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煤层无煤柱沿空掘巷支护方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深煤层无煤柱沿空掘巷支护方案研究

高翔

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陕西榆林719000

摘要:阐述了无煤柱沿空巷道开采在我国应用的优越性,分析了无煤柱沿空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发生、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着力分析深煤层无煤柱沿空开采的可行性、给出了支护设计方案。

关键词:深煤层;无煤柱开采;沿空巷道;支护设计

1.引言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主体地位,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煤炭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根据全国煤炭预测结果显示,我国深埋在1000m~2000m之间的预测资源为3万亿吨,占全国预测资源的近50%,预计在未来年我国多数煤矿将进入至1000m~1500m的开采深度。随着矿井进入深部开采,巷道围岩的强度特征及地应力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

垂直地应力呈线性增长,而水平应力则变得更加复杂;同时,围岩的强度有所提高,在高地应力作用下,岩石也由脆性转化延性。

沿空掘巷就是沿着已稳定的采空区边沿或者留小煤柱开掘回采巷道、布置工作面进行采煤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与传统的留区段煤柱方法相比,使采区采出率提高。无煤柱掘巷为完全沿空掘巷,即在上区段原废弃巷道位置下方开挖为下区段工作面服务的巷道。无煤柱掘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面“两巷”煤损,其位置处于悬臂平衡岩梁保护之下的免压区内,掘进、采放的人为扰动对巷道的影响很小,因而巷道受力、变形亦很小。在深煤层进行无煤柱开采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意义重大,其支护是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2.无煤柱沿空掘巷开采的优越性

(1)无煤柱开釆可以减少自然发火:无煤柱幵采可以杜绝煤柱的自然发火;无煤柱开釆可以减少巷道高冒的自然发火;无煤柱开采虽有漏风现象,但一般不易引起采空区自然发火;

(2)无煤柱开采可以减少瓦斯涌出量:沿空掘巷可以减少瓦斯涌出量;上区段采空区的瓦斯一般不宜涌出;

(3)无煤柱开采便于通风管理:沿空掘进和无煤柱回釆时,瓦斯的涌出量均大大减少,很少超限,因此方便了通风管理;沿空巷道变形量小,易于维护,能保证回风巷道有一定的断面,有利于通风管理工作;

(4)无煤柱开采有利于回采工作面的顶板管理:生产实践证明,初次放顶容易发生重大事故。初次放顶是顶板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取消隔离煤柱布置切眼时,回采就无需木操、密集等特殊支架,去掉了初次放顶这个工序,保证了安全生产;

(5)无煤柱开采有利于巷道维护,保障了安全出口的可靠性:无煤柱开采的沿空巷道处于减压区,所以巷道易于维护很少发生顶板事故;

(6)无煤柱开采大大减少矿井冲击地压灾害,解决小煤柱的沿空掘巷易发冲击地压的难题;

(7)无煤柱开采完全消除了区段煤柱损失,最大限度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

3.无煤柱沿空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分析

巷道开挖后,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遭到了破坏,当围岩运动稳定后应力重新分布,会在巷道围岩内形成一个塑性区和弹性区。对巷道采取支护手段就是为了限制塑性区的发展。无煤柱沿空巷道与普通巷道不同,其一侧为釆空区,巷道围岩应力分布不均,因而支护困难,容易发生变形破坏。

无煤柱沿空巷道的围岩变形破坏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无煤柱沿空巷道易受采动影响,由于受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巷道围岩会产生较大变形,其变形量比普通实体煤巷道要大;(2)无煤柱沿空巷道易受各种压力影响,其矿压显现比较明显;(3)无煤柱沿空巷道沿采空区边沿掘进,巷道围岩稳定性差,其一侧为实体煤另一侧为采空区,巷道两侧受力不均,必须采用合理的支护形式来维护巷道的稳定。无煤柱沿空巷道破坏类型主要分为顶帮破坏型、底鼓破坏型和整体破坏型三种。顶帮破坏型主要是因巷道开挖过程中造成巷道围岩松动,破坏其整体结构,因而在支护过程中因注重加固巷道围岩使之重新形成整体,充分发挥巷道的自承能力。底鼓破坏性主要是巷道两侧应力向巷道底部转移,底板岩层较软弱即易发生底鼓,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转移巷帮应力或打底板描杆铺索。整体破坏性是因巷道整体强度较差,一般发生在三软巷道。

4.无煤柱沿空巷道支护设计

(1)巷道主要采用U型棚架棚支护,U型钢搭接部分长度不少于500mm,卡缆间距为400mm,卡缆螺母扭紧力矩不低于150N.M,U型钢卡缆要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严禁使用单卡缆。

(2)背板为水泥背板或铁背板,背板间距为400mm,两端必须用木楔刹紧;背板沿巷道轴线方向前后交替布置成一条直线,且均匀布置,不得松动。空帮空顶部分采用老料或板皮呈“井”字型接顶背实。支棚间距为1000mm,腿窝深不少于200mm,并栽至硬底。遇软底时需穿规格为250mm*200mm*50mm的木鞋。

(3)巷道顶部有淋水时使用一片规格为5000mm*1100mm单层双抗布网;(无淋水时全断面使用金属菱形网)两帮铺设10#铁丝编制的金属菱形网,网片之间要对接的搭接长度不小于500mm,网与网之间采用长1000mm螺旋穿黃逐孔联牢。

(4)支架支设后要端正,两帮无扭斜,扭距不超过50mm,棚距合格,接口严密,卡子齐全,支架前倾后仰、扭距符合新质量标准化有关规定。

(5)为增加型棚的稳定性,迎头棚10m范围内,棚腿采用Φ20螺纹钢锚杆制作的联棚器联锁加固,联棚器设在底板以上1000mm处,沿巷道走向上下交错布置呈一条直线。采用描棚的方法固定U型棚。在每帮巷道底板以上1200mm的位置锚腿,锚杆锚固力不低于70KN。下帮煤体打设三根护帮铺杆护帮,锚杆间排距1000mm*1000mm,预紧力不低于150N.M。

5.结语

根据实测数据,无煤柱段顶底板移近量、两帮移近量较留小煤柱段明显减小,巷道支护改为型棚支护后能够起到有效控制巷道整体位移量变形,满足巷道支护设计要求;在巷道顶板下沉基本稳定后,顶底板移近量仍继续上升,底鼓量较大,应对巷道底板采取让压措施,对顶底板实施断顶断底,使顶板应力向煤层深部转移,另一方面要保证底角锚杆的支护质量,控制底鼓。

参考文献:

[1]尤春安.U型钢可缩性支架的缩动分析[J].煤炭学报,1994,19(3):270~277

[2]周俊帆.柔刚性型钢支架控制宁庄井软岩巷道变形应用研究[D].河南河南理工大学.2010

[3]柏建彪.沿空掘巷围岩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高翔,男,汉,(1983—)陕西子州人,现就职于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掘进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助理政工师,主要从事巷道掘进相关的生产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