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高考复习备考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高考复习备考策略

肖忠义

肖忠义贵州省册亨县民族中学552200

新课程,新课标,突出一个“新”字,而历史是过去式的,基本历史事物不会变,“新”的体现主要是理念的“新”。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必须研读新课标、新课程,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本文拟以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受和做法与各位交流。

一、转让观念,与时俱进,渗透新课程理念。

1.转变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师生共同体验、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也不能只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应是多维的目标。有些东西可以量化,更多的东西无法量化,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水平等。

2.改变教学方法。教师、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基础设施、学生整体素质千差万别,决定了教无定法。讲授、讨论、表演、参观、制作……教学方法没有优劣之分。针对我校大班额现状,我尝试“出示课标,学生自学,推荐学生讲述,自由发言、讨论,老师总结提升,课堂练习,再总结,查缺补漏”的基本教学模式,感觉还不错,学生参与度高,热情投入也很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结构,教学方法也需要调整。充满激情的讲授能满足听觉学习型学生的需要,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图片、影像资料、优美合理的板书设计能使视觉学习型学生赏心悦目、记忆深刻,精彩的历史戏表演、参观访问和工艺制作能让触觉学习型学生深刻感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把握历史规律……总之,新课标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在题海训练中纠缠,更不能在大考小考中磨练学生的耐力,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3.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相对来说,历史学科比较枯燥,怎么把历史课上得鲜活起来,对历史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移情体验是较好的方法,但需要教师精心设置问题,把学生引入虚拟的历史环境中去,设身处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活动中,我设置了很多问题,如:“校伦改革为什么用了折中的方案?如果你是当时的雅典执政官,你会怎样处理雅典面临的危机?”“希特勒这样的人领导的政党为什么会在大选中获胜?”“近代史上的英国敢于探险,勇于开拓,多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为什么英国的反战运动会这么频繁而且规模巨大?”

在活动课上,我让学生模拟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学生不仅更好地掌握了基本历史知识,而且了解了审判的基本程序、回避制度、国际法的一些原则,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大有益处,学生非常投入,效果非常好。

二、夯实基础,落实考点,加强知识的网络化、结构化。

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如果把高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与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比较,无异于沧海一粟。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预测哪些知识点重要不重要、有没有可能考到,我们需要做的是脚踏实地,夯实基础,在复习阶段帮助学生把知识点联系起来,构建起网络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形成学科能力、历史思维。

三、抓“三考”,进一步把握高考备考复习教学的方向。

“三考”即考试说明、考点、高考题。

1.通读《考试说明》,使复习阶段的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目标更明确,大幅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2.如前所述,高考考点很难把握,需要我们落实所有知识点,并建构起缜密的知识体系,形成完善的历史思维。

3.对于高考题,我们需要熟悉近几年的题型、难易程度、分值分配、历史题在文综卷中的排序等,在复习训练中形成自己最习惯的做题顺序。高考改革无论怎么改,在考题上,有一条规律是多年不变的,那就是“稳中求小变,变中求大稳”。

四、重视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历史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历史思维的开放性,同样的历史事件,同样一个历史人物,人们的评价与思考往往千差万别,这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坚持长期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教学“二战的影响”,我会提示学生思考的方法:近期的、长期的、直接的、间接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高考题中开放题占了很大比重,学生的答题往往体现出学生个性思维的差异和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等。良好的思维品质、正确的价值取向都需要长期的训练、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