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临床分析

蒋泽悦

(沈阳市铁西区路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辽宁沈阳110023)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中医门诊实施辨证论治的58例脾胃病(肝郁脾虚型)患者作研究对象,服用我院自拟的疏肝健脾方治疗1疗程,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本组患者的症候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具有胁肋胀痛、腹胀、少食呆纳、便溏不爽、肠鸣矢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患者症候积分也明显减少(P<0.05),另外,本组治愈率、总体有效率分别高达65.5%和94.8%。结论:应用主要组分为党参、垂盆草、白芍、黄连等的自拟疏肝健脾方,可显著改善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的临床证候,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疏肝健脾方;脾胃病;肝郁脾虚;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288-02

肝郁脾虚型脾胃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本病以消化道黏膜溃疡、出血为主要病理特征,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证实,中医辨证论治对于脾胃病的疗效、安全性均较好[1],本研究分析了中医疏肝健脾方对改善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症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2月—2015年12月间我院中医门诊辨证论治的58例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病例,纳入标准:有胁肋胀痛典型症候,伴随腹胀、少食呆纳等主要及次要症状,且经胃镜证实具有消化道及胃黏膜的溃疡、出血或炎性浸润病灶。本组病例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在22~63岁间,平均(35.6±3.4)岁,病程1~13年,平均(6.0±1.4)年。

1.2治疗方法

在作好情志调节、饮食指导的基础上,本组58例患者均服用我院自拟疏肝健脾方进行治疗。药方调剂方法:称取党参、垂盆草、板蓝根各20g、当归、麦芽、茯苓、黄连各15g、柴胡、郁金、白芍各10g、甘草5g,加入约300mL的水煎至沸腾、去渣后取汤为1剂,150ml/次,2次/d,服用30天为1疗程。

1.3评价指标

(1)症候积分:采用本院自制症候积分量表评价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治疗难度。胁肋胀痛、腹胀、少食呆纳、便溏不爽、肠鸣矢气五类症候表现各分为5级(0级:无明显症状,0分;1级:1~5分;2级:6~10分;3级:11~15分,4级:16~20分),总评分在0~100分间,评分越高,则说明症状越严重。

(2)疗效:分为治愈(与基线值相比,治疗后患者的症候积分降低90%以上)、好转(与基线值相比,治疗后患者的症候积分降低50%~90%及以上)、无效(症候积分改善水平未能达到治愈、改善标准),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治疗前后组内的计数资料(%)作卡方检验、计量资料(x-±s)作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症状改善情况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具有胁肋胀痛、腹胀、少食呆纳、便溏不爽、肠鸣矢气等症状的患者比率均显著降低(P<0.05)。见表1。

注:部分患者同时具有多种中医症候表现。

2.2症候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

治疗前1d,经中医辨证评价,本组58例的症候积分平均为(62.4±8.3)分,治疗1疗程后,患者的平均症候积分降低至(16.8±2.5)分,症候积分改善显著(t=-40.063,P=0.000),P<0.05;疗效方面,治愈38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达65.5%(38/58)和94.8%(55/58),总体疗效理想。

3.讨论

脾胃病是一类以胃痛、口臭、消化道不适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辨证理论将脾胃病归为“胃脘痛”范畴,并根据病因病机将脾胃病分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饮食伤胃、胆胃不和等多种证型[2]。

临床上,肝郁脾虚型脾胃病较为多发,与其对应的西医主要病型包括消化道溃疡、黏膜出血及慢性胃炎等症,从中医角度来看,此证型脾胃病多由于肝脾不和、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肝脾两虚、肝火上犯所致,而中医辨证论治则能根据上述病因选择相应的中药组方,从而起到标本兼治、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3]。研究提示,在中医治疗中,舒肝健脾汤是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代表性方剂,而以此方剂为基础,针对不同个体的症状表现,通过加味、减味可收获理想的治疗效果[4]。

本研究中,我院中医门诊采用自拟舒肝健脾方治疗58例脾胃病患者后发现,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疗程后患者的相关症状均显著改善、症候积分显著降低,另外,本组治愈率、总体有效率也分别高达65.5%和94.8%,说明疏肝健脾方可显著改善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的不良症候,疗效确切。本方中,党参可健脾和胃、行气活血,白芍可疏肝解郁,黄连则具有消痞散结之功效,上述组分均能针对肝郁脾虚型脾胃病之症结对症施治,且舒肝健脾方作用温和、温寒皆适。

综上所述,应用主要组分为党参、垂盆草、白芍、黄连等自拟疏肝健脾方,可显著改善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的不良症候,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邹宗英.自拟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6):36-36.

[2]刘婷,贺梅娟,胡建庆等.杨晋翔教授应用“清法”治疗脾胃病的经验[J].环球中医药,2016,9(2):196-198.

[3]来建琴.连建伟用关脉辨治脾胃病经验探讨[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0(1):26-27.

[4]陈学敬,郭继红.疏肝健脾和胃方对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0(35):5388-5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