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和置换术中不良反应的分析及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和置换术中不良反应的分析及处理

肖乐宇1肖声宇2马振芳1张鹏1史海琴1

肖乐宇1肖声宇2马振芳1张鹏1史海琴1赵新艳1

(1.新乡市中心血站,河南新乡453000;2.新乡供电公司职工医院

摘要:目的通过对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和置换术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本市某医院以往在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和置换术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枸橼酸盐中毒、心血管反应、反跳现象、出凝血异常及过敏反应等。结论熟练掌握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术;血浆置换术;不良反应;分析;处理

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和置换术是一种体外血液净化技术,是运用血细胞分离机将患者的血液引到体外,经离心法或膜分离法分离成血浆和细胞成分,去除含病理性物质的血浆或病理性细胞成分,回输正常血液成分,补充患者需要的血液成分或其它胶体、晶体溶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为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对本市某医院以往在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和置换术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枸橼酸盐中毒

1.1原因当抗凝剂滴速过快或进入体内的量过多时容易引起枸橼酸盐中毒。如果置换液以新鲜冰冻血浆为主,则在血浆置换量较大时更易发生中毒。这是因为大量的枸橼酸盐进入患者体内,结合患者血液中的钙离子,使血浆游离钙降低所致。轻者表现为畏寒、口唇麻木,严重者可以出现不自主的肌肉震颤、心动过速,甚至心率不齐。

1.2处理措施在操作过程中要随时询问患者是否感觉异常,对不能交谈的患者可以检测心电图,如心电图显示S-T段延长、T波或P波低平,则可能发生了枸橼酸盐中毒。在操作前常规要给患者口服钙片或牛奶,当出现中毒症状时要立即减慢抗凝剂滴速或置换速度,静脉注射5%葡萄糖酸钙10ml,可立即缓解症状。

2心血管反应

2.1原因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去除量和回输量没有保持动态平衡,就会出现血容量过低或过高反应。当血容量过低时可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心动过速、昏厥或休克等症状;当血容量过高时可以出现头晕头痛、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急性肺水肿等症状。

2.2处理措施加强监护,时刻保持换出的血浆量与补充的置换液之间平衡,保持胶体渗透压稳定。补充的晶体液与胶体液按3:1最好,不应小于2:1。当出现低血容量反应时应减慢去除血浆的速度,适当补充胶体液;当出现高血容量反应时应减慢置换液的速度,适当加快去除血浆的速度,可以使用快速利尿剂,使血容量降低,减轻心脏前负荷。

3反跳现象

3.1原因由于术后血液中的病理性成分大量减少,因反馈抑制的解除,未及时应用药物控制,可能引起病理性成分的急剧增加,出现病情比术前反而加重的现象;由于术后血液中常规治疗药物的浓度随着血浆的去除而显著下降,从而使这些药物的治疗作用大为减弱,也可能引起原发病加重的现象。

3.2处理措施术后要及时补充常规治疗的药物,尤其是免疫抑制剂,维持必要的血药浓度,预防反跳现象的发生。如果发生了反跳现象,要立即使用治疗该原发病的常规治疗药物,并且要适当的增加剂量。

4出凝血异常

4.1原因在置换过程中随着血浆的去除,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如果去除的血浆量较大,患者自身又有肝功能障碍,置换液又未使用新鲜冰冻血浆或血小板,或者患者原来血小板计数就较低,则术后就可能发生出血,患者可以出现静脉穿刺部位渗血,皮肤上有淤斑或消化道有出血等症状。

4.2处理措施在术前三天内避免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果患者有肝功能障碍,则置换液应以新鲜冰冻血浆为主;凝血因子减少大多在术后24h以内就可以恢复到正常,而血小板大多在2-4d以内恢复到正常,所以一般情况下不用处理,如果有出血情况发生,就应适当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或血小板。

5过敏反应

5.1原因由于多次输血可使缺乏IgA的病人产生类特异性抗-IgA抗体,在术中当输入的血浆中含有相应的IgA时可引起严重的过敏性休克;有过敏体质的病人,当输入含有变性蛋白血浆时会引起过敏反应,对青霉素等药物过敏的病人,如果输用了使用过青霉素等药物的献血者的血液,就会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有少数献血者体内已产生某种抗体,通过输血可将抗体转移给病人,当病人接触到相关抗原时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5.2处理措施术前口服抗组胺药物或静注地塞米松可以减轻过敏反应;对血浆有过敏史的要尽可能避免使用血浆;过敏反应较轻者可以口服或注射抗组胺药物,症状会很快缓解或消失;如果发生了过敏性休克,应停止操作,立即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肌肉注射间羟胺,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按照休克抢救措施处理。

6穿刺部位血肿

6.1原因工作人员穿刺技术不佳,穿刺不到位;病人活动或流速过快,针头脱出或部分脱出;拔针后针眼按压不当或按压时间过短等原因均可引起穿刺部位血肿,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严重者可出现关节活动障碍。

6.2处理措施工作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静脉穿刺技术,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方法和静脉的选择及触摸技巧;在术中要经常与患者沟通,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疼痛、回流是否顺利,避免患者活动影响到穿刺针头。当出现血肿时,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孔,并用手指压迫7-10min,最好用冰块置血肿处冷敷5min。

7感染

7.1原因由于患者自身存在感染和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加上在血浆置换过程中丢弃了大量的含有致病因子的血浆而造成免疫球蛋白丧失,进一步降低了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极易使患者在置换过程中及术后并发感染。

7.2处理措施在术前应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治疗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术后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加强基础护理,特别是口腔、皮肤粘膜护理,密切观察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等的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病室每日使用紫外线消毒30min,并定期监测紫外线消毒效果,定时通风,减少探陪人员的进出

8病毒性疾病的传播

8.1原因在血浆置换术中通常应用血浆作为置换液,尤其是多个献血者的血浆,血浆中可能存在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由于病毒检测技术的局限性及“窗口期”的存在,输注血浆有可能造成病毒性疾病的传播。微小病毒B19、CMV以及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等国内还没有开展常规筛查,因此同样有可能造成这些病毒的传播。

8.2处理措施最好不要将新鲜冰冻血浆作为置换液,除非有明确的治疗指征、有活动性出血、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患者需要防止稀释性凝血功能紊乱,以及肝衰竭、低蛋白血症、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以将新鲜冰冻血浆作为置换液,但是必须经过病毒灭活处理。置换液也可以选择用生理盐水配置的4%-5%的人血白蛋白溶液、复合糖如喷他淀粉或羟乙基淀粉溶液。

总之,我们要充分了解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和置换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为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应采取多种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傅强,李翠萍,陈津,等.治疗性血浆置换术中不良反应分析.临床输血与检验,2004,6(01):9-11.

〔2〕郭会敏,李颖,康沛.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治疗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1-923.

〔3〕史佩敏.血浆置换术中常见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中国医学创新,2009,6(2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