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置管在婴幼儿心脏病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置管在婴幼儿心脏病的应用

李娜耿素娟

李娜耿素娟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16

摘要: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术在婴幼儿心脏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心脏病的婴幼儿患者80例,采用超声引导法行颈内静脉置管术,记录穿刺置管时间、出血量、一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时间比盲探置管术穿刺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8.54±1.42)min和(15.39±4.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6,P<0.01);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术中出血量比盲探置管出血量明显减少,分别为(3.23±1.56)ml和(10.06±5.0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9,P<0.01);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一次成功率为(95.0%38/40),及并发症明显减少。

结论:对于婴幼儿心脏病患者,超声引导法穿刺成功率高,安全、迅速、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置管;婴幼儿;心脏病

大多数先心病患儿需要泵注血管活性药物,尤其在外科手术中及术后,均需留置深管建立深静脉通道以及中心静脉压监测。传统深静脉置管一般采用解剖盲探法,穿刺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依赖于穿刺者的经验,近年来随着可视化麻醉的不断推进,超声引导下的深静脉穿刺,使得穿刺的成功率显著提高、并发症的发生显著减少[1],国外早已将超声引导下建立血管通路纳入技术规范并广泛开展,但在国内,限于经济条件和观念认识,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还仅限于少数地区医院。本文就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术在婴幼儿先心病中的使用作一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的婴幼儿心脏病患者80例进行本次研究,年龄6-36月,其中先天性室间隔缺损35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30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先天性大动脉转位2例,右室双出口2例,法洛四联征2例,肺动脉狭窄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例数、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观察组婴幼儿先心病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实施传统盲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穿刺置管时间、穿刺出血量、一次成功率、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1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前路入路法(在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形成的三角区域内的顶点位置为穿刺进针点);确定穿刺点后常规消毒铺巾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先用细针进行试探性穿刺,沿穿刺点进针,进针角度为30-40°,进针方向为同侧乳头,当细针探到颈内静脉后,固定细针,换用深静脉穿刺针沿与细针相同的方向进针,进针时保持针筒适度负压,当看到暗红色血液流入针筒时,表示穿刺成功,固定针干,置入引导钢丝至10cm左右,退出穿刺针,扩皮,沿引导钢丝置入深静脉导管,注射器回抽回血通畅,表示置管成功,以肝素盐水封管待用,缝针固定。

1.2.2观察组:首先采用上述方法确定穿刺点,然后采用超声探头在患儿右侧颈部进行探查,观察颈内静脉的管径走行等,选择垂直于颈内静脉的穿刺点,并比较采用两种方法所确定的穿刺点的异同,常规消毒铺巾后,用包裹无菌保护套的探头扫查,将颈内静脉置于图像的中央,穿刺针沿超声探头边缘垂直于颈内静脉进针,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刺入颈内静脉,见回血后步骤同上。

穿刺材料为深圳益心达5F双腔或5.5F三腔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超声仪器为美国Terasont3000彩色多普勒,探头频率为5MHz。

1.3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一次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的颈内静脉置管术一次成功率95%(38/40),对照组的一次成功率只有77.5%(31/40),观察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5.419,P<0.01见表1);观察组置管时间比对照组短,分别为(8.54±1.42)min和(15.39±4.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6,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3.23±1.56)ml和(10.06±5.0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9,P<0.01)。

2.2两组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穿刺针误入动脉的发生率为20.0%,观察组为5.0%,观察组穿刺针误入动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气胸发生(见表2)

3.讨论

随着麻醉学的发展及其相关领域的扩展,通过深静脉穿刺建立的静脉通道在危重患者的监测和抢救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道已经成为麻醉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然而在没有可视化技术的情况下,由于其体表标志和深静脉的变异较大,而且其风险较高,往往需要反复多次穿刺才能成功。为了提高深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道的成功率,降低其风险及节约操作时间,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在麻醉科的应用日渐普及,尤其在困难穿刺(如小儿肥胖、先心病右向左分流患儿、凝血功能障碍、严重低血压、不能平卧者等)及反复穿刺的患儿中发挥重要作用[2,3],超声引导深静脉穿刺具有下列优点:(1)操作简单易于掌握;(2)直观的了解深静脉的解剖位置走向,可判断动、静脉深浅,避免误穿动脉;(3)超声扫描操作刺激性小且为无创,可反复进行;(4)对于解剖异常或难以穿刺者尤为有效[4]。本研究表明,应用传统盲穿法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仅为77.5%,且误入动脉发生率较高(20.0%),未达到满意效果;应用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达95.0%,且无气胸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可获得满意效果,有利于其尽快恢复健康。观察组在置管后,可在超声仪下进行静脉导管位置的观察、调整,提高中心静脉压监测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客观数据。

综上所述,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有助于顺利完成深静脉穿刺置管,可显著提高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有效降低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特别是在穿刺相对困难的婴幼儿患者,其技术简单安全,患者经济负担小,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HindD,CalvertN,McWilliamsR.Ultrasoniclocatingdevicesforcentralvenouscannulation:meta-analysis[J].BMJ,2003Aug16;327(7411):361.

[2]GuilbertAS,XavierL,AmmoucheC,etal.SupraclavicularUltrasound-GuidedCatheterizationoftheSubclavianVeininPediatricandNeonatalICU:AFeasibilityStudy[J].PediatrCritCareMed,2013,14(4):351-355

[3]TurkerG,KayaFN,GurbetA,etal.Internaljugularveincannulation:anultrasound-guidedtechniqueversusalandmarkguidedtechnique[J].Clinics(SaoPaulo),2013,64(10):989-992

[4]吴纯西,刘俊,王琦,等.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体会[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