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普钠与多巴酚丁胺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顽固性心衰

/ 2

硝普钠与多巴酚丁胺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顽固性心衰

王荣军1王艳英2赵大宇1陈颖3

王荣军1王艳英2赵大宇1陈颖3

(1辽宁省阜新市第四人民医院123000)

(2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123000)

(3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123000)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7-0128-01

自2009至2012年我们应用硝普钠与多巴酚丁胺联合应用治疗因缺血性心肌病所致顽固性心衰80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1)本组顽固性心衰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43~82岁。

(2)上述病例均经过吸氧,祛除诱因(如:积极有效控制感染,纠正体内电解质紊乱,除外存在肺栓塞、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地高辛(0.125~0.25mgQd口服),利尿剂(螺内酯40mgQd或20mgTid口服、呋塞米40~80mgQd或Bid口服),依那普利(5~15mgQd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mgQd口服)等治疗,而心功能无明显改善者,全部病例心功能均为Ⅳ级(NYHA分级)。

1.2方法

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1)硝普钠25mg+5%葡萄糖50ml应用微量注射泵24小时(避光每8小时更换一次)以12.5ug~50ug/min持续静脉注射,硝普钠组用药时间3~5天;2)多巴酚丁胺60mg+5%葡萄糖100ml以2.5ug~5ug/min?kg持续静点24h后改为日一次静点;多巴酚丁胺组液用药时间7天。用药期间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率、心律,监测心功能改善情况及尿量,并依据血压、心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调整用药剂量,达到心功能改善(肺底啰音减少、呼吸困难减轻、尿量增多)的最佳有效剂量;停硝普钠组液静点是在逐渐减少硝普钠组液速度并增加依那普利用量基础上停用。

1.3疗效评价

(1)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

(2)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

(3)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2.结果

显效52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5%。

副作用:无一例发生氰化物中毒,监测肝功、肾功、血乳酸无明显变化。

3.讨论

1970年,Burch及同事首先用缺血性心肌病这一名词来描述冠心病所致的严重心肌功能障碍。由缺血性心肌功能障碍(冬眠心肌)所致的心力衰竭、广泛纤维化和多次心肌梗死单独或联合产生的症状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但随后当心力衰竭变得更为突出时,心绞痛症状可减轻甚至消失[1]。缺血性心肌病可同时存在顿抑心肌和冬眠心肌,严重持续的缺血,可使顿抑心肌和冬眠心肌发生心肌坏死,累积性的心肌缺血也可导致坏死,因此在缺血性心肌病中,许多心肌坏死与顿抑心肌、冬眠心肌掺杂在一起,使心肌收缩力下降,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症状[2]。冬眠心肌可见于已知或怀疑有一定程度心脏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1];而冬眠心肌和顿抑心肌都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引起的缺血状态,若缺血改善,二者均可回复正常,都是可逆的;故慢性心功能不全是可逆的。基于上述发病机制及病理基础,我们设计此治疗方案,并获得较好疗效,为一部分接受手术(PCI、CABG)患者争取时机,改善其预后。

硝普钠是强效、速效血管扩张剂,可均衡地扩张动脉和静脉[3],对冠状动脉也有明显扩张作用,从而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肌供血,降低肺动脉压力,心排血量增加、每搏量也有增加,心功能改善;多巴酚丁胺具有正性肌力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改善心功能,同单用硝普钠或多巴酚丁胺相比较,并用该二药时心排出量增加更多,且大多数病人出现肺动脉楔压下降[4]。众所周知,顿抑心肌和冬眠心肌均为存活心肌,存活的心肌对拟交感神经药物有反应[5],故而临床应用多巴酚丁胺激发的超声心动图检出存活心肌,低剂量多巴酚丁胺5~20ug/min?kg能提供关于可逆性节段功能异常的信息[6];而我们基于此原理应用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以2.5ug~5ug/min?kg)以改善心肌缺血,使顿抑心肌和冬眠心肌恢复活性,心肌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改善,利于心衰纠正。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必须应用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心率、心律,防止血压骤降、心率过快等,依据血压、心率、病情及尿量等调节多巴酚丁胺和硝普钠组液静点速度及用量,停硝普钠组液静点是在逐渐减少硝普钠组液速度并增加依那普利用量基础上停用。

综上所述,硝普钠与多巴酚丁胺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顽固性心衰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但应注意防止其副作用。

参考文献

[1][美]Braunwald主编,陈灏珠主译.心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15.

[2]董立钧,武广华主编.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6、168.

[3]李小鹰主编.最新心血管病用药.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1997.140.

[4][美]A.希尼维斯著,高诚,海滨,曹玄林译.心血管疾病内科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14.

[5][美]Braunwald主编,陈灏珠主译.心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99.

[6][美]Braunwald主编,陈灏珠主译.心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