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例产科感染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240例产科感染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程方惠

程方惠

(浦城县中医院妇产科福建南平353400)

【摘要】目的了解影响产科感染的相关因素,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探讨控制产后感染的方法并对产科感染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并且发生了感染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其发生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案。结果我院在此期间共有240例产妇在分娩后都发生了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泌尿道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发生率分别是18.9%和21.4%。结论患者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患者免疫力、医护人员、手术后必要操作等都会诱导患者发生感染。患者积极下床活动,医护人员严格实施基础的消毒制度等是防治患者发生感染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感染产科防治产妇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388-02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孩子越来越重视,以及产妇们自身不愿意忍受剧痛等,通过手术的方式来生孩子已经非常普遍地运用在产科的临床医学上[1]。产妇在生孩子后身体免疫力下降,身体疼痛行动不便,受传统因素影响不讲卫生,所以我国临床上产妇产后感染的发生率极高。新生儿在在医院的感染也经常发生[2],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有效地减少产妇产后感染是妇产科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院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分析研究,对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并且发生了感染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现把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并且发生了感染的案例共240例,患者年龄18岁到30岁不等,平均年龄(25±12)。其中有14例进行正常的分娩,26例分娩过程中分娩困难,进行了辅助手术,剩下100例直接进行的破腹产。所有患者中有189%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21.4%患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89.7%患者发生混合感染。

1.2方法收集整理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并且发生了感染的240例患者的感染资料,对这些案例进行总结分析归纳。

2.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不同分娩方式的患者各部位发生感染的概率是不一样的,总体来说进行破腹产的患者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等发生感染的几率都比阴道分娩的几率大,而通过阴道进行的分娩的患者在手术切口上发生感染的几率要稍微大点。数据详见下表1。

表1不同分娩方式患者的不同感染部位概率

感染部位上呼吸道手术切口胃肠道泌尿道下呼吸道生殖道其它

剖宫产41.5%21.40%15.70%20.70%15.90%7.50%1.80%

阴道分娩37.2%37.90%14.20%7.20%6.10%6.30%1.20%

合计78.70%59.30%29.90%27.90%22.00%13.80%3.00%

总体来说,通过阴道进行分娩的患者感染几率小,建议医院提倡自然分娩,减少对产妇的伤害。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破腹产在产科临床上的运用的越来越普遍,人们由于害怕疼痛或者是其它各方面的原因而不愿意进行自然分娩,多选择破腹产。虽然医生会进行引导建议,但是进行破腹产的趋势依然在不断上升。而进行破腹产在医生眼中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第一,产妇在进行破腹产后,由于产妇本身免疫力就比常人低许多。再在产妇身上进行手术,无疑是雪上加霜。第二,产妇进行破腹产,婴儿是直接从产妇的腹部取出的。没有经过产妇的阴道压迫,对婴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没有积极的影响。

产妇在产后发生感染的几率很大,特别是经过破腹的产妇免疫力本来就下降还不愿意扯痛伤口,刻意避免运动,发生感染时,不愿咳痰,痰液滞留在上呼吸道探视人员较多,增加了空气中细菌含量从而造成上呼吸道的感染[3]。产妇泌尿道的感染也经常发生,且破腹产后泌尿道感染发生的几率更大,破腹后,产妇不愿意翻动身体扯动伤口,由于常躺在床上,被褥及内裤上的汗渍细菌比平常增多,产妇感染的几率增大,破腹产后产妇需要进行常规的留置导尿,产妇产后由于坐月子的传统思想,不愿意碰水,不清洗下部,肛门及阴道分泌物或残留的细菌常常会感染女性较短的尿道,向上发生逆行感染[4]。切口感染发生在阴道分娩的机率更大,产妇在分娩时身体会大量失血,手术时切口暴露在含有大量的细菌及医护人员面前,且产妇本身身体清洁状况不佳。手术后伤口缝合不严密,有空腔,易隐藏细菌,都会导致伤口发生感染。

对于产后预防感染的有效途径,我院进行了归纳总结,第一,要严格控制产妇病房的人流量,减少流动人员。陪客率也要限制,门窗不能紧闭,防止空气中细菌含量超标。据了解空气中细菌含量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所以采取有效措施有效地降低空气中的细菌含量是降低产后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第二,医护人员在产妇进行分娩前要对产妇进行彻底的消毒,医护人员及产妇应该增强无菌观念,注重无菌环境医护人员本身也要遵守医院规定,不能带手表等违规物品,衣服要定时定期清洗消毒,对于进行手术的工具更要进行认真严格的消毒工作。治疗室等要使用消毒水进行彻底的消毒工作,不能马虎残留。打扫后要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第三,在进行手术时医护人员因尽量避免把伤口切的太大,缝合时要紧密,不要留下缝隙供细菌藏身。第四,产妇多经传统观念影响,不愿意洁身,导致细菌蔓延发生感染,医护人员应该给产妇灌输正确的产后护理观念,指导其进行正确的卫生纸和卫生巾等的使用方法。避免不正确的操作而带来的感染。产妇产后多发生抑郁症,医护人员应该进行积极的思想指导。帮助她们渡过特殊时期。

参考文献

[1]刘洋,仲华,吕娟丽,等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J]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3):1709-1710.

[2]张常乐69例产褥期产妇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0):1204-1205.

[3]李艳环产科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8):155-156.

[4]伍平,陈德成,李异明,等MTP模式在妇产科手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2):1555-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