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高铁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刘喜琴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102600

摘要:车站是交通建筑,“以流为先”是车站设计亘古不变的主题,流线设计是站房设计的核心,其流线的确定将影响到站房设计的多个方面。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已昆明南高铁站为例,对高铁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旨在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铁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方法

1、引言

昆明南站是西部地区大型综合性交通枢纽之一,是云南“八入滇、五出境”国际铁路通道的重要枢纽节点,是西南地区大型综合性交通枢纽,是西南地区建设规模最大的火车客运站。昆明南站还是国家“一带一路”规划中辐射东南亚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云南省“五网”建设中路网的重要交通枢纽,是集捷运铁路(高铁、快铁、城际铁路)、地铁、公交、出租车等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站。

2、高铁客运枢纽交通定位

高铁站的定位为,一轴:城市规划空间轴;三心:以高铁站为主要核心,两侧待开发地块为次要核心,形成空间对称、聚焦中心的区域中心。多节点:高铁两侧的停车场、长途汽车站、公交车首末站为主要交通节点,综合体休闲节点、景观节点,以及各个功能区的入口节点。“引人入胜的交通及视觉纽带,独特的现代景观环境;独一无二的地域特色。”高铁客运枢纽主要功能将包括公共交通场站、站前广场、社会停车场、长途客运站、出租车临时停靠等内容,将实现与长途客运中心、市内公交首末站、公共出租车、私家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以“零换乘交通”作为设计的基本思路,解决交通的集中和疏散问题。

从城市发展角度看,高铁站是展现城市发展主轴线上重要的功能性和风貌性节点,对带动城市周边土地联动开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照一般规划,项目基地周边将主要布局高品质商务、行政办公、区域性商业贸易及居住用地为主,北侧布局有站前商贸中心、市民服务中心等;南侧布局有区域服务中心、城市管理中心、文化创意中心等。

3、高铁客运枢纽流线分析

3.1公共人流交通线

公共人流交通线即车站建筑物主要使用者的交通流线。如车站中的旅客流线等。它是公共建筑平面设计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虽然,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交通流线的特点有所不同,有的是集中式的人流,在一定的时间内很快聚集和疏散大量人流;有的是自由的流线;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合理的组织大量人流进与出的问题,并应满足各种使用程序的要求。公共人流线按其流线的动向,都可以分为进入人流线和外出人流线两种。在高铁车站建筑中就是旅客进站流线和出站流线。

公共人流交通线中不同的使用对象也构成不同的人流,这些不同的人流在设计中都要分别组织,相互分开,避免彼此的干扰。例如车站建筑中的进站旅客流线就包括一般旅客流线、母子旅客流线、软席旅客流线及贵宾流线等等。一般旅客流线中通常按其乘车方向构成不同的流线;体育建筑中公共人流线除了一般观众流线外还包括运动员的流线,贵宾及首长流线等。

3.2内部工作流线

内部工作流线即内部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交通线,如高铁客运站中的管理人员、服务后勤保障人员等的工作人员流线。

3.3辅助供应交通流线

辅助供应交通流线如高铁客运站中的服务流线、安检流线、行包流线等等。

4、流线组织的方式

4.1水平方向的组织:即把不同的流线组织在同一平面的不同区域,与前述水平功能分区是一致的。如在车站建筑中,将旅客进站流线和出站流线分开布置在两边等等。这种水平分区的流线组织垂直交通少,联系方便,避免大量人流的上上下下。在中小型的建筑中,这种方式较为简单,但对某些大型建筑来讲,单纯的水平方向组织可能不易解决复杂的交通问题或往往使平面布局复杂化。

4.2垂直方向的组织:即把不同的流线组织在不同的层上,以垂直方向把不同流线分开。如同前述,在车站建筑中将进站流线和出站流线分别布置于底层和二层等等。这种垂直方向的流线组织,分工明确,可以简化平面,对较大型的建筑更为适合。但是它增加了垂直交通,同时分层布置要考虑荷载及人流量的大小。一般讲,总是将荷载大,人流多的部分布置在下,而将荷载小,人流量少的置于上部。

4.3水平和垂直相结合的流线方式:即既在平面上划分不同的区域,又按层组织交通流线,常用于规模较大,流线较复杂的建筑物中。

流线组织方式的选择一般应根据建筑规模的大小,基地条件及设计者的构思来决定。一般中小型公共建筑,人流活动比较简单,多取水平方向的组织;规模较大,功能要求比较复杂,基地面积不大,或地形有高差时,常采用垂直方向的组织或水平和垂直相结合的流线组织方式。

5、交通流线分析

交通流线分析是在交通港站与枢组建设和优化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流线分析的目标也十分明确,就是为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建设和优化提供技术支持,使其设施布置更加合理,在交通港站与枢纽中进行流线分析须考虑港站枢组的特点,并结合其设施布置和服务能力流线分析的总体思路是根据流线分析的目标对既定布局方案下的港站或枢组进行区城划分,分区城统计各类流线的数量、流线的分类,分析流线的静态分布规律。

根据港站或枢纽内不同功能区域存在的各种不同去向的客流,生成枢纽内部的行人流线,研究不同功能区域内的流线占用情况,识别枢纽中的瓶颈区域,达到对瓶须区城进行局部优化的目的。

5.1车行流线分析

昆明南高铁站出入口设置在人民东路延长线,长途汽车出入车站以及车行流向基本在人民东路延长线上,其流线对其他城市道路和规划范围内部道路的干扰较少,减少车辆流线的交叉。公交车站点出入口设置在规划内部道路上,由于公交车发车量大,如此设置可以减少对城市道路的干扰,公交车线路主要以主城区为主,因此进入公交车站的车辆与客运车辆不产生直接联系。

社会停车场入口设置在规划内部道路上,出口设置在规划40米的道路上,在站前广场形成上下客的区域,减少了规划40米道路的交通压力,同时避免了大量出租车、社会车辆与客运车辆的交叉。

5.2人行流线分析

进入高铁站内的长途汽车进站车辆,在站房东部设置下客区,下车乘客通过地下通道进入中央集散广场,也可以通过连廊、过街天桥进入公交车站上客区,社会停车场上客区和轨道交通站进行换乘。公交车站进站车辆,在站房前集散广场设置下客区,下车乘客通过中央集散广场,直接进入客运站站房售票区和候车区,也可以通过广场道道轨道交通站或通过广场达到社会停车场进行换乘。

6、结束语

交通流线设计被誉为客运枢纽设计的“灵魂”,贯穿枢纽设计始终,关联枢纽设计方方面面,并直接影响枢纽运营效果。当前的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成果是由建筑设计领域和交通运输领域从不同角度研究得到的,总体而言零散纷繁、不成体系。我国高铁客运枢纽工程设计实践中对理论存在迫切需求,而运营过程中发现的旅客走行迂回、换乘距离长、设备设施配置与实际需求不符、运用先进理念设计的绿色通道方案得不到认可等问题均与流线设计或直接或间接相关。因此,对高铁客运枢纽交通流线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设计的隐形逻辑之三:流线形态与空间布局[J].裘俊,陈曦.建筑技艺.2014(09).

[2]城轨站行人流线网络构建及走行时间计算[J].郭长弓,顾保南.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

[3]基于用户平衡原理的客运枢纽流线优化设计方法[J].蒋洋,毛保华,郑勋.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27).

[4]综合客运枢纽旅客全过程流线优化模型[J].胡春平,毛保华,朱宇婷.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2(03).

[5]铁路客运站综合交通枢纽设施布局方案的优选[J].马擎,欧雯.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