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结构经济性研究朱小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超高层建筑结构经济性研究朱小成

朱小成

联创新锐设计顾问(武汉)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10

摘要:现阶段,我国建筑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该环境下,建筑企业为获得更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降低成本投入,成为众多建筑企业思考重点。基于此,文章对不同建筑工程结构的经济性展开分析,并从中选择成本低廉,工程质量较高的建筑结构,以此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推动我国建筑行业更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结构经济性;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总体高度逐渐超过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规定的高度。现阶段,150~250m的超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该类型建筑物的建设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了专业的技术水准。但是,当前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对建筑结构的经济性予以高度重视。

1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

1.1竖向荷载大

因为超高层建筑高度较高,其层数非常多,所以其结构的竖向荷载较大。而建筑体积和材料决定了建筑结构的自身重量。超高层建筑其需要使用大量建筑材料,而且同时需要承载巨大的荷载作用。加上超高层建筑内部容量非常大,可容纳物品以及人员数量极多,因此其需承载巨大荷载重量。

1.2抗侧移能力低

由于超高层建筑高度较高,所以风荷载对其影响较大,并且建筑底部亦会出现较大弯矩。加上超高层建筑抗震性相对较弱,因此在实际设计时还需将抗震功效考虑在内。除此之外,在设计过程中,超高层建筑还需对其顶部最大侧向位移进行严格控制,并控制建筑各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

1.3高空作业较多

超高层建筑不可避免要开展高空作业,因此不但要构建起完善的安全的生产体系,而且还应当要配备齐全的升降器械、大型起吊等机械设备,往往具有较大的施工成本与难度。

2基于性能要求的结构选型分析

2.1建筑结构选型的要求

对于超高层建筑,其结构选型主要从两方面考虑,即结构体系与结构形式。一般超高层建筑结构形式包含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钢组合结构等。结构形式的选取主要考虑实现结构的安全与性能,同时兼顾结构成本,还要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已难以满足建筑适用最大高度,需要选择组合结构形式。

2.2建筑结构的适用结构形式

在考虑建筑结构的各项性能达标的前提下,型钢(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6度区A级)最大适用高度为150m。依据规范和技术指标要求,本建筑高度为149.5m,可以选择的混合结构形式有:型钢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以下称为“结构形式一”)和钢管混凝土柱-钢梁-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以下称为“结构形式二”)。

从两种结构形式的研究来看,结构形式一比结构形式二有更好的防火性,并节省钢材。结构形式二的比结构形式一有更好的延展性,并且结构质量轻、塑性好。

3超高层建筑结构经济性研究

3.1科学选择建筑材料

通常情况下是根据建筑结构来确定建筑材料,这关系到了整体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当要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基于经济角度来进行考虑与决定。例如,在选择结构钢材时,基本优质钢就能够达到设计的需求,不过,在分析不全面、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为了确保设计效果而采取特种钢,如此一来,便会大大增加结构成本。尤其是在分析设计可行性时,对材料与受力间的关系进行验证过程中,仅需要确保其大于相应需求便可,在确保质量不受影响基础上,选择具有较高性价比的材料,便可以有效提高整体超高层建筑的经济性。

3.2科学设计外观与平面

在设计超高层建筑外观过程中,不但要将美观效果考虑在内,而且还需考虑其外观的成本。所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对如下几方面内容予以重视:第一,重视建筑横向对称,防止风荷载对整体建筑造成影响。如若出现结构不对称的情况,就非常容易产生扭矩。第二,还需重视纵向刚度均匀,确保其不产生突变。一旦出现突变,便会导致巨大的层间位移,此时便要设计转换与加强层,进而增加了整体建筑成本。第三,在布置平面过程中,需要将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在内,包括消防、给排水等,以确保整体建筑与施工工序相符,防止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以提升整体建筑经济效益。

3.3合理设计建筑面积与体积

通常情况下,超高层建筑工程造价随着建筑的面积与体积的增加而增高。所以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将面积比例减小,且采取合理的方法来提高有效面积。简而言之,就是尽可能将建筑的面积与结构面积减小,进而确保整体建筑的经济性。

3.4科学设计建筑结构

由于建筑结构设计对整体建筑的经济性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在设计建筑结构过程中,需要加强和有关部门以及专业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在结构设计时,需要与整体建筑的荷载相符,确保整体结构可以在具体作业环节中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避免结构设计不到位而致使资源浪费的情况出现。

4不同结构方案的比较分析

4.1工程案例

某超高层建筑位于城市中心,高200m,53层,地下3层,地上50层,建筑面积为1057824m2,主体结构采用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露面为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抗震等级要求为一级,建筑工程主要荷载如下所示:玻璃幕墙,荷载值为1.5kN/m2,基本风压为0.35kN/m2;楼梯、设备井与外墙的荷载值为2.5kN/m2,风压为0.385kN/m2;内隔墙的荷载值为1.6kN/m2,风压为0.25kN/m2。

4.2超高层建筑主要设计参数指标

在本次超高层工程设计中,地震荷载参数如下:工程抗震等级为一级,结构阻尼比5%,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设定为0.083,特征周期为0.35。风荷载参数:为保障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基本风压为0.35kN/m2,舒适度风压0.25kN/m2,阻尼比为2%。配件参数:梁箍筋间距100,柱箍筋间距100,墙水平分布筋间距200,梁箍筋、柱箍筋强度设计值360N/mm2。设计参数: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梁、柱保护层厚度30,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为0.85。

4.3不同结构方案的比较分析

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外框架柱结构:方案一,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方案二,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方案三,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国家对超高层建筑的周期比有统一规定,(B级高度)为0.85,三种建筑方案的周期比分别为0.72,0.71,0.56。对比三种方案的位移最大值可以发现,在地震作用考虑偶然偏心5%作用下,三种方案的位移角分别为1/839,1/884,1/790,方案三位移角最大。最终,根据三种方案的钢用量、标准层钢筋用量,方案三全寿命期内的成本最小,因此,选择第三种方案作为此超高层建筑设计方案。

结语

总的来说,超高层建筑能够效缓解住房压力,但是其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为此,必须要切实做好其结构选型工作。并且还需要兼顾做好经济性,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确保整体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而切实推动超高层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东.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及结构选型实例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

[2]叶浩波.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3):153~154.

[3]缪仨胤.某超高层建筑计算分析结构选型和结构经济合理性研究[J].建设科技,2017(4):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