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那良古镇的法式建筑作为山水画题材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25
/ 2

浅谈以那良古镇的法式建筑作为山水画题材的意义

梁芳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由于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山水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对精神寄托的需求,而民国时期一些中西合璧的建筑见证了历史的发展,现在看来比较贴合现实生活,深入人心,把古西洋建筑以国画来表现,不仅能引起人们对该建筑类型的关注与保护意识,还可以给传统国画注入新的血液,丰富山水的表现题材。

关键词:防城港;古西洋建筑;山水画题材

广西防城港市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唯一沿海延边城市,那良镇位于防城港防城区,距东兴市东兴口岸20公里,随着沿边地区的开发,口岸成为中越边境地区城镇化最主要的动力,是历史上作为防城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研究那良古镇法式建筑作为山水画题材具有重要意义。

1那良古镇中西合璧的建筑形成原因

1.1殖民文化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对当时的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进行了数十年的殖民统治,掠夺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法式风格建筑在殖民地也流行起来。此外,在民国时期“走南洋”的兴起,从广州,港澳、国外等地当官、经商回来之人,见多识广,他们带回了来自东南亚建筑的样式,在故土上兴建屋宅,如那良镇覃伯雄故居、巫剑雄故居等一批民国时期的建筑,融合了一些当地骑楼式风格的建筑样式,注重使用价值的同时,又不失端正典雅、高贵浪漫,被视为衣锦还乡的荣耀。

1.2当地文化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那良古镇的法式建筑风格是在受到当地的建筑选材、海洋文化、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及风土人情的影响下建造的,并不同于西方的西式建筑,那良古镇的建筑,吸收了西欧风格的爱奥尼柱式装饰建造阳台的方式,达到美观的同时方便晾晒衣物及海产干货,而第一层楼保留了岭南骑楼样式建造,满足开商铺及社交休闲娱乐场所的需求。防城区高温多雨,天气转瞬多变,因此,民居建筑的多采用平顶与坡顶结合的屋面或平屋面,阳台、晒台的晾晒物品回收更为便捷,这些体现了多元文化交汇融合的特征。笔者认为以它入画,独具特色。

2那良古镇法式建筑在山水画中的表现及探索

在历代山水画中,大多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以古西洋建筑为题材的并不多见,建筑不仅是一种功能性场所,更是一种文化精神载体,是一种艺术形式。由于中国文化和建筑材料的特殊性,中国古代建筑及与之相适应的建筑环境逐渐减少。而大量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画所具有的相当的写实性,完整的绘出了建筑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这成为我们研究古代建筑重要的文本资料,具有图像研究意义。基于传统山水画中的建筑图像,研究古代建筑的形态及其和传统山水画相似的创作生成方式,然后用传统山水画的艺术视角,以那良古西洋建筑为研究对象,以山水画为认知媒介引发思维的转换,寻找新的创新性研究方式,进而探索出对古西洋建筑画法研究的新思路。对以古建筑入画来说,古建筑因时代久远、日晒雨淋而留下的深绿色的苔藓及苍茫感,丰富了白墙在画面中的作用,柱子、阳台护栏残破缺失,有序又丰富多变,古建筑的阳台和楼顶上布满了不死鸟及仙人掌、仙人柱等植物,不仅增加了神秘感,还与建筑形成了曲与直、软与硬的对比,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和节奏感。李可染曾就山水画写生及创新说过:“创新不是凭空创出来的,创新就是在生活中发现了古人没有发现的东西,通过艺术表现出来,前人的创造很多很多,对于我们个人来讲是很大的,但与自然比较起来又是渺小的。”笔者认为,选择它作为中国山水画的创作题材,就是一种创新,另外,古镇最吸引人的是其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结合新的绘画形式来表现古西洋建筑,不仅为绘画提供了展示的空间,还保存了一个古镇的文化记忆,是能够产生强大的文化价值。

3“古西洋建筑”题材在当代山水画创作的价值体现

中国传统山水画是青绿与水墨并行,唐宋以前以青绿为绘画色彩表现的中心,唐宋之后水墨成为绘画色彩的正宗。而西方建筑一直以西方审美标准的写实油画等来表现,用水墨来表现的探索,一方面是因为水墨具有很强的抒情的功能,迎合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另一方面,也是更深层的文化原因,在于中国古典道、玄、哲学对国画的内在要求。国画以欣赏性和抒情性见长,它注重审美的追求和某种意境情思的抒发,它既要讲究掌握笔墨的规律,又要讲究形式美感和艺术的完整性。把民国时期的那良古镇古西洋建筑通过创新后的绘画技法来表现,分析“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在此过程中的的交流和碰撞,丰富了山水画的题材。

4结语

由于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习惯、人文条件、审美观念的不同,也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建筑风格的多样化。建筑是人类文明的创造,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凝固的文化,我们走进建筑就是走进了历史,我们不应该绕开此类题材,而只注重自然山水的创作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可染.可染论画[M].孙美兰,导读,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2]雷翔.广西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8

作者简介:梁芳(1991年10月—),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为美术,研究方向为中国画(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