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次性扁平止血带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1

浅谈一次性扁平止血带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

曹亚云

(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扁平止血带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了解一次性扁平止血带的性质与优势,与临床常用的圆型止血带进行对比。结论本品实用于医疗灾害救援中的输液、止血,使用简单,携带方便,且大大降低了感染及交叉感染。可广泛使用。

【关键词】一次性扁平止血带;灾害;救援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及公共卫生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在各种伤情中,大出血和窒息对生命威胁最大,是导致伤员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出血如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可及时挽救生命,大大减低伤死率、伤残率。在现场急救中能进行处理的是四肢大出血,最常用、最有效的器材就是止血带。在四肢止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由于救援环境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在救援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对所有器械设备反复消毒,因此具有快速、有效及便于携带等优点的一次性止血带在医疗救援中的应用更具有优势。通过笔者观察,采用一次性扁平止血带进行包扎止血以及快速静脉穿刺操作,均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次性扁平止血带的结构

本品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天然橡胶或特种橡胶精制而成,长条扁平型,点连叠型装盒,伸缩性强,可连续性抽取。

2止血带在医学救援中的应用

2.1适用范围

止血带止血适用于四肢大出血急救时简单、有效的止血方法,它通过压迫血管阻断血行来达到止血的目的。但如果使用不当或使用时间过长,止血带可造成肢体缺血、坏死,造成残废,为此,只有在出血猛烈,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时才能应用止血带。蛇咬伤情况下,为了避免蛇毒扩散,也常使用止血带止血,阻断血液运行。另外,救援现场常需快速准确的建立经脉通路,维持有效的外周循环通路,此时扎止血带的目的即阻断末梢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局部血管的压力,使被捆扎的下段静脉充盈而利于穿刺。

2.2绑扎位置

绑扎位置应在伤口的上方(近心端),并靠近伤口,以上臂的上1/3和大腿上中部为好,小腿和前臂不能上止血带,因该处有两根骨头,血管正好走在两骨之间,扎止血带起不到压迫血管的作用。上臂的中1/3部位亦不能扎止血带,因它可能引起神经损伤而致手臂瘫痪。

2.3绑扎方法

选定止血带的部位后,应先在该处垫好布条,把止血带拉紧,缠肢体两周打结,松紧要适宜,以观察伤口不出血为度。注意绑扎止血带时间不能过久,冬天每隔半小时、夏天每隔1小时要放松l~2min,然后再绑扎,再绑扎时部位要上、下略加移动。对大出血患者,应在绑扎止血带的同时,尽快送医院治疗。

3使用一次性扁平止血带的意义和优势

3.1提高舒适度

有研究表明,该一次性扁平止血带的材质较常用橡胶材质弹性小,拉伸状态亦不易变形,在打结时不易扭曲皮肤,使患者疼痛度明显降低,且绑扎方便,不易滑脱。

3.2止血效果佳

杜振杰等[2]报道动脉血管壁形变与止血带压力呈正相关,最佳止血带宽度在35mm左右,动脉收缩压偏高所需止血带压力略有增加。卢陈勇[3]报道上肢止血带有效止血压力与止血带宽度呈负相关,在同样压力下应用宽止血带效果较窄止血带好,宽止血带能减少术后总出血量。

3.3降低感染及交叉感染的风险

救援过程中执行“一人一带一消毒”可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然而在救援现场,尤其短时间内需要使用止血带止血和输液的患者非常多而消毒灭菌设备缺乏,止血带不能及时消毒灭菌,重复使用容易造成感染和交叉感染。有研究表明,反复使用的止血带的病原菌远远超过《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4.2.3所规定的“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0cfu/g或100平方厘米。相比之下,使用一次性止血带可明显降低感染与交叉感染的风险。

4小结

综上所述,一次性扁平止血带不仅能减轻患者疼痛、加大止血效果,还避免了在治疗过程中病菌的交叉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对保障现场救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又增加了一项理想的防范措施。受国际化影响,国内一次性扁平止血带的应用范围也将逐渐从以往军用或野外应急救援止血使用相常规治疗输液、抽血、止血时使用过度。然而、一次性扁平止血带的操作方法仍需要进一步改进,止血效果需更加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韩慧娟,侯世科,于宝国.部队医院卫勤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5):446-448.

[2]杜振杰,孙秋明,田丰,等.止血带压力作用下肱动脉血管壁形变仿真研究[J].军事医学,2012,(2):96-98.

[3]卢陈勇.止血带宽度与上肢止血压力和术后总失血量的关系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2,5(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