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课堂教学,提高生物教学成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1

正确把握课堂教学,提高生物教学成绩

祁生兰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共和镇学校811605

摘要:教学是教与学共同活动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的平台和主阵地。了解把握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好学生的根本保证;是不断把教学推向纵深的基本的动力。教学的本质决定了教学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本文通过调查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目的是提高老师的思想认识,把握教学的主动权,为下一步纠正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准备理论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热爱,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课程时,我先和学生们讨论在自然界中的各式各样的漂亮的蝴蝶,然后提问:“同学们知道蝴蝶是什么发育来的吗?”从而提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生知道蝴蝶是由毛毛虫发育来时,这就更进一步地提高了学生了解多姿多彩的自然界的兴趣了。在“种子和果实的形成”中,我先介绍了大千世界中百花种种、果实繁多,然后设问:“为什么一朵桃花能变成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为什么果实都结在开花的部位?”从而诱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节内容中,先介绍一些动植物的亲子代的相似特点和不同特点后,提出“为什么它们会相似呢?”从而引出遗传的原理;提出“为什么它们又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呢?”从而引出变异的原理。在介绍“显性基因遗传和子代性状”时,提出了“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或一单一双,可子女却是单眼皮?”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地位体现出来。“教”应该为“学”服务。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课堂中的问题成为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若教师满堂地讲,缺少双向的交流,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教学效果较差。教学过程是一个结构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系统。在课堂上教师应不断地从学生学习中取得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情况,并相应调整教学的内容、进度。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这种做法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创新潜能得到激发。当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以提示、点拨;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或转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或角度,使他们顺着解决这一问题正确的途径上来思考、来探讨,千万不要怕没有时间,只要学生讨论问题积极,兴趣高可多给几节课来讨论,直到把问题解决为止。因此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法指导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会学生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法定教法,使教法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观念。学生学会理解生物知识,学会解决生物问题,学会交流,学会阐发自己对生物现象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应通过观察调查、归纳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会听课,事倍功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等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

三、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动机,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进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根据本学科内容特点,改进教学的策略方法,使学生愉快地、兴趣盎然地学习。成功和失败不仅是反映学习成果的信息,而且还可能对后续学习的动机产生正性或负性影响。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提问、演板练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因人而异地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提出不同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失败,进而不断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四、化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困扰,适时对学习困难生给予个别帮助

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疲劳、紧张、懒散、分心、烦躁、厌倦等情绪,要善于因势利导地进行调适、疏导,并随机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使学生较长时间地保持平静、愉悦的心态,从事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对学习困难生进行个别教育,帮助其改进作业方法,提高学习技能与自信心,以及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中学生物有关青春期教育的知识点,但教学中一闪而过甚至忽略不教或让学生自己阅读的现象却不少,学生不能从正规的途径获取性知识和正确健康的性心理,不能正确抑制性冲动,就容易发生问题,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发育特点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战胜性冲动。破除学生在性问题上的神秘感,改变了对性的无知与困惑,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的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