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高血压药的不良反应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常用抗高血压药的不良反应浅析

余晋洲

余晋洲(西山煤电集团古交矿区总医院药剂科030200)

【摘要】目的抗高血压药又称降压药。是一类能控制血压、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降压药主要通过影响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内皮素系统等对血压的生理调节起重要作用的系统而发挥降压效应。抗高血压药分为很多类,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也都不同。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324-02

1前言

随着整个社会向老龄化发展,各种心血管疾病也接踵而至,高血压又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类疾病。而降压药在控制血压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可能对身体不利的不良反应。多数患者不是被说明书上诸多的不良反应条目吓坏了而不敢吃药,就是对出现的不良反应置之不理,进而耽误了病情。如何指导患者摆脱盲目的服药,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2分析

现将我院常用抗高血压药的不良反应分析如下:

2.1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是能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的一种药物类型。患者常用药醋丁格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纳多洛尔、吲哚洛尔、普萘洛尔、噻吗洛尔会导致失眠、手脚发凉、乏力,抑郁、心率减慢还有哮喘样症状。如果患者有糖尿病同时服用胰岛素,就应该对所出现的症状做密切检测。

2.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合成而控制高血压。该类药不良反应轻,特别是不含巯基的第二代如依拉普利、赖诺普利、西拉普利等。本院常用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可以引起皮疹、味觉缺失、干咳等不良反应。少数情况下可以引起肾衰。患者应引起注意,必要时遵循医嘱。

2.3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官功能改变的药物。本类药物不良反应差异很大。本院常用药地尔硫卓、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等可以导致心悸、踝关节肿胀、便秘、头痛、头晕,总之患者若有以上异常症状应暂停服药,而后听从医生指导,不能盲目服用或停用。

2.4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

ARB,通过对血管紧张素II受体的阻滞,达到降血压的效果,适应证与ACEI相同。本院常用药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和替米沙坦。其中坎地沙坦作用最强大,是目前这类药物之首选。该类药物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且短暂,偶尔可引起头晕症状,罕见体位性低血压症状。正常情况下,患者可以放心服用。

2.5利尿剂

有些利尿剂会引起体内的离子钙流失。它会引起虚弱、乏力、腿脚抽搐等症状。多吃一些富含钾离子的食物可以缓解钾的流失,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也可以把含有钾的溶剂或者药片与利尿药一起服用来预防缺钾。本院常用药阿米洛利、氨苯蝶啶、螺内酯等都具有保钾作用。患者在长期使用利尿剂后可能得痛风,这种不良反应不常见且可以控制。利尿剂也可以升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一般降血糖措施就可以控制。只要有医生合理的指导,血糖都不会升的太高[1]。

2.6外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利舍平可以引起鼻不通气、腹泻、胃灼热,通过改变用药剂量就可以解决。如果病人有失眠或抑郁倾向,这类药物就该停用。胍那决尔、胍乙啶会导致一些人长期腹泻,长期治疗,症状会有所减轻。一般来说这类药物在病人站立时降压都过于强烈,有些人会在早晨起床或突然站立时感到头重脚轻。如果出现上述反映,并且持续时间超过1-2min,坐下或躺下都不缓解的话,就应该减量或者停用一顿。胍乙啶等药物要尽量不使用。服用这类药时要避开阳光和人群,以防低血压[2]。所以患者应该尽量避免服用这类药物。

2.7交感神经抑制剂

α-甲基多巴能使患者在起身站立时血压大幅下降,如果血压降得太低则会使人有晕厥的感觉。同时也会出现困倦、滞缓、口干、发热、贫血等现象。可乐定、胍那苄、胍法辛等可以导致严重的口干、便秘或者困倦[3]。这些药物严禁快速停药,因为那样会导致血压快速上升并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2.8血管扩张剂

肼屈嗪能够引起头痛、咽部周围水肿、心悸和关节疼痛。一般来说这些症状都不太严重而且这种药很少单独使用。米诺地尔只用于那些顽固性高血压的患者,它能导致水钠潴留和毛发增生。这类药物患者不能自行决定服用与否,应该谨遵医生嘱托。

3总结

以上几种类型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几种降压药物。这些降压药物被证明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不良反应的存在,它们也会对人体的一些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患者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时常保持跟医生的联系,做到不盲目服药,才能保证用药安全性,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陈文彬.临床药物治疗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8~109.

[2]顾振伦.心血管药理学新论.军医出版社,2003:66~70.

[3]高清芳.临床药师工作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