中毒物给予清除,重新建立呼吸道,采取机械通气,采用解毒剂以及抗休克类药物。其中把毒物清除干净、建立呼吸道机械通气以及解毒剂是临床传统常规治疗[2]。然而治疗休克以及保证机体循环是抢救的关键环节。治疗休克中包括马上建立一个静脉通道,对血液容量给予及时的补充,同时对静脉注射来补充液体给予严密监测。科学合理地使用升血压类药物,同时对机体内部环境给予密切观察,使机体环境保证稳定并给予生命支持治疗[4]。

2结果

在入院之前就发生呼吸衰竭的10例患者中9例经过及时有效治疗已经完全脱离生命危险,抢救无效并导致死亡1例;在洗胃过程当中发生呼吸衰竭6例,其中5例经过及时有效治疗已经脱离生命危险,抢救无效并导致死亡1例;有3例患者经过及时有效抢救后呼吸、脉搏停止,均已经完全脱离生命危险。其余17例入院一日以后发生AOPP合并中毒性休克的患者当中有14例经过及时有效的抢救已经完全脱离生命危险,有3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

3讨论

AOPP合并中毒性休克的诱发原因非常复杂,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同时相关临床研究非常少[5]。通过本文试验研究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对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升高血压激素的分泌给予极强的抑制。(2)对心脏肌肉细胞或者神经系统造成非常大的损害。其中可以分为两个方面:①收缩压明显降低。②心率失常。其中大部分以心率失常较为普遍。(3)中毒以后的不良反应会造成血液容量开始明显的减少。(4)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损伤,尤其大部分发生在呼吸循环当中的中枢系统,对中枢系统给予较强的抑制。(5)有机磷农药当中的苯溶解剂对心血管系统造成较大的损害。

AOPP造成中毒性休克的发生率低于AOPP造成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可是它要比单一性呼吸衰竭危险的多[6]。本文笔者认为可以分析以下几点临床特征:(1)经常发生在口服农药剂量多的患者,口服农药剂量越多发生这种疾病的几率越大。(2)有没有经过及时有效的抢救关系重大[7]。(3)口服农药以后对心脏损害非常大,其中包括有胸部疼痛、呼吸困难、血压降低等,采用心电图检查发现心脏出现多种类型的变化,其中有各种类型的心率失常。(4)患者发病以后大多数出现昏迷,这和呼吸中枢系统有密切的关系[8]。(5)和农药当中的苯溶剂有很大的关系,其通常在24h以后不断进展,治疗难度较大,且存在时间较长[9]。

有效预防对AOPP合并中毒性休克患者来说非常关键。临床医生在诊断患者时应该及时使用解毒剂并彻底清除毒物,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10]。一旦有昏迷、呼吸困难、嘴唇发紫以及血压突然急剧下降等相关生命体征变化,这时候应该对其采取对症治疗,不然发生死亡的几率会明显增加[11]。

AOPP中毒24h以后发生休克症状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包括服用药剂量非常大,在洗胃过程当中没有把毒物清理干净,没有科学合理地使用解毒药剂,会致使心肌细胞严重损伤[12]。发生这种现象的17例患者中14例经过及时有效抢救已脱离生命危险,3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

综上所述,在临床当中应该对AOPP合并中毒性休克这种疾病给予高度重视,应该及时发现并诊断,对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使其死亡率得以明显降低,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建新,梁东良,李雪亮.3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并发中毒性休克的抢救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0,5(2):34.

[2]程吉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和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1,46(2):64-65.

[3]JavawardaneP,DawsonAH,WeerasingheV,etal.Thespectrumofintermediatesyndromefollowingacuteorganophosphatepoisoning:aprospectivecohortstudyfromSfiLsnka[J].PLoSMed,2008,15(7):147.

[4]汪小红.8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J].中国当代研究,2012,33(19):104.

[5]黄发贵,吴应强,李建国.8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22):76.

[6]何秀琼.5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2010,15(7):855.

[7]周家龄.抢救有机磷中毒阿托品的应用体会[J].临床荟萃,2013,8(5):291.

[8]靖秀梅.5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2):20.

[9]郑本端,郑丽阳,陈永裕.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38例抢救治疗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8):213.

[10]曾艳,曾妮莉,朱涛.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0,13(16):2913.

[11]李英霞.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11(4):211-212.

[12]AygunD,ErenlerAK,KaratasAD,etal.IntermediateSyndromeFollowingAcuteOrganophosphatePoisoning:CorrelationwithInitialSerumLevelsofMuscleEnzymes[J].Basic&ClinicalPharmacology&Toxicology,2007,100(3):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