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02
/ 2

新课程背景下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

邵庆王承宗王晓娟陈冬会张雪琴李苗苗

(1芦庙初级中学,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463933;2谭店小学,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463933)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改变旧的接受式的教学模式,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改变了原来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凸显了课堂的民主和谐的气氛,增强了学生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合作学习方式;实践路径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与深入开展,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主流,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教学习惯和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课堂上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的现象,这就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而新课程改革确立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改革课堂教学,探寻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以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及特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同伴和教师一起共同思考,努力探究某一个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合作成员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一种互助性学习,其基本内涵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新课程背景下的合作学习是指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作为研究方向,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完整意义上的课堂合作学习应该包含五个特征:1、主体参与,课堂合作主体表现为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2、积极负责,学生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3、信息交互,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达到信息共享。4、目标评价,以各个学习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5、个人责任,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这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调控要求比较高,因为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

二、新课程背景下合作学习的方式

1、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首先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互助。其次是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最后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2、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3、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虽然合作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但是合作也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学生的合作与成人的合作有所不同,成人已经完成了上学打基础的任务,他们合作的最主要目的是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其中的各种问题,而较少关心每个人发展得怎么样;而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4、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首先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其次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三、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构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合作学习的小组,设计有价值的合作议题,有利于抓住合作学习的有利时机,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合作学习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和对话中,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其中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进行自我反思。所有这些,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意识地构建这样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那么不仅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2、合作学习能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潜能。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课本中几乎每个数学公式、原理、法则、性质等都有着清晰阐述的过程,如果我们教师一味地进行“淋漓尽致”地讲解,那些常常令人充满兴奋和富有挑战的思想,就会由于我们老师的“倾心倾力”而被甄没。如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这些公式、原理、法则、性质的形成过程中,在相互合作中彼此进行交谈、倾听、解释、思考、反思,在观点分享与协商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之内“畅游”科学家几十年的经历,油然而然地产生出一种“我也能行”的积极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而且学生在经历过程中体验到了合作的价值,也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和潜能。

3、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在讨论不同方法优缺点的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就会越来越明晰,能多角度地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更进一步,许多在当前的认知水平下仅凭个人的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通过集体的智慧常常被学生们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合作不仅能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能激发每个人高度的求异思维。

总之,合作学习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重点,所以本研究旨在改变旧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和课型结构,努力创设一个“指导学习、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强化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帮助学生切实转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型、探究型、合作性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学会在实践中检验知识获得全面主动地发展,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李星云.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J].学科研究,2009,3.

[5]龙宝新.论合作学习的实施路径[J].教育研究,2014,6.

[6]王鉴.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15,3.

[7]罗槐.中小学合作学习教学的几个常见问题及建议[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