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S系统中蓄电池组后备时间的计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UPS系统中蓄电池组后备时间的计算

王景辉

(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310000)

摘要:UPS系统中,蓄电池是其后备电力的来源.所以蓄电池组后备时间的计算在整个UPS系统的设计规划中就显得尤其的重要。后备时间是指从交流电源中断至供电时起,在额定输出负载条件下,不间断电源向信息技术设备连续供电的时间。

关键词:蓄电池组;恒流法;恒功率法

一、概述

1)一般配置原则

1、单台UPS主机蓄电池组配置一般不超过4组

2、单体电压12V蓄电池较2V蓄电池价格低廉且占地面积较小,一般宜选12V蓄电池组。

3、若UPS主机配置蓄电池组只数可调节,不建议按最少数量配置。

2)主要影响因素

1、负载总功率P总(W),考虑到UPS的功率因数,在计算时亦可直接以P总的伏安(VA)为单位计算;

2、V低是蓄电池放电后的终止电压(V),2V电池V低=1.7V;12V电池V低=10.2V;

3、I为电池工作电流(A),T为连续放电时间(H),V为UPS外接电池的直流供电电压(V);

4、放电容量系数。

二、计算方法

一般计算蓄电池组后备时间的常规方法有:

1、根据《YD/T5040-2016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恒流法计算;

2、根据蓄电池厂商提供的蓄电池恒功率放电数据表查表计算。

已知400kVA高频UPS,支持电池只数180~240个2V单体(30~40只12V单体)输出功率因数0.9,逆变器效率0.95,后备时间15min,分别以恒流法和恒功率法计算配置蓄电池组。

1)恒流法

根据YD/T5040-2005《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第4.3.4条,UPS电池的总容量,应按UPS容量,采用下式(1)计算出蓄电池的计算放电电流I,再根据下式(2)算出蓄电池的容量。

式(1):I=S×COSφ/µU,

式中,S——UPS额定容量(kVA);

I——蓄电池的计算放电电流(A);

µ——逆变器的效率;

COSφ—功率因数

U——蓄电池放电时逆变器的输入电压(V)。(单体电池电压1.85V)

式(2):蓄电池的容量:

式中,Q——蓄电池的额定容量;

K——安全系数,取1.25;

I——负荷电流(A);

T——通信设备放电小时数(h);

α——电池温度系数,本设计取0.01;

t——放电时实际电解液的最低温度,通常取蓄电池安装地的最低环境温度;

——蓄电池额定容量的电解液温度;通常取25℃;

η——放电容量系数,详见下表铅酸蓄电池放电容量系数(η)表。

基于以上计算方法:

蓄电池的计算放电电流I=400kVA*0.9/0.95*(240只*1.85V)=853A;

再根据公式(2),计算出:满足UPS系统后备时间15min的蓄电池容量,蓄电池的容量Q=1.25*853A*0.25h/0.45[1+0.01(5-25)]=741Ah。

铅酸蓄电池放电容量系数(η)表

2)恒功率法

不同厂家蓄电池的恒功率放电数据会稍有所差别,参考厂家提供的恒功率放电数据表,单体电池放电终止电压1.7V时功率为:

W=η×S×cosφ/n

式中,η——放电安全系数;取1.25;

S——UPS系统额定容量;

cosφ——UPS主机输入功率因数;取0.9;

n——蓄电池只数。取240只。

基于以上计算方法,

即:W=1.25*400kVA*0.9/240只=1875W。查恒功率放电数据表得出:满足UPS系统后备时间15min,单需配置1组800Ah蓄电池。

表1某厂商蓄电池恒功率放电表

三、恒流法与恒功率法区别

1)蓄电池整个放电过程是恒功率的,而不是恒电流的,而实际上不是线性变化的,平均电压12V也只是个粗略值,随着电池日益老化,偏差会更大。12V铅酸蓄电池,浮充电压一般是13.5V,均充电压是14.1V,放电终止电压是10.5V左右(2V电池浮充2.23-2.25V,均充2.35V,放电终止电压1.63-1.80V)。恒电流法的以电池电压是线性变化为前提,12V(或2V)是电池的平均电压,而实际上不是线性变化的,尤其是在11V以下,因此恒流法比恒功率法误差略大。

2)蓄电池恒功率数据源于新电池试验数据,恒功率法(查表法)并没有考虑蓄电池的折旧以及温度的变化,故该方法适用于UPS蓄电池运行环境交稳定,且UPS负荷长时间在额定容量80%以下运行时选用。

四、结论

UPS系统后备蓄电池的容量计算方法有很多,很难评判出哪种计算方法是最为准确的。各种计算方法有各自的侧重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蓄电池的使用情况,UPS系统所带负载情况以及应用的场合来选择适合的电池容量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1]漆逢吉等,通信电源系统。-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1

[2]刘涛,魏巍,张世杰等通信用UPS及逆变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