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应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促进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应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潘春法王丽平俞良荣

潘春法王丽平俞良荣(武义县村镇建设管理站浙江武义321200)

摘要:小城镇的建设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群众的配合,在同一思想的前提先,还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完善和管理,本文就规划、产业、建设和管理环节的工作内容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发展;重要环节

前言

促进小城镇建设更好地发展、使小城镇更有活力,首要的是要解决主要领导与广大市民思想认识问题。各小城镇党委、政府要牢固确立小城镇建设就是抓经济、就是抓发展、就是抓第一要务的思想,切不可将小城镇建设当作一项中心工作,将其游离于经济建设之外,而要将小城镇建设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应要作为“三农”问题的抓手。认真抓好落实,真正使小城镇建设与经济成为一张皮。在此基础上,各小城镇应紧扣规划、产业、建设和管理等四个环节,扎实地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作。

1规划各地要因地制宜,认真编制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做好小城镇与村庄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指明方向。形成互补,拓展空间。

如果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那么规划就是这项工程的龙头。为了使小城镇得到合理发展,必须通过科学的规划明确小城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使整个小城镇在一个科学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逐步实现其发展目标。要站在整个区域发展框架中去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小城镇的布局,注重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统筹安排区域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服务设施。其次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小城镇规划,搞好专业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要在布局上确定小城镇的性质、功能和基础设施的规模、注重实效、突出特色、因地制宜;要与中心城市配套规划,形成城镇一盘棋,周边城镇相互呼应的系统效应。要抓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当前农村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非常严重,农民建房子建了不少,但过于分散、样式单一、混乱不齐,村庄建设规划工作急需加强。规划时建设要力争体现“六个一”,即:一条主路、一家综合性商店、一座小学、一个医疗室、一幢综合办公室、一个公共休闲场所(地)。

2产业坚持以农稳镇、以工兴镇、以商活镇的发展思想战略,全面振兴小城镇经济,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发展小城镇的实质就是发展小城镇的经济。小城镇建设,核心的问题是抓好产业的发展。只有有了经济发展、有了产业,小城镇才会有了人气,才有了根基,有了根基才有发展。没有产业支撑,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没有充裕的税费来源,小城镇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农民进城了还得要回去。经济发展是小城镇的起点和形成点,是推动小城镇发展的根本动力,要以农稳镇、以工兴镇、以商活镇。首先要以农稳镇。重点培育龙头加工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农民进入大市场,进行农业产业化运作;培育农民经纪队伍、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形成“龙头一基地一农户”,“产供销一条龙”,“贸、工、权”一体化的格局。其次要以工兴镇。要以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依托载体,提高工业园区空间聚集度,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注重提高投入的科技含量,提升企业和产品的档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吸纳民间资金,提高企业规模与总量。三要以商活镇,大力发展各类市场建设为核心的第三产业。随着小城镇产业和人口的集聚,要引导全民和外地客商来城镇从事经商、开店、商贸、餐饮、娱乐、服务和修理等第三产业。,以催化经济繁荣,扩大就业和产业集聚效应。与此同时,发展小城镇经济,并还要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培育支柱产业,走各具特色发展之路。如我县桐琴镇,应在此基础上还要更好地深挖周边的区位优势和商品集散地的优势,走工业与商寅发展型路子;枊城、王宅等镇可以依靠天然的景观优势和人文优势走旅游开发带动型路子。

3建设首先要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小城镇发展构筑硬件基础。将规划蓝图化为现实的过程就是集镇的过程。在小城镇建设实践中,制约小城镇扩张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建设资金、建设用地和城镇人中。要想加大小城镇发展,必须破解这三大问题:“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

“钱”从哪里来。资金短缺、融资渠道窄,是小城市建设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筹集建设资金。一是以地生财。

乡镇政府必须垄断土地一级市场,采取拍卖、招标、挂牌等形式运作土地资源,将土地收益全部用于小城镇建设;二是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将小城镇的各项建设推向市场,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面向社会,调动多方资金参与小城镇建设;三是积极发展小城镇房地产业,让房地产开发业成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资金;四是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国债、贷款贴息等现有的国家对小城镇的扶持和投入。“地”从哪里来。土地是小城镇建设的基础,但是当前各地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一是开发荒地用于储备,实行先补后占;二是加大土地整理力度,积极引导农村住宅向小城镇、中心村集中,严格执行一户一宅的规定,对老住宅非生活区只搬不建;三是搞好土地置换,实行不占或小占耕地同样达到建设小城镇的目的;四是实行集约用地,引导城中和不上规模企业向园区集中,这部分企业进园区可节约土地15%左右。“人”从哪里来。小城镇规模的扩大,离不开人口的集聚,小城镇人口集聚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废除城乡人口合理流动的人为障碍;二是制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已进城的农民转让承包土地,使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使农民向城市集聚;三是推进住房制度改革,积极培育房地产市场,兴建设公寓楼,切实解决农民进城安居难的问题,以达到方便群众的居住、聚集人口的目的。

4管理切实解决好有人管、有权管、有钱管的问题,加大对小城镇管理力度,为小城镇发展营造宜人的市容环境。科学的城镇管理是小城镇加快建设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如何有效克服重建轻管理,做好城镇的美化、亮化、净化工作,关键是要抓好以下三项基础性工作:一是解决有人管的问题。乡镇政府要随着农村工作形势的变化及时调剂充实城建管理队伍,并加强队伍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二是解决有权的问题。县级行政主管部要将市容监察、交通管制、市政管理、规划、土地审批等执法与审批权以适当方式交给或委托乡镇职能部门,使乡镇政府对城镇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违法违规现象既能看得着又能管得着。三是解决有钱管的问题。当前乡镇财政普遍困难,而城市的建设维护和管理经费却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乡镇财力难以承受。应将在乡镇收取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全额返还乡镇。提高土地出让金的分成。并允许小城镇收取基础设施配套费,以筹集城镇建设维护经费。此外,要解决有章可循的问题,要建立健全环卫管理、交通秩序管理、镇容镇貌管理、经营门面管理和摆摊设点管理等城镇管理的具体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管理的同时,要加强教育、引导农民向市民转化。要教育农民移风易俗、革除陋习,逐步形成符合城镇要求方式;积极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引导城镇居民共同参与小城镇建设管理,共创一个文明整洁的镇容镇貌,更好地提升小城镇的整体形象和品位。

5结语通过以上分析,通过考擦小城镇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小城镇支柱产业,特殊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办法,既能共建一个富强、宜居、幸福、生态、和谐的美丽小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