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工程特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工程特点分析

肖红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工程;特点分析

引言

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工程特点是形成我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一个重要支撑部分,建筑文化的长期积淀成为这种工程特点酝酿和形成的重要机制,工程特点在现实层面而言不仅体现社会发展对建筑的需求,也形成独有特色的建筑力学和美学体系。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1)大气

体现在大门、大窗、大进深、大屋檐,给人以舒展的感觉。大屋檐下形成的半封闭的空间,既遮阳避雨,起庇护作用,又视野开阔,直通大自然。大气,充分体现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

(2)生气

体现在四角飞檐翘起,或扑朔欲飞,或立欲飘,让建筑物的沉重感显得轻松,让凝固显得欲动。若“大气”产生于理,则“生气”产生于情。情越浓,艺术性越强。中国传统建筑造型的艺术性是任何其它民族不能比拟的。而西方传统建筑的艺术性不在建筑物本身,而在其附着的雕塑或绘画——观赏艺术,无法给建筑物自身带来生气。

(3)富丽

体现在琉璃材料的使用。其寿命长,颜色鲜艳,在阳光下耀眼夺目,在各种环境中富丽堂皇。其较高的成本,象征着财富和地位。

大气、生气、富丽三者,既有其特定行色,又有其丰硕内涵,三者结合形成中国建筑的传统。

(4)重山林风水

上述三个特点,仅指建筑物本身,未及其环境。若包容环境,中国建筑的传统性还有第四个特点——重山林风水。中国历代的职业风水先生,去除迷信成分,可称得上是选址专家。

有山,易取其势,视野开阔,排水顺畅;有林,易取其物,苍柴丰盛,鸟鸣果香;有风,易得其动,空气清新,消暑灭病;有水,易得其利,鱼虾戏跃,鹅鸭成群。若靠山面水,侧有良田沃土,阳光充沛,兼有舟楫之便,当然是公认得宜于人类生存得最佳选址。

中国传统建筑不仅重自然的山林风水,也重人工的山林风水,让人工的与自然的谐调,院内的与院外的衔接,造成“天上人间”之境,使人产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心旷神怡之感。

中国传统建筑的第四个特点,更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一思想恰恰与现代人“回归大自然”的欲望相吻合。

二、传统建筑结构工程中的独特梁架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类包括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形式。抬梁式木结构的特点:是在柱头上插接梁头,梁头上安装檩条,梁上再插接矮柱用以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每榀屋架梁的总数可达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插接于斗拱上。这种形式的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是室内分割空间比较容易,但用料较大。广泛用于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的民居以及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中。穿斗式木结构的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纵向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屋架,檩条直接插接在柱头上;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这种形式的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是室内分割空间受到限制,但用料较小。广泛应用于安徽、江浙、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区的民居类建筑中。时至今日木结构的功能仍在建筑设计中成为一种独特风格,这种巧妙的木构工程产生于对力学和,木材料深入的独特理解。每部分的形状、结构和功能都需从整体布局的思维定位,不断分解,最后落实到某个具体的位置和功能部件,因此在这种基础的分解下也成为影响和提升传统建筑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单位一平面以“间”为单元,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三、五、七、九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十一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采用这种单位划分有利于建筑结构中的柱网结构划分,在这种功能布局下也是建筑结构域能最大程度减小部件的受力程度,增强主体的稳固程度。古埃及建筑中也有采用这种的建筑结构形式,一平面为单位,不断扩大整个建筑受力范围,但不同的是建筑材料的特点。不同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师手里发挥不同的作用,材料不同,导致建筑思维产生巨大差异。

还有一种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混合式结构,多用于上述南方地区部分较大的厅堂类或寺庙类建筑中。由于重要建筑出檐的进深都较大,所使用的是以斗拱作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重量的结构技术。在随后斗拱的应用中,又以梁柱与“铺作(斗拱)层”相结合的技术,支撑大开间大进深的殿堂类建筑的屋顶。除了单层建筑外,东汉时期出现的纯粹木构架结构的多层楼阁和多层木塔,也是使用相同的结构技术。这说明这种木结构技术具有很大的适用性。

三、材份制—智慧的模数制

模数制是现代主义建筑中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尤其在工业大革命时期的建筑,模数制被得到充分挖掘。批量生产住宅和建筑构件,使一些建筑原件的标准化生产开始盛行,建筑按标准行事。这种建筑思维早在中国古代的匠人们就开始探索尝试,材份制就是和模数制较接近的一种建筑思维。按标准生产一些经常用到的部件和一些基础材料,工匠们在设计和建筑的过程中就能很好利用好标准节省单独施工与设计步骤,在这种形式下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建筑主体的标准化生产需求。这种建筑形式思维在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工程非常重要,例如梁的长度和重量在建筑行业内都有统一标准。这种标准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经历酝酿到盛行的阶段,唐宋时期的材份制度已相当盛行,在这种建筑结构工程特点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影响和提升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结构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施工简便与实用

传统建筑结构工程的实用性和施工过程的简便性是一项较重要的风格特点,有时工匠们的智慧闪光点就在于能把复杂工艺简单化,把耗时力的工程简单化。施工简便不仅是为了省时省力,更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和建筑条件不发达的情况下的一种独特创新,木构架结构和现代建筑中的框架结构非常相似,单一的结构形式和材料成为影响和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特点的完整性和功能性。才能不断满足在完成这些建筑风格发扬和完善的最大功能特点。相比西方石材料的建筑艺术和风格而言这种建筑风格体系更加能体现其在建筑风格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使用过的体系和完善程度。

五、开放性与生长性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工程的特点还包括开放性和生长性。无论从建筑的技术,还是风格、功能等都是呈现出一种不断完善与变化的过程。建筑工程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建筑体系,有一套相当成熟的建筑理论。传统建筑结构工程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其是不断融合各种先进的思想和建筑风格从而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其中也反映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分割的完善和发展中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建筑整体风格。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展开分析,然后就传统建筑结构工程中的独特梁架、材份制与模数制、开放性与生长性、施工简便与实用对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工程进行阐述,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黄柯,申晓辉.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现代地域性表现[J].城市建设,2010,(22):40-41.

[2]朱晓春.传承与创新――现代中式建筑“九间堂”引出国际论题[J].建设科技,2010,(1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