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苗族地区生态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苗族地区生态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仵星

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方略,要实现苗族地区的乡村振兴,需要通过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本文从建立新时代生态文化体系;发展现代化生态产业;打造乡村自然景观;发展苗族特色文化旅游;补齐乡村基础“短板”,加强生态文化宣传教育等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生态文化建设;苗族地区;路径

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文化建设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苗族地区,在新时代下,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推进绿色发展,突出解决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这样利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苗族地区大力发展极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这样拉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绿色发展,有助于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缩短与东部经济差距。生态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引擎,乡村振兴与生态文化建设有机结合,高效互动,高质发展,才会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稳步推进,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路径研究:

(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建立新时代生态文化体系

“建立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灵魂。”①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坚持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观,来建立健全新时代乡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我们应自觉树立环保意识,爱护环境像爱护我们自己一样,自觉用“绿色思想”武装自己。在苗族地区乡村振兴中,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共进的一种兄弟般的绿色发展状态,把苗族地区的生态智慧和民族精神融入新时代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之中。其次,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并运用到苗族地区的具体实践之中,将“民族生态价值观”融入苗族地区全局全域发展,也使乡村振兴中的人文情怀与生态意识有机结合。最后,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整体性布局,处理好乡村振兴中的人文、生态、经济、组织、产业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良好发展、循环进步、永续利用的乡村。

(二)发展生态产业,把传统生态文化理念融入现代产业发展

“天人合一”“顺天应物”“道法自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万物皆有灵”“图腾崇拜”“生命一体“是苗族地区民族生态文化智慧,都是生态文化建设丰富的文化资源,也是在苗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钥匙。把传统生态文化理念融入乡村产业振兴中,创新开发乡村产业,要根据当地不同的特殊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利用自身的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一是开展生态文化旅游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农旅一体化精品旅游。二是开展绿色无公害种植、绿色养殖、对农产品进行特、精、优的培育。三是打造生态农业品牌,提升生态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可信度,创新生产模式,利用互联网,联网小平台,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三)打造苗族文化特色与历史情怀的乡村自然文化景观

苗族地区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历史轨迹,传承传统文化,因地制宜地布局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建筑。一是处理好历史、自然和现代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自然占主要地位,挖掘和保护乡村苗寨原有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在此基础上合理建设基础设施,改善环境,融入现代生态文明理念,建造一个有山、有水、民风纯洁的绿色乡村。二是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关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传承历史人文情怀、保存和延续苗族风土民情、民风民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三是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实施,综合治理环境,加强卫生管理,为苗族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四)因地制宜,整合全局资源,发展苗族特色文化旅游

苗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是结合苗族民俗文化、苗寨人文景观、自然地貌景观等极具苗族地区乡村特质的综合体,整合自然和社会资源,大力发展苗族地区乡村旅游业,形成特色化产业链,这样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当地的生态观光旅游、特色村寨文化、农业娱乐体验、休闲养身等活动。一是改善村内人居环境,对沿线景点、房屋、设施等进行特色化改造、生态化提升、精细化配套。二是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对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手工技艺、生态景观进行充分挖掘,变成旅游项目中的一部分。三是要与生态农业紧密结合,依据当地特色生态旅游资源,打造出具有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品牌。

(五)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构建苗族地区和谐乡村

依据苗族地区民风民俗文化,把自治、法治、德治“三治”有机结合是不断完善农村治理体系建设的新方法和新手段,同时也应该把生态文化理念融入乡村治理体系之中,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不断加强村民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力。一是以生态文化理念促进基层党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并自觉引导村民学会自治管理。二是乡村法治建设应融入生态文化理念,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与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建立地方性环境保护法,依法追究破坏环境者的责任。三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生态文化理念作为德治的重要内容来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培育出极具当地特色的乡村生态观。

(六)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化宣传教育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以政府引导为主,企业宣传为辅,群众积极配合的方式来有效推进生态文化教育宣传。首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生态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各阶段、各环节之中。倡导村民树立保护自然、爱护自然、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观,以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生态文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其次,加强对青少年群体进行生态文化教育,学校进行政治学习灌输,开展生态文化体验活动、专题讲座、有奖知识竞答等活动。第三,结合实际,利用互联网、影视、公众平台等载体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和实践典范,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让生态文化建设成为常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余谋昌.生态文明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10.

[4]廖国强.文化•生态文化•民族生态文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4):43—49.

注释:

①习近平出席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5/19/content_5292116.htm

作者简介:仵星(1993—),女,贵州省铜仁地区铜仁市人,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金项目:本文是西南民族大学2019年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项目编号:CX2019SP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