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黄敏陶幼秋黄雪英

黄敏陶幼秋黄雪英(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西萍乡337055)

【中图分类号】R28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7-0399-02

【摘要】目的为保证临床合理、规范地使用中药注射剂,以求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优势,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方法从溶媒的选择、药物间的配伍禁忌、滴速的控制、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及结论认真抓好以上各个环节的工作,规范临床操作规程,可以保证中药注射剂临床治疗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临床应用溶媒滴速不良反应配伍注意事项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体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1]。它具有作用迅速、疗效确切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但由于中草药成分和组分比较复杂。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已不断有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报道,且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引起了人们的相应重视。根据我院中药注射液出现的不良反应,笔者认为通常所出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实则很多是可防范的药物不良事件。笔者现仅就临床如何合理、规范使用等方面作一阐述。以求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优势,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

1正确选择溶媒

中药注射剂包含的成分很复杂,应根据其理化性质选择不同的溶媒。粉针剂应当用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再扩溶。如果溶媒选择不当,会致使溶液形成沉淀、不溶性微粒、甚至变质等从而引起不良反应。有文献报道,参麦、复方丹参、银杏叶等注射液的pH为4~6.5,偏酸性,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故一般应用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2],(即使考虑患者有糖尿病史,也可以通过皮下注射适量胰岛素抵抗)。而复方苦参、灯盏花素等注射液偏碱性,则应用0.9%氯化钠注射稀释后缓慢滴注,避免与pH值过低的液体配伍使用,以免有效成分析出,形成沉淀[2]。又如灯盏细辛注射液在酸性条件下,其酚酸类成分可能游离析出,所以必须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稀释,而不能用偏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黄芩苷含量下降,微粒增加,不宜配伍。因此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必须按照药品说明书选择适宜的溶媒稀释,同时还应注意查阅有关中药注射剂配伍相关的新近研究结果而做相应的调整。

2宜单用,忌配伍

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与其他药品一起配伍时,易氧化、变色、生成沉淀,降低疗效,引起不良反应。为保障用药安全,应避免多药并用,尽量减少联合用药。有研究显示,联合用药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而且就构成比来看,不良反应组中联合用药者为对照组的13倍[2]。故在没有充分用药安全证据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中、西药注射剂联合用药。对需要静脉滴注多组液体的患者,应注意多组输液的给药顺序,静脉输注中药注射液后,应用少量溶媒冲洗输液器,或在输液组与组间使用中性液体间隔后续滴。另外还应充分了解配伍用药的后果,如确需联合用药者,应注意将含有中药注射剂的一组液体首先使用,使发生过敏反应时易于鉴别致敏药物。注意配伍禁忌,对已有文献报道有严重不良反应的配伍应禁用。

3静脉给药,浓度不宜过高,滴速不宜过快

一些临床医生误认为中药作用温和、药效弱,加大剂量效果才好,并认为加大剂量无大碍,故常常超过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其实,不少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超剂量使用有关。有学者曾统计分析了341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其中超剂量用药者730例,占总数的21.35%[3]。还有学者研究得出,不良反应组剂量过大者为对照组的近20倍[2],说明不良反应与超剂量相关性较大。因此,医生应对剂量因素给与足够重视,临床应用应严格按药品说明书推荐或规定的剂量给药。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有安全范围,不能随意加大剂量或加快滴速。有研究表明,临床给药过程中药品浓度过大或给药速度过快,都可能导致头晕、疼痛、刺激性皮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药物浓度越高,溶液中有效成分及杂质的含量也愈高,同时微粒含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较大剂量的药物直接进入人体,无肝脏首关效应,滴速过快,对人体造成较强的刺激性,易引起静脉炎、栓塞等。给药时应注意控制给药速度,一般中药注射剂滴速为40~60滴/min,而一些心脑血管药物,如葛根素、苦碟子等注射液在使用时应尽量减慢输液速度,最好控制在30滴/min。有些药物还应根据不同年龄对给药速度作相应调整规定,如清开灵注射液儿童以20~40滴/min为宜,成人以40~60滴/min为宜。

4严格配置操作

配制中药注射剂时,须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配药前认真检查药物的外观质量,要即配即用,如发现溶液混浊、沉淀、变色、漏气、瓶口松动、外标签模糊等应避免使用。有条件者,配液时应在洁净条件(局部100级)下进行,理想的配置环境可减少微粒,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配液时应注意药液的配制顺序、加药方法,尤其是粉针应注意先将药物充分溶解后,再加入输液中。另外,抽取中药注射剂的空针不能混用,药液配置后,还应该尽可能缩短放置时间。有些药品对配液时间有明确规定,如灯盏花素注射液明确要求用氯化钠稀释后必须在4h以内使用。

5注意个体差异

过敏体质、儿童、年老体弱者,因其特殊体质,肝、肾功能不全或降低,对输液量和输注速度耐受范围小,较成人更易出现不良反应,用药应谨慎,并加强监测。尤其是对首次用药者,开始滴速宜慢,并密切观察有无瘙痒、皮疹、头晕、恶心、呕叫等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反应,立即停药,并采取有效救治措施。

总之,为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应正确认识中药制剂本身特性,改变中药无毒的观念,严格遵照说明书,选择适当的溶媒、适当的剂量和浓度、控制滴注速度,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规范操作,降低其不良反应,使其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发挥更高的疗效[1]。

参考文献

[1]赵新先.中药注射剂学.广东科技出版社.

[2]朱立勤,徐彦贵,王屏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3):215-218.

[3]张惠霞,陈建玉,宋成.341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药物警戒,2006,7(4):23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