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

梁少勇

梁少勇

(岑溪市中医医院广西岑溪543200)

【摘要】糖尿病即中医的“消渴病”,中医治疗糖尿病具有较为久远的历史,积攒了丰富的临床理论和经验,形成了一套专属糖尿病病因病理、疗法、组方及用药的特色治疗体系,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更具有独到的见解。本文笔者根据临床先进医学资料及研究成果,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针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借鉴与指导。

【关键词】中药糖尿病并发症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3-0010-01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性病症之一,具有发病率、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高的特点,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丰富与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并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目前,糖尿病患者主要通过口服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来进行控制,而长期使用药物治疗易出现低血糖及乳酸性酸中毒。鉴于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不得不因此而降低血糖控制标准,如此一来,便促使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众所周知,糖尿病血糖控制稳定较难,其并发症的治疗也并非易事。故笔者认为,探寻安全有效地降糖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对于广大糖尿病患者及临床医师而言具有深刻的意义。本文参阅近年来临床先进医药学资料及研究成果,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就糖尿病中药治疗的研究进展及中药复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草药、传统复方常见的消渴症治疗草药进行了介绍,供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参考使用,以期对糖尿病的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帮助作用。

1.糖尿病早期的中药治疗与控制

糖尿病早期可出现糖耐量降低,早期病人可使用中药联合胰岛素增敏因子来控制糖尿病的发生与进展。中医认为糖尿病即“消渴症”,中医药对于该病的辨证分型较多,常见的为气阴两虚证及阴虚内热证,尤以气阴两虚证为多见。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科研结果证实,中药中降血糖药物种类丰富,可有效发挥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改善糖尿病者对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等降糖效能。

糖尿病的中药治疗始终对黄连情有独钟。中医自古已有黄连治疗消渴病的记录,临床医学亦早证实黄连对于糖尿病人胰岛素状况及糖代谢程度的改善效果,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降燥、降脂、降压、降血糖等功效,但在临床使用时,不可盲目搬用药理结论,由于黄连味苦、性寒,脾胃虚寒型糖尿病者需忌用黄连降糖法,否则将会加重病情[1]。周源[2]认为黄连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基于仝小林教授应用黄连的经验针对黄连应用于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分析,认为内热致损津耗气的病机为黄连治疗糖尿病的理论之基,治当清热养阴,黄连素尤其适用于对胰岛素存有抗体的2型肥胖糖尿病者及早前期2型糖尿病。黄连与黄连素不可等同,如使用同样具有降糖疗效的中药进行配伍可收获协同降糖作用,且能抑制并弥补黄连之偏性,但需警惕黄连长期使用所潜在的慢性毒性,给药剂量以不超过药典规定为宜。此外,笔者发现凡具有祛湿、补阳、清热药方均具备一定的降糖效果,如丹参+葛根,山药+黄芪等,刘得华[3]以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阴虚热盛型糖尿病可收获良好的降糖、降脂效果,作用机理与提升机体对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及抗炎有关。总之,早期糖尿病人接受中药治疗可收到降糖稳定、副作用小的效果,对于病程长、血糖高者需联合胰岛素治疗,中药起辅助治疗及防控并发症的效果。

2.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药治疗

2.1糖尿病周围型血管病变

周围型血管病变经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血滞气虚型,为舌质暗淡,下肢沉重,可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阳虚质,为畏寒怕冷、手足不温,舌苔薄白,舌暗淡,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治疗;湿热证,为局部肿胀、发热、疼痛,治则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以四妙勇安汤加减方联合四妙散治疗;气阴两伤型,为下肢沉重,疼痛,舌暗红,亦施以补阳还五汤联合养阴药治疗;寒湿凝滞型,为阳气不足加剧,肢体冰冷可伴水肿,治则以祛湿、活血、温阳为主,以五苓散加黄芪与附子治疗;血管病变后期若出现溃烂皮损,则以活血化瘀、解毒通络为主[4]。李金萱[5]证实葛芪达络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BNDF蛋白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上调作用,葛芪达络汤对本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东方[6]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确切,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2.2糖尿病神经病变

该并发症可于糖尿病早期发现,目前临床医学治疗方法受限,且临床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其中以周围型神经病变为多见,中医辨证分型为痰湿质,兼有气虚质,血瘀质,治则以益气养阴、化痰祛湿,祛瘀通络为主,王煜坤[7]以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患者肢体麻木、疼痛现象得到明显缓解,可控制周围型神经病变的发展。糖尿病植物型神经病变可继发心脏疾病、胃肠疾病,损伤泌尿生殖系统,中医辨证分型为:湿热浸淫证,治则以清热解毒,通络利湿,可用加味二妙散合龙胆泻肝汤及三妙丸治疗;脾肾阳虚证,则治以温脾补肾,可用加味附子理中汤;虚实夹杂症,治则以标本兼治,血滞气虚则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血虚血瘀证则给予加减人参养营汤、圣愈汤或黄芪五物汤。中医总体认为均系阴阳失调所致,可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来进行具体论治[8]。

2.3糖尿病肾病

早期糖尿病双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高,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出现间隙性蛋白尿,随着病程继续延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出现持续性尿蛋白、水肿等现象,从而诱发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为糖尿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中医理论下,早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中医辨证分型以气虚、阴虚、阳虚、血瘀、湿热、气郁为主,湿瘀入里胶结化热成毒。中医治疗以补肾益气、清热利湿、健脾化淤为主。项晓骏[9]证实益气养阴活血法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理想之法,许清丽[10]以当归黄芪汤来改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结果证实当归黄芪汤有助于促进蛋白合成,降低蛋白尿的排出,且能保护肾脏,控制疾病病情。

3.结语

中药治疗糖尿病,尤其在防治并发症层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且临床治疗方法千变万化。中医主张辨证论治,根据分型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且患者依从性好。中医认为糖尿病早期为津伤燥热证,疾病中期为阴阳失调,可间杂湿热及血瘀等症,以气阴两虚为多见,以养阴益气为治疗主旨。黄连、葛根、人参、山药、麦冬、黄芪等为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临床药理实验也证实中药对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在于综合调理,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小及疗效稳定[11]。中医辨证灵活,方剂加减灵活多变,中药可多靶点、多途径发挥药效,并有效的防治并发症。且中药作为我国祖国医学的精髓与瑰宝,通过应用自然界生成的天然药品来对受损的人体机能进行调理,从而实现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医治疗方法及治疗理念贴合当代社会人们追求疾病治疗自然和谐的需求,因而备受广大糖尿病患者的青睐。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临床对于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给药剂量及慢性毒性反应的研究相对较少,这将是日后临床研究的重点,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笔者深信,中药将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大放异彩,造福于更多的糖尿病患者。

参考文献

[1]马立华.2型糖尿病前期中医药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2009,21(07):85-87.

[2]周源.黄连降糖作用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与思考[J].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25-42.

[3]刘得华.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阴虚热盛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0,11(04):85-87.

[4]赵丹阳,孟瑶,王瑞丽.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布[J].中医药信息.2011,28(04):65.

[5]李金萱,丛艳.葛芪达络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脑源性神经因子表达的干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2):695.

[6]东方.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

[7]王煜坤.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9,29(05):146.

[8]陈良,赵昱,仝小林.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辨证论治[J].2009,19(04):112-113.

[9]项晓骏.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0,12(06):126-127.

[10]许清丽.糖尿病肾病中药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4(10):263.

[11]张权.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药治疗[J].吉林中医药.2011,31(0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