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重症医学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以及防治

/ 2

外科重症医学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以及防治

魏向颖常德姚振刚王健周学军

北京怀柔医院101400

【摘要】目的旨在探讨外科重症医学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手段。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外科重症感染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感染原因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结果外科重症患者受感染因素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为38.04%,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为23.91%,泌尿系统感染率17.39%,胃肠道感染率10.87%,术后切口感染率9.78%。结论加强对外科重症医学规范科学的管理,积极采取综合的干预性手段对于预防院内感染和提高患者的健康指数和生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字】外科重症医学感染相关因素防治措施

外科重症医学是危急重症、病情杂乱、生理紊乱、伴有较多慢性并发症的抵抗力低下患者聚集地,较多的接受侵入性诊疗(留置导管、全身麻醉、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等)相关抢救医疗器械的应用,并且医务人员流动较多,故比普通病房患者发生外科交叉感染的几率也多重增加[1]。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全身各器官各部位都可发生医院感染,临床表现多样。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主要收治脑出血、重度颅脑损伤、重症感染、多发伤、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患者,外科重症患者因为基础疾病而自身各机能低下,抗感染能力差,同时多伴有意识障碍、活动障碍,感染风险高。医院感染发生率是重症医学感染监测重要构成指标,是防治与治疗的重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影响本院外科重症患者受感染的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集我院2014年7月-2016年8月外科重症受感染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男56例,女36例,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48.3±3.16岁,平均住院31天。

1.2分析方法

搜集回顾本次外科重症受感染的92例研究对象的病历资料,开展医护人员的问卷调查,集中整理医护人员所负责患者的受感染因素,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应的防治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各组指标的计数以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分析外科重症患者受感染的主要威胁因素见表1。

3讨论

感染因素及防治措施:

①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有专家指出,我国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在4,7%-55.8%,病死率为19.4%-51.6%[3]。本次研究显示我院呼吸机相关感染率也高达38.04%。大多数外科重症患者病情危重,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尤其是对于重症感染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力低下,伴有意识障碍患者,使用呼吸机在保证患者生命指数的同时也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环境,加之应用的全身麻醉和镇痛药物,导致咳嗽反射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失,造成肺内分泌物难以排除,极易诱发肺部感染或交叉感染。对于考虑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的患者要科学联合运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护理人员应结合临床病情规范使用抗生素,秉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针对性用药,最大可能的提高药物的使用效率,降低耐药菌株的出现。

②医疗导管置留操作相关感染

大多数外科重症患者由于诊疗的多需要接受侵入性操作,增加感染的几率更大,所以要合理的减少各种导管的留置时间,留置导管期间做好无菌消毒护理。如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呈正相关[2],为此医护人员要在行穿刺手术之前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相关流程执行,穿戴无菌手术衣帽。对于穿刺部位进行规范消毒处理,技术要娴熟准确,最大限度在满足患者治疗需要的同时减少导管的置留数量和时间,及时更换伤口的无菌敷料,定期对细菌容易滋生的导管端进行清理。对于已造成细菌感染的患者要视情况尽早拔除导管,依据导管部位细菌培养使用具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导管置留导致泌尿系统的感染,同样感染几率与导管置留时间呈正相关,在执行无菌操作的同时要定期进行导管更换,并对尿道口周围组织进行消毒清洁护理。发生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对导尿管内残留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采用针对型抗菌药进行治疗,不建议提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进行预防,避免产生抗药性,尽量使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

③胃肠道感染

本研究显示我院外科重症患者胃肠道感染发生率为10.87%。因为外科重症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需卧床,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身体免疫力减弱,很多患者存在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异位多发,加之口腔的清洁欠佳,口咽部细菌随着食物的引入下行可致胃肠部位内源性继发感染的发生。对此,在科学规范的使用抗生素药物的前提下,要注意保障患者口腔卫生,适时添加肠内营养,保证膳食安全,从而逐渐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病房内要定期消毒灭菌,换气通风,最大限度的抵制致病菌的传播和扩散。

④术后切口感染

虽然当代医学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对于术后切口感染问题仍是重症外科医学感染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约占本院感染的9.78%。大多数切口感染是由发生在局部的一种致病菌引发的,进而演变成两种或多种致病菌的交叉感染导促使伤口的化脓,坏死,最后形成瘢痕组织的过程,严重影响了患者伤口的愈合和恢复。医护人员的操作应严格遵守“预防外科切口部位感染指南”,树立严谨的医院感染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消毒,医护人员要佩戴无菌手套、手术衣及相关物品,正确使用六步洗手法。如若感染,及时对伤口周围组织进行消毒保护处理,给予相关抗生素药品,术后实时观察伤口的愈合变化。

外科重症医学的防治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医院管理部门和全体医护人员树立高度的职业责任心和感染意识。增强医护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在高质高效完成手术的各个环节的同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对于开放性复合性损伤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在术前对手术所需要的各种医用器材进行好消毒准备工作,防治耐药菌株的感染,并加强术后创口无菌换药工作。有研究表明,造成重症患者感染的多数病原菌有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等,部分菌株有较强的耐药性。如果长期不科学的滥用联合抗生素治疗,不仅造成人体内正常有益菌群的紊乱,而且极易发生真菌的二次感染,处理更为困难,故提倡医生要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严格科学使用具有针对性药物进行治疗,避免广谱抗菌药对患者自身机能恢复造成二度伤害。另外,要加强病房的探视人员的管理,做好指导宣传安全的接触方式,注意保证探视人员的个人卫生,隔离衣要整洁穿戴,尽量避免身体部位的接触,严格控制探视人员的频繁出入,尽可能的减少致病菌的传播途径。本次研究表明,加强对外科重症医学规范科学的管理,积极采取综合的干预性手段对于预防院内感染和提高患者的健康指数和生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KayeKS,MarchaimD,SmialowiczC,etal.Surctionregulatiors:apotentialvectorforhospital-acquiredpathogens[J].InfectControlHospEpidemiol,2010,31(7):772-774.

[2]RosenthalVD,RichtmannR,SinghS,etal.Surgicalsiteinfections,InternationalNosocomialInfectionControlConsortium(IN-ICC)report,datasummaryof30countries,2005-2010[J].InfectControlHospEpidemiol,2013,34(6):597-604.

[3]XieDS,XiongW,LaiRP,etal.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inintensivecareunitsinHubeiProvince,China:amulticentreprospectivecohortsurvey[J].JHospInfect,2011,78(4):284-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