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手之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1

挥手之间

冯博文

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临行前,在延安机场与群众挥帽告别的瞬间,将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中。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命运又一次走到了抉择的关头。老谋深算的蒋介石为争取时间,夺取抗战果,“技术性”地摇起橄榄枝,于1945年8月14日、20日和23日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事”。

毛泽东对时局有着清醒认识,但出于对和平的真诚渴望,出乎意料地接受了邀请。

8月27日下午3时,前来迎接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乘专机来到延安。毛泽东主席即将前往重庆谈判的消息传遍了延安,延安军民彻夜难眠。从1927年10月走上井冈山开始,毛泽东就没有离开过军队。从1937年1月走进延安城起,毛泽东也没有一天离开过这个古老的山城。而明天,敬爱的毛泽东主席就要离开自己的军队和延安,前往国民党的老巢——重庆,去和沾满共产党人鲜血的刽子手蒋介石面对面交锋了,这,能不让延安军民担心吗?

消息传开,人们无不为此担忧。蒋介石在历史上是不讲信用的,1927年背叛孙中山,屠杀共产党人,将中国引上独裁和黑暗;在“西安事变”中,蒋要求张学良送他返回重庆,并信誓旦旦保证张学良安全,可是蒋安全回到了重庆,张将军却永远失去了重回东北军的希望。毛泽东是独裁者蒋介石的最大眼中钉,他曾以黄金重赏悬拿毛泽东性命。而我们的毛泽东为了表示中国共产党人真心实意拥护建立—个民主和平独立繁荣的新中国,为了人民的幸福,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说服了中央领导中不同意他去重庆的同志们。毅然赶赴蒋介石的“鸿门宴”。这,能不让延安军民担心吗?

1945年8月28日清晨,为毛泽东主席送行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像潮水般涌进了延安机场。没有了往日的欢声和笑语,整个机场上气氛十分严肃,就像火线上战斗即将打响前的一刹那。人们带着复杂的心情依依惜别“一身系天下安危”的领袖毛泽东。

汽车的马达声从东关清晰地传来,人们不约而同的望着东关通往机场的大路。一辆吉普车驶入机场,车上走下的是陪同毛泽东赴重庆的周恩来副主席和王若飞同志,后面跟着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将军。又一辆吉普车驶来,走下了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在人们注视的目光中,一辆延安人十分熟悉的中型吉普车驶进了机场。沉默的人群像平静的水面上卷起一阵旋风似的,向汽车涌去。汽车停住了,车门打开,机场上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毛泽东穿着新的蓝布制服,戴着一顶深灰色的盔式帽,走下车来。整个装束像出门做客一样.他的脸色是严肃的,也是从容的,目光里充满了坚毅和自信。毛泽东在汽车旁站定,慈祥而和蔼的望着送行的人们,向人们点头示意,与前来送行的中央领导人一一握手道别。

机场上人群静静地立着,千百双眼睛跟随着主席高大的身形移动,望着主席一步一步地走近飞机,又一步一步地踏上旋梯。当他走到机舱门口,停住脚步,回过身来,用坚定的目光,望着送行的人群面向着送行的人群,摘下头上的盔式帽,向上举起,他举得很慢很慢,等到举过头顶,忽然用力向前一挥,便停在空中......

这一挥,给了全国人民以坚定的信心,这一挥,定格了重庆谈判的胜利;这一挥,标志着蒋介石必败、共产党必胜。

飞机的发动机响了,螺旋桨转动起来。随着这声音,人们的心猛烈的跳动,人们的眼睛一刻也不离开这架就要起飞的飞机;任凭螺旋桨卷起了盖地的尘砂,遮住了人们的眼睛。这架飞机该有多大的重量啊!它载负着解放区人民的心,载负着全中国人民的希望,载负着我们国家的命运!

主席的面容出现在飞机窗口,人们又一次涌上前去,拚命地挥手。主席把手抚在机窗的玻璃上,手指无声地弯动。直到飞机转了弯,奔上跑道,起在空中,在头顶上盘旋,然后向南飞去,人们还是仰着头,目光越过宝塔山上的塔顶,望着南方的天空,久久地不肯离去。

著名作家方纪,后来曾这样描述毛泽东主席挥手之间的这一个动作,他说:“主席这个动作给全体在场的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这像是表明了一种思索的过程,做出了断然的决定。主席完全明白当时人们的心情,而用自己的动作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这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性的动作,概括了历史转折时期领袖、同志、战友和广大革命群众之间的无间的亲密,他们的无比的决心和无上的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