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运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关于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运用探讨

戴丽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310003

摘要:目的:本文探讨了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运用策略。方法:选择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入院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20名进行相关研究。将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采用计算机双盲法。结果:不同护理方法后,观察组共完全依从性40例,部分依从性19例,不依从性1例,总有效率为98.33%。结论: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的患者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关系和环境因素得分明显优于采用简单常规护理组的患者。患者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并且他们对药物的依从性也得到了改善。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护理;运用

一、引言

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很高。护理是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可或缺的因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治疗和护理的积极性。因此,选择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入院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20名进行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二、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采用计算机双盲法。观察组有30名女性患者和30名男性患者。60名患者的平均年龄范围为61至85岁。平均年龄为(69.28+3.32)岁。患者的平均体重为(56.28+3.32)。患者的平均身高为(164.45±8.15)cm。该病的病程为(6.20±2.54)年。动脉粥样硬化20例,中风15例,心脏病15例,心肌梗死5例,高血压5例。对照组25例为女性,45例为男性,60例年龄为63~84岁,平均年龄为6.20±2.54岁。(70.77±3.777)岁,患者平均体重(58.22±7.57)kg,平均身高(163.77±4.77)cm,病程0.5-12岁,平均(6.44+2.57)年。动脉硬化18例,中风7例,心脏病10例,心肌梗死10例,高血压15例。两组患者均按照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此外,患者有权在研究过程中随时退出。伦理学原则在实验过程中实施,患者研究数据没有显着差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

2.方法

对照组6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额外的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方法。健康教育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疾病知识。首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知识的学习,然后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知识的学习。如何及时、定量地正确使用药物,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现状,指导患者注意某些疾病和日常生活,并以可预测的方式告知患者可能的护理效果,以提高患者早期功能康复的自觉性,增强患者的康复意识。(2)运动知识。如果患者在急性护理期。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要保持卧床休息状态,通过休息体位的变换或使用软性枕头、垫子等物品辅助,保持患者处于适宜的体位,助于患者肢体康复;如果患者在护理稳定期。护理人员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宜的康复训练,对患者采取肢体按摩、中医针灸等措施,并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简易的关节活动,再发展到让患者进行坐下、站立、行走等康复训练。(3)膳食知识。首先,老年患者的饮食中应减少总脂肪,每日摄入的脂肪应限制在300毫克,以减少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其次,根据老年患者吸收能力差的特点,应在饮食中加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豆制品,大豆等有利于吸收的蛋白质营养素;第三,严格控制糖和盐的摄入量。糖摄入量基本受到限制,禁止使用甜点和糖果,盐的摄入量限制在3克/天。最后,一些醋,番茄酱和芝麻酱可以用来补充老年脑血栓患者的饮食,以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和吸收,并补充能量。

另外,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人员在患者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则需要做到:①心理管理。让病情康复意志坚强的患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抑郁患者进行交流,潜移默化的调整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心理压力释放,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和非依从行为得到改善,使患者能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对待疾病;②出院管理。指导脑血管偏瘫患者的出院,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的家庭康复训练,以及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使他们能协助患者的康复训练。出院后,患者每月访问两次左右,以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并帮助患者及早与家人康复。

上述知识点需要写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手册中。该手册必须分发给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并应定期在医院宣传板上进行宣传。护士可以通过口腔表达在患者的日常护理过程中向患者介绍相关知识,如疾病的原因和表现以及关注的问题。示范演习,为使患者能在遇到紧急情况做出正确的自救举措,需让患者亲身操作相关护理措施,以便于急救或者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操作;设置健康教育咨询处,及时为患者提供最为正确的疾病治疗和护理知识。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效果相比较,并分析讨论。

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并完全遵守: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和按时服药,部分遵守:有时按时服药,不遵守:不按时吃药,总有效率=(完全符合性+部分符合性)/病例总数*100%。

4.疗效判定

显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胸部无窒息和疼痛,血管内血流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改善,胸部偶发疼痛,血管内血流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正常。吊死甚至加重,胸部仍有窒息和疼痛,治疗总有效率为上述的显效例数和有效例数相加后在总例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5.统计方法

在上述实验结束时,所有有效数据都输入到SPSS19.0软件中,置信区间为95%。在本研究项目中,与研究结果相关的计数数据以实例n(%)的形式表示,比较结果的测试方法为χ2次测试。

三、结果

1.依从性

不同护理方法后,观察组共完全依从性40例,部分依从性19例,不依从性1例,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有20例完全依从,20例部分依从,20例不依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护理总有效率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通过χ2个试验测试两组的总有效率。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

长期以来,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这在老年人中很常见。这是目前老年人面临的最重要的健康问题。然而,大多数老年人缺乏心血管疾病知识,各方面功能都有所下降,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身心损害。临床护理也有相当大的困难。健康教育和护理方法:调查和评价患者入院后的心理状态和病情变化,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尽可能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提高患者的精神合作和用药依从性,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护理模式忽视了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承受着沉重的心理负担,降低了药物依从性,患者开始排斥药物使用,逐渐丧失了对治疗的信心,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的患者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关系和环境因素得分明显优于采用简单常规护理组的患者。患者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并且他们对药物的依从性也得到了改善。此外,还为患者实施了健康教育护理,通过该护理可以开展相关的医疗保健。健康教育知识教育可以使患者更加注重用药和保健,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药后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大大增加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五、总结

综上所述,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薛晶,曾晓卉,黄金定等.心血管疾病专科慢病护理门诊的设立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8,33(15):35-37.

XueJing,ZengXiaohui,HuangDing,etal.Establishmentandimplementationofspecialcareclinicforchronicdiseasesofcardiovasculardisease[J].JournalofNursing,2018,33(15):35x37.

[2]梁玮,赵慧华.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9):101-103.

LiangWei,ZhaoHuihua.Advancesintheapplicationofhealtheducationinthepreventionofcardiovasculardiseasesindiabeticpatients[J].QiluJournalofNursing,2018,24(19):101/103.

[3]尹美丽.健康教育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认知水平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0):96-97.

YinBeautiful.Effectsofhealtheducationoncognitivelevelandpsychologicalstatusofelderlypatientswithcardiovasculardisease[J].ChineseandForeignMedicalResearch,2018,16(10):96×97.

[4]张易萍.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饮食保健,2019,6(5):252-253.[计]referencedocumentation

ZhangYiping.Roleofhealtheducationinclinicalnursingofelderlypatientswithcardiovasculardisease[J].DietHealthcare,2019,6(5):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