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1

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姚秀珍

姚秀珍(云南省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内一区云南大理671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302-02

【摘要】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用于治疗缓慢性心率时常,防止心脏停搏。由于其创伤小、安全、病人容易接受等优点,使其更加容易推广。但在术中及术后难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果护士未及时发现,导致处理延迟,则会产生严重后果。现将对我院2001年7月—2010年12月间共55例行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所产生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总结如下:

【关键词】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并发症观察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心内科自2001年7月—2010年12月共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55例。其中男37例,女1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2例,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0例,其他3例。起搏器安置静脉均选用锁骨下静脉。永久起搏器类型DDD(R)35例,SVVI13例,SSR7例。

1.2结果

55例安置永久起搏器患者中:电极脱落1例,囊袋血肿1例,起搏综合征1例,肌肉跳动2例。

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发症例数所占比例

囊袋血肿11.82%

电极脱落11.82%

起搏综合征11.82%

肌肉跳动23.63%

合计59.09%

2护理

2.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协助功能锻炼。患者术后定期检测血压,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变化,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呼吸、意识状况等变化。术后住院观察至少10天,取半卧位1—2天。3天后正确指导和协助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注意防止过度外展动作,1周内不作剧烈运动。注意观察有无血气胸的表现。

2.2囊袋血肿的护理:起搏器安置术后的血肿和感染是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与术中止血不善、组织损伤严重、没有消灭死腔等有关[1]。我们对1例发生囊袋血肿的患者采用弹性绷带包扎,并用沙袋压迫囊袋24小时,换药及用注射器抽吸囊袋中积血每天1次,并密切观察切口出血及感染情况,加强抗炎对症治疗。此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于术后3天未再抽出积血。因此,为预防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术中止血彻底,术后早期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敷料潮湿或脱落及时更换。严格消毒手术间和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囊袋血肿的重要环节。

2.3电极脱落的观察及处理:电极脱落的原因有技术不熟练和经验不足、病人过度活动、术侧肢体过度外展、心脏病理因素、频发室性早搏起、搏器固定不好在囊袋内游走[2]。

在起搏器植入一周内,需严密观察起搏器起搏及感知功能。若无起搏信号,首先考虑电极脱落。本组1例电极脱落主要原因考虑为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扩心病,其心腔内壁平滑肌肌小梁变平并松弛,不能很好地将电极固定住。经调整输出电压及灵敏度后,仍无起搏效果。经再次手术植入后,起搏功能良好。

2.4起搏综合征的观察及处理:本组起搏综合征1例,临床表现为头昏、眩晕、黑朦,患者在体位改变时出现晕厥4次,伴心悸、气促、乏力,急测血压为60—70/40—50mmHg。通过严密观察病情,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及时调整起搏频率,将起搏频率降低至50—60次/分,尽量依靠自身心律,加上药物治疗,患者自觉症状逐渐缓解。

2.5肌肉跳动:本组两例患者,其中一例通过降低起搏阈值,另一例将单极电极改为双极电极,肌肉跳动消失。

2.6出院指导:出院前应让患者掌握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的防治知识,一方面可以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顾虑,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今后的生活;另一方面,即使出现一些异常情况,患者也可以大体辨识,以使患者能积极配合医生,发挥起搏器的最大功能,避免不该发生的事件,及时处理起搏系统障碍。

病人的详细起搏档案存于医院,以备查阅。新装和每次修改参数后应填写病人自带的随访卡并向患者介绍所用起搏器的厂家信号及工作方式。尤其要记住当前起搏频率为每分钟多少次。告诉患者避开电磁干扰,避免用牙钻、高频电刀等。如起搏器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对游泳、洗澡等不影响,但要注意运动时勿使术侧肢体过伸过展,以免引起电极脱落。教会患者自我检测:触摸自己的脉搏次数,坚持每日早晚各计数一次脉搏,每次数一分钟。计数每分钟次数不能低于医生告诉的频率。如低于此数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定好随访时间,要求患者按时随访。定期复查心电图。了解起搏器的起搏和感知功能。

小结:对4例安置永久心脏起搏器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通过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患者术后痊愈出院,术后随访无异常情况。

参考文献

[1、2]郭涛,光雪峰等.心律失常电治疗,199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