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切口术后脂肪液化原因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骨科手术切口术后脂肪液化原因及治疗

王建强汪明星陈波

王建强汪明星陈波(江苏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江苏徐州221006)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9-0101-01

【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原因,探讨相应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观察23例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切口于术后9~37d愈合,平均17.3d,均未发生感染。结论体型较肥胖、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及过度牵拉、术前软组织损伤等可能为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谨慎使用电刀、切口尽量避开损伤软组织及缝合后皮下置橡皮片引流等可有效预防脂肪液化的发生。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后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预防感染及促进切口愈合。

【关键词】骨科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病因分析预防治疗

在骨科手术中,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比较少见,其病理机制并不清楚,但近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2004年9月~2009年10月我科各种骨科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共23例,本文分析此23例患者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参考其他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经验,提出针对骨科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相应预防和治疗措施。

1临床资料

1.1病例资料

2004年9月~2009年10月我科各种骨科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共23例,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9.8岁。腰椎手术7例,髋部手术7例,大腿中下段手术3例,膝关节手术2例,小腿手术2例,颈椎后路手术1例,肩部手术1例。患者体态大多较胖,术中均使用过高频电刀,其中5例为骨折后急诊手术切口附近有软组织损伤。

1.2临床表现

于术后3~8d切口炎性水肿,触之皮下有游离感,逐渐出现皮下积液,量大时可扪及波动或出现较多黄色渗液,内混有少许脂肪滴和坏死组织,切口边缘无明显红、肿、热、痛。切口愈合不良,可有不同程度疼痛,体温正常。切口渗出液培养未发现细菌生长。

1.3治疗方法

尽早拆除部分浅层缝线,用止血钳撑开切口,排出渗液。内置盐水纱条引流,每天换药1次,3~5d渗液明显减少,可继续换药,直至愈合。17例伤口经此治疗措施愈合。如渗液无明显减少或脂肪坏死范围较大,皮下组织游离,扩大缝线拆除范围,至拆除全部浅层缝线,以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湿敷,每天1次,至切口肉芽组织新鲜后行二期缝合或用宽蝶形胶布将切口直接拉合,5例经此处理后愈合。1例拆除皮肤缝线后仍有深部渗液,切口不愈合,二次手术,拆除全部缝线,彻底清除液化坏死组织后,直接缝合切口,放引流管持续冲洗14d,拔管后切口愈合。伤口愈合前限制病人患处活动。

2结果

病人切口于术后9~37d愈合,平均17.3d,均未发生感染。3例关节处伤口因制动,伤口愈合后,关节活动度减少,经功能锻炼均恢复满意功能,无永久性功能障碍。

3讨论

3.1切口脂肪液化的可能原因

(1)体型肥胖:脂肪组织血液循环受破坏,脂肪组织在各种机械刺激下易氧化分解,可能是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机制。(2)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3)术前软组织创伤。本组病例中有5例为外伤后急诊手术,手术切口附近有皮下出血、水肿。在这种情况下,术前可能已存在有脂肪的坏死或脂肪组织血运已严重受损,手术中在电刀、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等刺激下很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脂肪的液化坏死。当然,这方面的资料较少,仍需进一步观察。(4)其他原因。术中过分钳夹、挤压脂肪组织,四肢手术应用止血带等影响切口处脂肪组织血运的因素均有可能增加脂肪组织液化坏死的发生率。

3.2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

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具有以下表现者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1,2]。(1)多发生在术后1周以内,大部分病人除诉切口有较多渗液外,无其他自觉症状;部分病人于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飘浮的脂肪滴。(3)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4)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本组病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3.3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及处理

根据脂肪液化的原因,可采取如下相应措施预防。谨慎使用电刀。精细操作,仔细止血,避免对软组织不必要的挤压和钳夹。对于外伤病人,切口尽量避开软组织损伤处,若不能避开,缝合时可切除明显坏死的脂肪组织或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将已坏死脂肪组织冲洗掉。对于使用止血带的病人,应掌握好上止血带的时间。对估计术后切口可能发生脂肪液化的病人,缝合后皮下置橡皮片引流,应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若渗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在发生液化坏死部位剪去1~2根缝线,放盐水纱条引流,每日换药,一般不需敞开全部切口,切口即可顺利愈合,不会影响伤口正常拆线的时间。若渗液较多,切口大部分愈合不佳,应及时敞开切口,充分引流并以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湿敷,待肉芽组织新鲜后及时行Ⅱ期缝合或用宽蝶形胶布将切口直接拉合,以缩短愈合时间。对于少数拆除皮肤缝线后深部仍有渗液的病人,需在手术室行二次手术,拆除全部缝线,彻底清除液化坏死组织后,可直接缝合切口,放引流管持续冲洗,一般2~4周切口亦可愈合。

参考文献

[1]苏明宝,王一平,王旭飞.切口脂肪液化20例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3):144.

[2]吕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附36例分析)[J].医师进修杂志,2003,26(1):46.