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与口服地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穴位埋线与口服地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布仁巴特乌仁其米格

布仁巴特乌仁其米格

(新疆博尔塔拉州蒙医医院833400)

【摘要】目的:穴位埋线与口服地氯雷他定分散片(芙必叮)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方法:疗程3周,4级评分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0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76例总有效率为89%,结论:穴位埋线与口服地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与单纯口服药疗效显著安全而笔者认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穴位埋线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地氯雷他定分散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1-0021-0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入选标准(1)17~64岁,性别不限;(2)临床表现符合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诊断标准[1];(3)治疗前1个月内未使用长效皮质类固醇激素,3日内未服用及皮质类固醇激素;(4)一周内未服用抗组胺类药物(5)无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疾病及系统性疾病。

1.1.2排除标准(1)能够肯定病因的各种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2)其他疾病(如SLE、甲状腺炎)引起的荨麻疹患者;(3)从事需注意力集中职业者,如高空作业及驾驶员;(4)妊娠试验阳性或哺乳期妇女,计划近期内生育的育龄女性;(5)对氯雷他定或其辅料过敏者。

1.1.3一般资料:本治疗组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42.5岁。病史最长者13年,最短者3月。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风寒束表型29例,风热犯表型25例,胃肠湿热型15例,气血两虚型11例。对照组:共调查76例荨麻疹患者,男32例(44.4%),女34例(55.6%),年龄15~70岁,平均岁。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风寒束表型20例,风热犯表型25例,胃肠湿热型15例,气血两虚型16例。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病人来源来自于博州蒙医院皮肤科门诊及病房共80例病人。具体治疗口服地氯雷他定分散片(商品名芙必叮,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5mg/d,每天1次,连续服用21天后停药评定疗效及安全性,配合穴位埋线治疗一周1次3次为一疗程:

穴位埋线具体操作:选好一次性埋线针、2cm长的00号铬制羊肠线数根,以及镊子,注射器。操作方法:病人取俯卧位,辨证取穴后,在选用穴位处用龙胆紫标记,然后皮肤常规消毒,戴手套。进针点以2%利多卡因注射液作浸润麻醉,用镊子将消毒好的羊肠线放入埋线针针管前端,后端接针芯。左手拇食指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快速垂直刺入皮下,将针刺入穴内,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入穴内皮下组织与肌层之间,线头不能露出皮肤,针孔处消毒后外敷创可贴。

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配穴:

风寒束表型:百虫窝、曲泉、曲池、风市、大椎、曲池、合谷、肺腧、心腧、隔腧、脾腧、肾俞、足三里。

风热犯表型,大椎、肺腧、心腧、隔腧、脾腧、肾俞、曲池、

胃肠湿热型足三里、大椎、肺腧、心腧、隔腧、脾腧、肾俞

气血两虚型:足三里,三阴交、肺腧、心腧、隔腧、脾腧、肾俞

1.2.2对照组:口服依巴思汀片(商品名苏迪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10mg/d,每天1次,连续服用21天后停药评定疗效及安全性。

1.3疗效观察指标:对风团数目、最大风团直径、瘙痒进行观察,按4级评分法分别治疗纪录前、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①风团数目: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数1~6个;2分为风团数7~12个;3分为>12个。②风团大小: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直径<1.5cm;2分为1.5~2.5cm。3分为>2.5cm。③瘙痒程度:0分为无瘙痒,不影响睡眠;2分为中度瘙痒,睡眠稍受困扰,入睡迟,早醒,活动有些影响;3分为重度瘙痒,睡眠质量差,易醒,明显影响活动。

1.4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改善程度,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①治愈:疗效指数≥90%;②显效:60%≤疗效指数≤90%;③有效:20%≤疗效指数≤60%;④无效:疗效指数≤20%。痊愈和显效例数的百分比合计为有效率。

2结果

治疗组80例,治愈33例,有效20显效23、无效4例,有效率96%;

对照组76例,治愈25例,有效20显效20无效11例,有效率89%。两组比较,差距显著(P<0.05%)。

表1

组别n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80332320496

对照组762520201189

不良反应:治疗组3例出现不良反应,轻度嗜睡,口干。对照组,大部分都有嗜睡,头晕,经对症处理未影响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一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和8例复发。

3讨论

本研究表明穴位埋线与口服地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总有效率为96%,临床上荨麻疹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皮肤病,据报道在世界范围内约15%~25%的人有过荨麻疹的病史。荨麻疹可据其病程、过敏源、发病机制等分类,但最常见的还是依据病程分为急性及慢性两大类。慢性荨麻疹因病程长,过敏源常不易确定,发病无明显规律而疗效不理想。抗组胺剂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首选药物。地氯雷他定为氯雷他定的体内代谢产物,用于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和过敏性鼻炎,该药抗组胺作用起效快、作用强、作用持久,其抗过敏作用是高选择性阻断H1受体,抑制各种炎症介质的释放,如IL-4、IL-6、IL-8、IL-13、前列腺素D2、白三烯、胰酶及TNF-α诱导的趋化因子等。同时,它还可抑制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减少红细胞趋化及超氧化物。动物实验表明,该药半衰期为27h,其抑制组胺诱导的豚鼠结肠收缩作用较氯雷他定强10倍,抑制组胺诱导的小鼠足浮肿作用较氯雷他定强4倍。本研究中患者出现的副作用主要是轻度的嗜睡、口干,但不影响治疗,多在1~2周内消失,应用该药不影响生活和工作。因口服该药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不受饮食影响,其代谢不影响细胞色素P450等。中医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的延伸,由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穴位埋藏疗法改良而来。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在针灸理论的指导下将医用羊肠线埋入对应的穴位后羊肠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穴位以后相当于异种组织移植,可使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细胞致敏,其细胞又配合体液中的抗体,巨噬细胞等,反过来破坏分解、液化药线,使之变成多肽、氨基酸等,最后被吞噬吸收,同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这些抗原刺激物对穴位产生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使局部组织产生变态反应和无菌性炎症,及至出现全身反应,从而对穴位局部产生刺激作用的同时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使活动趋于平衡,疾病得到治愈,埋线疗法集多种刺激效应于一体,互相配合,相形益彰,共同发挥作用,形成一种复杂而持久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冲动,一部分传入神经到相应节段的脊髓后角,抑制相邻的病理信息,内传脏腑起调节作用,另一部分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层,加强中枢对病理刺激传入兴奋的干扰、抑制和替代,再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调整脏腑,使疾病达到治愈的目的。临床上我们应用穴位埋线与口服地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利用埋线的作用及抗组胺的双重作用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结论

通过我们的临床观察地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疗荨麻疹,起效快速,疗效确切,比第一代、第二代抗过敏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与穴位埋线配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与单纯口服药疗效更显著安全而笔者认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3月.

[2]李遇梅,陈志强.一种新的抗组胺药—地氯雷他定.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28(5):277-279.

[3]刘巧、中西医结合皮肤病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