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数学课堂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乐在数学课堂中

郭小勇

郭小勇

摘要:七年级学生刚踏入初中校门,对周遭的一切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当然也包括对所学各门功课的兴趣,加之新教师、新面孔,学生的积极性更是高涨。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能抓住学生刚入学的契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教材,而教师的语言、对教材的处理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现行的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可以实现的。

那么,教师如何利用新教材,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教学中,笔者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以下三种方法:

一、教师要把握时机,狠抓起始阶段的教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进入七年级后,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接受初中教育的条件。随着知识、经验、技能的不断丰富,他们已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要求,这正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发展的良好时机。

因而,笔者认为:“兴趣不仅仅是老师,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内在动力。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这件事情是他比较感兴趣的事,那么他一定非常愿意去做。即使再苦、再累、困难重重,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也较为迫切。因此,教师一定要钻研新教材并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也符合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是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教师要在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其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学生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教师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乐”起来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怎样才能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学生的自身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所以,为学生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数学课堂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的编排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丰富的内容为教师提供了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的心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活”的课堂,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教师要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竞争合作的学风,给学生营造出发挥自我能力的环境。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活”的课堂首先要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他们自身的创造性。“活”的课堂应以训练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完全平等,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学的过程当中,做学习真正的主人,从而形成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对数学的热情才能持久保鲜!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的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在设计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等环节,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特别对于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讨论,并将各组的讨论结果在班集体中公布、交流。让各组之间展开竞争,多向交流,取长补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创新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取怎样的合作形式,教师都不能让任何一名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

地位,而是应细心把握,将责任确定到每位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

此外,在课堂上,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调理清晰的板书、丰富全面的知识等都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情感。

三、教师要适时点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的编排更加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每章节内容中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活动,匠心独运、设计巧妙。目的就是要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努力以兴趣教学为契机,以指导学生学习为目标,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让学生多观察。数学虽不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教师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这样,他们才能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找到方向和目标。七年级学生对实物图形、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只要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他们就会通过观察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并且记忆深刻。如在教学“平行线”前,教师就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平行的实物,上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2.让学生多思考。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知识的联系与结构等都需要学生多思考。观察之后的结果需要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别人的意见也需要思考,通过思考将外部知识逐步内化成学生自己的。学生通过思考所获得的知识更容易让他们产生满足感和自信心,也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让学生多讨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质疑可讨论、教学引入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集体讨论、交流辩论,学生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多向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以实现思维火花的碰撞。因此,教师必须经常以适当的方式,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当学生提出或对或错或难或易的问题时,教师要以和悦的态度去倾听接受,而且还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当学生遇到有问题说不出或说不明时,教师应给予点拨,让学生先考虑清楚,再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只要有疑问,便会毫不拘束地“抢着”提出,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培养学生做小结的习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或以作业的形式展示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是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课堂小结更是生命成长的一个个重要支点,教师把握规律、驾驭知识、尊重孩子、精心小结,会让原本平凡、短暂的环节熠熠生辉。

以上是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粗浅做法,也许还不够成熟,今后还需继续研究和探讨。在如今新课程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每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方法、措施、模式都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体会也各不相同。笔者真心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同研究和探讨,真正有效地使用教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