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研究

张海瑞

连云港杰瑞深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06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以产业聚焦为手段的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如何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解决传统园区面临的“管理效率低、服务体验差、能源浪费大、运营成本高”等痛点,提升园区内部管理能力,同时增强园区在推动入园企业创新上的服务能力,成为园区运营者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

引言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建设正在飞速发展,智慧城市所涵盖的领域遍及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是一项渐进的、分阶段逐步实施的庞大系统工程。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现形态,其体系结构与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一个区域范围内的缩影。

1智慧园区的建设意义

智慧园区的建设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a)提升园区管控及服务能力。借助新兴信息与通信技术,加强园区公共资源的整合,并对园区运营管理部门、园区入驻企业、园区用户之间的信息进行充分共享与业务协同,实现管理方式的多样化、管理手段高端化、管理过程精细化、管理水平高阶化,全面提升园区的综合管控能力与服务水平。b)推动园区产业蓬勃发展。园区的繁荣源自园区产业,而园区产业的入住与稳固,则依赖于园区的综合软实力,包括园区所能提供的公共信息服务、融资服务、交流合作、成果展示等。因此,通过智慧园区的建设,搭建服务于园区企业的公共信息与服务平台、融资服务信息平台、企业交流合作平台、技术成果展示和转化平台等,为园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IT资源服务和各类生产、经营支撑服务,推动园区产业蓬勃发展。c)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园区系统是城市系统在一个区域范围内的缩影,由自然资源(阳光、空气、水、土地、动植物等)、社会资源(管理部门、园区企业、园区员工等)、经济资源(园区建筑、企业产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和信息资源等有机构成,这些资源之间通过资金流、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进行连通与互换。通过智慧园区的建设,以信息流带动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的快速流动与变换,促进园区内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信息系统的安全与高效运行,推动园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d)提升园区综合吸引力。通过智慧园区的建设,改善园区生态自然环境,巩固园区硬件设施环境,提升园区财政、金融、税收、投资、土地、信息、人才以及管理、服务等软环境,吸纳更多的优质企业入驻园区,更优秀的员工服务于园区,彰显园区综合竞争力与吸引力。

2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智慧园区的建设,应紧紧围绕园区的管理、运营、服务及产业布局,统筹考虑智慧园区的信息化基础服务、信息产业功能布局,并对各产业智慧化高效联动进行设计,统筹规划园区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化应用平台建设,避免重复投资,提高投资效率,从而提升园区集约化经营和扁平化管理水平,助力打造生产、贸易、物流、信息共联共享的生态系统。智慧园区的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设集约、投资多元”、“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智慧园区的建设,应统筹考虑园区管理者园区政务公开、园区综合管理、园区企业服务、园区节能环保的需求,以及入园企业提升客户服务、提供业务处理效率、降低运作成本的需求。

2.1智慧园区平台架构

在传统的园区体系中,园区由各司其职的独立部门建立并管理。建设智慧园区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模式,把园区视为多个互联互通的子系统构成的统一体系,而非各自为政自成体系。

2.2智慧园区建设成果

智慧园区的建设成果,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一套网络”、“一张图”和“一个平台”:“一个中心”:即运营管理中心,包括综合指挥、平台展示、大数据分析平台等,负责对园区内各类业务的统一协调指挥,以及对园区进行数字化管理;“一套网络”:包括智能管道网、光纤通信网,以及基于之上的计算机网络(有线、无线、语音等)、视频监控等;“一张图”:即GIS(地理信息化系统)综合管理系统,为园区管理部门、业务系统提供空间信息的综合服务;“一个平台”:包括园区综合管理系统和园区综合服务系统,其中综合管理系统构建了园区系统的核心,综合服务系统统筹园区各子项业务的服务。

2.3智慧园区实施路径

智慧园区建设,可根据轻重缓急,分近、中、远三期进行考虑:近期以夯实信息化基础为主,建立信息化管理的组织、流程、标准规范、人才队伍和安全体系;全面实现信息基础设施云化;建立数据库和数据标准,整合元数据、夯实数据应用基础;同时,优化基础运营与管理模式。中期以提升智慧化支撑能力为主,形成面向产业的治理体系,充分灵活服务多级组织;建成全面覆盖、立体感知的物联网;各级数据实时、精准采集,统一管理、为产业发展和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支撑;建成实时交互的智慧化应用体系,高效服务企业生产和管理运营。远期实现构建智慧生态的目标,建立人工智能系统;全面实现互联互通;具备大数据决策能力;支撑生态链平台商业模式创新。

3智慧园区发展趋势

1)网络全覆盖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手机等通讯设备的普及,企业在进驻园区时越来越重视园区的网络覆盖程度。因此,网络全覆盖在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中已成为最基础最重要的因素。未来,随时随地、无所不在的网络是智慧园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园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线与无线融合、多种接入方式的高宽带网络技术等,实现这一目标。在这样的环境中,计算机不再局限于桌面,而是可以通过设备,无障碍地享用计算能力和信息资源。2)平台集约化由于云平台实现了大平台集约、可以完成数据的集中共享,因此园区的管理和经营将从分散化转变为集约化。平台集约主要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是把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管理系统对接起来,实现数据共享;纵向是把园区内部系统与政府部门相关系统对接,实现真正的大平台概念,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同时也将工作集中在一个平台上,提高效率。3)应用智慧化物联网这一理念如今被广泛提及,物联网的规模应用促进信息应用的智慧化和深度化,而在园区这类大规模区域的管理中,物联网在将来园区的智慧化发展中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可以想见的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环境监测、安全监控的效率和准确度,解决最为根本的环节。利用传感技术采集各项数据,更有效地达到监测目的,帮助园区及时做好防范和治理工作。4)运营社会化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参与信息化运营的主体和运营模式也越来越趋向多样化。仅靠管委会或是运营商将很难完成整体运营,而且将耗费太多人力物力。因此,需要加强政府、运营商及第三方的合作,展开共同运营。5)朝创新化、生态化发展随着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未来智慧园区的建设将会朝着生态环保型产业的发展。

4结语

智慧园区能够实现园区中多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打破传统的园区封闭系统的信息孤岛。未来的智慧园区,可以在统一网络、统一基础设施、统一数据环境的基础上,尝试建立高效的园区运营中心,从而提供园区的智能化系统集成。园区运营中心平台将连接智慧园区各个专业业务领域,各管理系统之间采用标准的事务总线进行串连,对各个业务领域的告警、事件等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按照预定的规则和流程,进行处理、报告、展现、存储,不断积累数据、建立更高级的人工智能,从而持续提高园区运行的效率和园区企业、人群的舒适性。

参考文献:

[1]王云.互联网+时代泰州智慧城市创新发展探讨[J].软件,2015,36(11):09-11;

[2]闫实,付佳,石莉.大数据环境下基于智慧校园的教学改革[J].软件,2018,39(2):2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